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蒋介石一直都有写日记的习惯,从1915-1972年没间断过,然而蒋介石的一生充满传奇和争议,所以他的日记聚敛和透析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等众多事件的幕后细节、真相以及重大历史疑问。
可能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才让业界很多专家都对蒋介石日记感兴趣,现如今,蒋介石的日记如今是保存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档案馆。2006年3月底,胡佛研究院公开1917年到1931年的日记;2007年4月2日,胡佛研究院宣布公开日记中的1931年到1945年的手稿。
蒋介石日记隐藏多少秘密?
蒋介石一生留下五十多年日记,人们在研究他的时候,自然关注其日记。去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部分开放蒋的日记,引起各国中国近代史研究者的普遍关注,一时成为舆论热点。在这一背景下,北京团结出版社于2007年1月推出了张秀章编着的《蒋介石日记揭秘》,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眼球。
《蒋介石日记揭秘》一书宣称该书辑录蒋介石自1915年至1949年逐年日记 1000余则,“揭露了蒋介石日记的真实面目”云云。但是有些人则指出这本书实在是一本伪书,许多条目并非来自蒋介石日记。也就是说此书很可能是作者为了博取眼球而做了夸张处理。不过虽然不乏这样的人,自然也有真正从蒋介石日记中读出些有价值内容的人。
蒋介石图片
专家杨天石眼中真实的蒋介石
长期研究蒋介石日记的大陆学者杨天石在《找寻真实的蒋介石》一书中说,五四时期许多新潮人物大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持强烈批判态度,而青年时期的蒋介石则不同。他虽然研读新思想,却并不废弃旧学。他研读王阳明、曾国藩、胡林翼三人着作,自称“研究至再,颇有心得。甚至梦寐之间亦不忘此三集。”
从日记中看出,1926年以后,蒋介石的读书逐渐发生方向性转变,即废弃新学,专读古书。儒家:修身是人生的第一大事,也是各项事业的起点。道家:存天理,去人欲。他研读古籍,如鱼得水,常常用以作为立身处世、待人接物的原则,或用以作为治兵、从政的规范。
他严于律己,不沾烟酒,不断告诫自己戒色、戒奢侈、戒贪。“欲立品,先戒色;欲立德,先戒侈;欲救民,先戒私。”“邪心不绝,何以养身?何以报国?”1925年5月,自觉“心志渐趋安逸,美食贪乐,日即于腐化”,他严厉自责:“将何以模范部下,而对已死诸同志也?”
他立誓作到“四定”,即“体定、心定、气定、神定”;“四不”,即“口不骂人,手不打人,言不愤激,气不嚣张”; “三要”,即“谨言、修容、静坐”,以革除自己动辄易怒、骂人、打人的恶习。
从蒋介石日记中的这些文字可以看出,他记载的关于自己的一些生活习惯有关,多是用于自省自警的,当然日记中也不乏对政治、事实的看法。

蒋介石日记中对毛泽东的评价
1945年重庆谈判,毛泽东从延安到重庆来,两党进行谈判,最后签了一个“双十协定”。协议达成后,毛泽东向蒋表示要回延安,在毛泽东回延安的当天,蒋有一段日记,对毛做了一个评价。
日记的原文是这样描写毛泽东的:“阴阳怪气,绵里藏针”。这个是蒋对毛的一个思想性格的一个评价,也就是蒋摸不清楚毛真实的想法是什么,所以他叫阴阳怪气。另外就是毛这个人表面上看起来很谦和,但是绵里藏针。
日记的内容大致意思是说他料想毛泽东是不会有什么做成功的事情的,最终还是逃不过自己的掌控。但是现实却是恰恰相反,毛泽东不仅成事了,而且还将蒋介石赶到了台湾。这可能就是所谓的人生如戏吧,有时候说话就是会自打嘴巴。
不过蒋介石的日记也反映了他是一个真实的性情中人。老蒋喜欢骂人,他骂过许多人,如好友戴季陶、黄郛,亲属如宋子文、孔祥熙,同僚如胡汉民、孙科、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下属如周至柔等,几乎无人幸免,而且是骂得够狠。对于毛泽东的评价就这几个简短的字眼相比已经是笔下留情了。
蒋介石和毛泽东合影
蒋介石日记中的秘密番外篇
有传言说蒋介石日记公开之后,同时也公开了蒋介石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那就是他日记中对于性这个东西的描述。传说蒋介石生性风流,以至于跟宋美龄之间都没有子嗣。来看看脑洞大开的网友们都是怎么说的吧!
有网友猜想,蒋介石年轻时候生活轻浮,得了花柳病无法生育,以致与宋美龄没有孩子,而且还在日记中自省自警,要戒色,远离女色。这段内容让人看了真是哭笑不得啊。
但是后来经过专家证实,这些网友们的胡乱猜想终究只是猜想,并不属实。其实蒋介石与宋美龄是有过孩子的,这个可以从他的日记中了解到。
蒋介石1928年的日记中写道:“耶!美龄怀孕啦!”他很高兴。可是那一年8月有刺客进入他家,宋美龄受到惊吓而小产:“妻病小产,其状痛苦不堪”,“妻病频做,心生郁闷……”蒋介石还特别请了五天假到上海去陪她,他非常爱她,尊敬她。
在他的日记内我们看到了很多表面上都不了解的另一面,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尽管老蒋痛恨共产党,毕生反共,但日记里却找不到骂共产党的只言片语,相反国共内战之后,他经常问自己,为什么青年学生、妇女、知识分子会跟共产党走?即使在国民党迁台后,他也没有把内战的失败归咎于共产党。
日记就是记录自己当时的生活,所想所感,可能当时的蒋介石并没有觉得痛恨是占据自己的绝大部分吧,所以才没有被纳入其中。当然也可能存在别的原因,毕竟写日记都是个人主观的行为,我们现在人也无法百分之百的推敲出他当时的状态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