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 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 它的类型有哪些

  说起低血压,很多人都比较了解这种情况,而体位性低血压也是其中的一种,这种疾病的发生会给患者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会极大的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那么你知道体位性低血压有哪些类型吗,体位性低血压该怎么进行治疗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内容吧。

  体位性低血压又叫直立性脱虚,是由于体位的改变,如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发生的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低血压。通常认为,站立后收缩压较平卧位时下降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即为体位性低血压。

  分类

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 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 它的类型有哪些

  体位性低血压分为突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突发性

  多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直立性小动脉收缩功能失调所致。主要表现是突然变为直立体位时血压偏低,还可伴有站立不稳,视力模糊,头晕目眩,软弱无力,大小便失禁等,严重时会发生晕厥。

  继发性

  多见于脊髓疾病,急性传染病或严重感染(如大叶性肺炎),内分泌紊乱,慢性营养不良或使用降压药、镇静药之后。

  易发人群

  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和儿童的常见病,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者约占15%,其中7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可高达30%~50%。老年人由于心血管系统逐渐硬化,大血管弹性纤维也会减少,交感神经增强,可使老年人收缩期血压升高。长期偏高的血压,不仅损害压力感受器(位于颈动脉处)的敏感度,还会影响血管和心室的顺应性。当体位突然发生变化或服降压药以后,在血压突然下降的同时,缺血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

  此外,老年人耐受血容量不足的能力较差,可能与其心室舒张期充盈障碍有关。因此,任何急性病导致的失水过多,或口服液体不足,或服用降压药及利尿药以后,以及平时活动少和长期卧床的病人,站立后都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疾病治疗

  一旦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应反复测量不同体位的血压,以便明确诊断,对症治疗,避免因晕厥给病人带来不良影响。

  体位性低血压除病因治疗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合理饮食

  补足营养,避免饮食过饱或饥饿,不饮酒。

  ⑵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避免劳累和长时间站立。

  ⑶症状明显者可穿弹力长袜,用紧身腰带

  对少数慢性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也可给药物治疗,如中药补中益气丸、生脉饮,并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⑷长期卧床的病人站立时动作应缓慢

  为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发生,长期卧床的病人和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在站立时动作应缓慢,在站立前先做准备动作,即做些轻微的四肢活动,也有助于促进静脉血向心脏回流,升高血压,做好体位转换的过渡动作,即卧位到坐位,坐位到站立位,从而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发生。

  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

  ⑴抗高血压药

  以胍乙啶和神经节阻断药最常见,其他还有肼苯哒嗪、双肼苯哒嗪、优降宁和α-甲基多巴等。这类药物都能使血管紧张度降低,血管扩张和血压下降。

  ⑵镇静类药

  以肌肉或静脉注射氯丙嗪后最多见。氯丙嗪除具安定作用外,还有抗肾上腺素作用,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另外还能使小静脉扩张,回心血量减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2651/227125462908.html

更多阅读

低血压的原因及该怎么办 低血压吃什么补得最快

低血压的原因及该怎么办——简介  低血压虽然不算是一种疾病,但可能是其他疾病所致,而且它会使人头晕眼花、精神疲惫、 注意力不集中或昏倒、休克,而导致其他伤害产生。医师提醒民众,确实了解低血压的原因,并 做好保健或治疗,才能避免影

低血压的食疗方法 低血压高如何治疗

中医学认为,低血压属于“眩晕”“厥证”“心悸”“虚劳”范畴。成年人动脉收缩压≤90mmHg、舒张压≤60mmHg即为低血压。低血压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低血压表现为晕厥和休克两种综合症。慢性低血压则表现为体质性低血压、体位性低

如何预防低血压 老年人如何预防低血压?

  1.病因治疗体质虚弱者宜加强营养;服降压药后感到身体软弱者,要停药或换用较温和的降压药;因各种急性疾病引起的低血压要积极地诊治原发病;避免过快地变动体位和长时间站立;睡眠时枕头垫高以15厘米为宜;夜间最好不去厕所,在床上备有便盆

高血压患者突然低血压 春季适宜低血压患者喝的茶

  血压低是指成年人血压长期低于90/60mmHg的情况,常见的有体质性低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那么这些低血压患者春季适宜喝什么茶呢?跟着爱华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春季适宜低血压患者喝的茶  1、医学认为,春饮花茶好,因为

声明:《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 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 它的类型有哪些》为网友屿蓝深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