屠呦呦感谢汤飞凡 汤飞凡


Tang Feifan
汤飞凡

(1897~1958)
[]  中国病毒学家。湖南醴陵人。生于1897年 7月23日,卒于1958年9月30日。1921年湘雅医学院毕业,后到北京协和医学院任助教并从事细菌学研究。1925年到美国哈佛大学深造。1929年回国,历任中央大学医学院和上海医学院教授、上海雷斯德研究所(Lester Institute)细菌学系主任和中央防疫处长等。1949年后任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并曾兼任卫生部生物制品检定所所长,同时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委员及菌种保藏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卫生部生物制品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长等职。
 他在病毒学基础和方法学研究上有重要贡献,是最早用物理学方法研究病毒性状的学者之一(包括离心膜滤、吸附等);曾与艾尔福特发明用分级滤膜(gradient-membrane) 测量病毒大小的方法。他也是最早研究立克次氏体、枝原体之类微生物的学者之一。他长期从事沙眼病原研究。1933年,他用自己的眼睛作试验,推翻了日本野口的沙眼细菌病原说;1955年首次在世界上分离出沙眼衣原体(当时被称为“汤氏病毒”);1958年又用自己的眼睛作试验证明了它对人类的致病性,彻底解决了百年来关于沙眼病原的争论。病原体的分离成功大大促进了沙眼的防治,并导致了微生物分类的重要变更;增加了一个介乎立克次氏体与病毒之间的衣原体目。
屠呦呦感谢汤飞凡 汤飞凡
 1938和1945年,他曾两次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重建了中央防疫处,保存了当时中国仅有的生物制品生产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研究基地,并培育了一批科学家1942年,他领导研制出中国第一批青霉素,1945年创建了抗生素研究室,为中国抗生素事业打下了基础。1945年他创立了中国最早的实验动物饲养场,培养出中国第一代实验动物学专家。1953年他建议并负责筹建卫生部生物制品检定所,从此中国才有了生物制品质量的监督体制。1948年,他当选为国际微生物学常任理事。在他逝世后,1981年国际沙眼防治组织给他颁发了“沙眼金质奖章”;1982年,他又获得国家科学发明奖。
                 刘隽湘
以上就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汤飞凡"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2551/560092647339.html

更多阅读

屠呦呦 两个不能说的诺贝尔奖

〔札记〕李建学屠呦呦喜获诺贝尔奖。好!中新网10月5日电:据诺贝尔奖官网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5日中午11时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当地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揭晓。爱尔兰医学研究者威廉·坎贝尔、日本科学家大村智

媒体:“三无”屠呦呦获最高奖打破不成文惯例

  不管哪一种评奖规则,都应基于学术。这次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屠呦呦,清楚地传递这一信号。评选最高科学技术奖,不局限于院士“圈子”,就是对学术利益的突破。  在1月9日举行的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

声明:《屠呦呦感谢汤飞凡 汤飞凡》为网友先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