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对  合掌对

           
无情对  合掌对
  对仗的两句如果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叫作合掌对。 
           出现合掌对的诗,从格式角度来看是水平不算高的,因为它两句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浪费了句子。例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两句都是用两种不同动物的叫声来体现“以闹衬静”,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即可视为合掌对。又比如宋之问《初到黄梅》诗:“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评论中说道:“途中、马上、暮春、寒食,未免合掌。”                   合掌的实质就是意思重复。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两个凡是:凡是出句与对句可以合为一句者即为合掌。凡是出句与对句可以部分互换者为部分合掌。现在我们就按这两个凡是来分析吧。首先请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诗出场、上好茶。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评论:英雄与豪杰的意思相近。虎豹与熊罴的喻意基本相同。两句可合为一句,英雄豪杰不怕虎豹熊罴,合掌。下面我们请鲁迅先生的诗出场,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评论:看起来出句与对句一正一反,其实可以合为一句;有情人怜子如何不丈夫,合掌。下面请王籍的诗出场,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可以部分互换为蝉噪山更幽,鸟鸣林愈静。这是部分合掌。下面请杜甫的诗出场。啊我们对诗圣应该客气些。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也可以部分互换为,漫卷诗书愁何在,却看妻子喜欲狂。部分合掌。           技术处理的办法简单易学,具有操作性,请诸君一试.           “合掌”之忌  
           一首诗中相邻的两联对仗,句子的结构也要避免完全一样。第一联对仗和第二联对仗,如果结构一样,这种毛病称为“合掌”。例如:高昌玉蕊会,崇敬牡丹期。短李芬芳酒,迂辛寂寞诗。前一联中的“高昌”“崇敬”是地名,后一联的“短李”“迂辛”是人名,总之他们都是名词,而且都是些专用的名词。两联都是以专用名词开头,句子后三字的结构也一样。这就是“合掌”,是对仗之大忌。上面例举的两联中,有四个专用名词,容易犯合掌的毛病,但高明的诗人有的是办法来规避它。这两联,白居易实际上是这样写的:高昌玉蕊会,崇敬牡丹期。笑劝迂辛酒,闲吟短李诗。这样一调整结构,就避免了合掌之通病。  
           还有的人认为,一联对仗的出句与对句,意思完全雷同或基本雷同,也称之为“合掌”。如出句用“河”,对句用“川”;出句用“红”,对句用“赤”,出句用“兵”,对句用“卒”等等,形成同义反复,亦为“合掌”之弊,应予避忌。
           关于对仗    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对仗多用于骈体文。
           词语对仗的基本要求是:词义必须同属一类,如以山川对山川,以草木对草木等;词性必须基本相同,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平仄必须相对,即以平对仄或以仄对平;结构必须对称,即以单纯词对单纯词,以合成词对合成词;另外,要避免同字相对。 
           关于句式的对仗,主要是要求句子的结构相同,如以主谓短语对主谓短语,以动宾短语对动宾短语等。对仗可使诗词在形式上和意义上显得整齐匀称,给人以美感,是汉语所特有的艺术手段。 
           对偶又是甚么呢?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例如说“抗美援朝”吧,“抗美”与“援朝”形成对偶。对偶可以句中自对,又可以两句相对。例如“抗美援朝”是句中自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两句相对。一般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对偶要求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仍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例:“抗”“援”“保”“卫”都是动词来相对,“美”“朝”“家”“国”都是名词相对。实际上名词对可以细分为若干类,同类名词相对被认为是工整的对偶,简称“工对”。这里“美”与“朝”都是专名,而且都是简称,所以是工对;“家”与“国”都是人的集体,所以也同样是工对。“保家卫国”对“抗美援朝”也算工对,因为句中自对工整了,两句相对就不要求同样工整了。 
            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段,它是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汉语的特点特别适宜于对偶,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词素也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对偶。对偶既然是修辞手段,那么,散文与诗都用得着它。例如《易经》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乾文言》、《诗经》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这些对仗都是适应修辞的需要的。但是律诗中的对仗还有它的规则,而不是像《诗经》那样随便的。             这个规则是:( 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 2)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至少是同一位置上不能重复。例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句第二字和对句第二字都是“我”字,那就是同一位置上的重复。因此像上面所举《易经》和《诗经》的例子还不是合于律诗对仗的标准。上面所举毛主席《长征》诗中的两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才是合于律诗对仗的标准的。对联(对子)是从律诗演化出来的,所以也要适合上述的两个标准。例毛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举的一副对子: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里上联(出句)字和下联(对句)字不相重复,而它们平仄则是相对立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从修辞方面来说,这副对子也是对得相当工整的。“墙上”是名词带方位词,所对的“山间”也是名词带方位词。“根底”是名词带方位词,所对的“腹中”同样是名词带方位词。“头”对“嘴”,“脚”对“皮”,都是名词对名词。“重”对“尖”,“轻”对“厚”,都是形容词来对形容词。“头重”对“脚轻”,“嘴尖”对“皮厚”,都是句中自对。这样的句式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显得特别的工整。“根底”原作“根柢”是平行结构。写作“根底”仍是平行结构。我们说是名词带方位词,是因为这里确是利用了“底”,也可以作方位词这一事实来构成对仗的。对仗运用对仗,是律诗的一项基本要求。对此需要着重掌握以下几点。  
            (01)律诗的结构。  
             一首律诗,通常有八句。这八句的结构是怎样的呢?《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讲到林黛玉教香菱写诗,她说:“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起承转合,是一首诗’的布局结构。两副对子,就是两联对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2651/397173032620.html

更多阅读

对联基本要素 什么叫无情对

本帖最后由 秋夜明 于 2013-8-27 09:39 编辑【书签:201对联基本要素】对联要素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是指对联写作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格式,其核心要求是对仗。对

白露祛秋暑:合掌瓜芡实薏米猪汤

  到了廿四节气的“白露”了,它是指地面水汽凝结为露,天气开始转凉的意思。如《内经》记载:“寒风晓暮,蒸热相薄,草木凝烟,湿化不流,则白露阴布以成秋冷。”  白露是我国中原地区秋季到来的重要标志,此时日平均气温都已下降到22℃以下

合掌人生 人生悲欢合掌看

   生活里的那些许多迷失,来自于对人生的期许,更来自于内心与外在世界的对比,或者是去挑剔那些生活的不完美,怎么样才是最想要的生活,总存在悬殊的距离,生活的历程,告诉人生一个简单的道理,不管再经历多少磨难,人生活的是内心能够强

紫菜腐竹汤的做法 合掌瓜腐竹汤的做法

主料:佛手瓜640克,腐竹120克  调料:姜3克,盐3克  合掌瓜腐竹汤的做法:  1. 腐竹浸软透后取起,撕成小块并滴干水。  2. 合掌瓜去皮洗净并切件。  3. 水煲开,将所有合掌瓜(佛手瓜)腐竹、姜放煲内煲开。  4. 再用慢火煲90分

声明:《无情对  合掌对》为网友亦凡我的心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