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与婚姻经典语录 婚姻和爱情

婚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概念,但就其科学含意而言,那不过就是指两性之间关系的社会组织形式。人类一代接一代繁衍下来,正是通过这样的组织形式才得以实现的。按照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这种社会组织形式也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一样,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规律,因此,它也是一种历史地按其自身发展规律运动变化着的社会现象。这正是人类的自身生产与一切动物的种的繁衍的本质区别。

谈到爱情,质言之就是精神上的两性关系。这是具有意识的男女之间在精神上对异性的追求和爱慕,并且,它总是面向婚姻,追求或憧憬着某种所谓美满的婚姻,在这个意义上,也仅仅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爱情是婚姻在精神领域中的升华。可见,爱情是社会意识的一部分,是人所独具而其他一切动物所没有的。当我们说到动物的“爱情”时,那只是一种比喻,动物只有本能,并无意识,自然也谈不到爱情。

所以,婚姻和爱情都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人的本质的一部分,婚姻是两性关系的物质形式,爱情是两性关系的精神形式。并且,只有婚姻和爱情的统一,才是符合人性、符合人的本质的。有爱情而没有婚姻,爱情就不能在两性关系的社会物质形式上得到实现,有婚姻而没有爱情,那这种婚姻形式中的两性关系又与动物何异?不过,爱情和婚姻的统一并不取决于爱情,而是取决于婚姻,取决于婚姻这种社会物质形式按其自然规律的发展。在这里,我们仅以人类社会中个体婚姻形态的演变,谈谈这个问题。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个体婚姻形态是对偶婚姻。对偶婚姻的特点是:(1)它并不以排他性的同居为前提;(2)这种婚姻的缔结和解除皆取决于男女双方的自愿——只要有一方不愿意,另一方就不能强制对方结婚或者不离婚。当然,自愿并不等同于爱情,自愿可以是出于爱情的自愿,也可以是出于经济利益上的自愿。但无论如何,这种婚姻形态是允许爱情在其中起作用的,爱情和婚姻相统一的机会是比较多的。可是,这种婚姻形态的基础并不是爱精,它的物质前提是原始社会末期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对偶婚姻基础上组成的对偶家庭,是一种男女双方经济上平等互利的家庭,其中包括男女的自然分工和抚育子女等等。

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对偶婚姻就被一夫一妻制婚姻所代替了。这是一种丈夫压迫妻子的婚姻。一夫一妻制出现的直接原因是男系继承权的需要。男子为了把自己的财产传给确定无疑是自己所生的男性继承人,就要求妻子严守贞操,在把她变成家庭女奴隶的同时,也变成“生孩子的简单工具”。在这种婚姻形态中根本没有爱情的位置。古希腊的男子就耻于向自己的妻子表示爱情,而把性爱寄托在艺妓身上。我国战国时代的大将吴起,为了取得鲁国人的信任以率兵攻齐,就将自己原是齐国人的妻子杀死,毫无怜悯之意,也不为社会所非难,终于得到了兵权打了大胜仗,他与妻子当然没有爱情可言。恩格斯说过,现代性爱的第一个形式是中世纪的骑士之爱,这种爱就根本不为一夫一妻制婚姻所包容。恰恰相反,它是一种骑士“睡在他的情人——别人的妻子——的床上”的爱,它是一夫一妻制婚姻的对立物,是一夫一妻制所逼出来的。如果说在对偶婚姻的条件下,婚姻和爱情还是人类两性关系上一个相对一致的统一体的话,那末在一夫一妻制的条件下,它们就分裂为统一物的两个鲜明地互相对立的极端了。一方是没有爱情的婚姻,另一方是没有婚姻的爱情。这就是几千年文明社会婚姻和爱情的本质关系。如果说,只有存在爱情的婚姻才是合乎人性、合乎人的本质的,那么很显然,一夫一妻制婚姻是人的本质的异化,而且是一个合乎规律的、不可避免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异化形态。正如恩格斯所说,文明社会中“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相对的退步”!

现在怎么样?现在进人了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因此,以男系继承权为前提的古典的一夫一妻制婚姻已不复存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为爱情和婚姻的统一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社会主义时代的婚姻是一种经济上男女平等的个体婚姻。但是,以这种婚姻形态为基础,仍然要组成个体家庭。这种家庭仍然是消费单位和抚育子女的单位。这是由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所决定的。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婚姻关系至少在消费领域里还要受到一系列经济因素的制约,而这些经济因素一般与爱情是无关的,有时候还会与爱情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说爱情与婚姻完全取得了一致,那是不符合实际的。无论婚前的恋爱问题上还是婚后的家庭生活中,两性之间的关系都常常受到某些经济因素的影响,这就使爱情和婚姻的统一在客观上受到一定的阻碍,这是现时代的婚姻所难以避免的。到了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家庭作为消费单位和抚育子女单位的职能也将消失,原来意义上的家庭将不复存在,因而婚姻关系对经济关系的依赖性将最终消亡,爱情在婚姻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大大增长。到了那个时候,“对于今日人们认为他们应该做的一切,他们都将不去理会,他们自己将知道他们应该怎样行动,他们自己将造成他们的与此相适应的关于各人行为的社会舆论——如此而已。”

(本文作者工作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婚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概念,但就其科学含意而言,那不过就是指两性之间关系的社会组织形式。人类一代接一代繁衍下来,正是通过这样的组织形式才得以实现的。按照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这种社会组织形式也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一样,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规律,因此,它也是一种历史地按其自身发展规律运动变化着的社会现象。这正是人类的自身生产与一切动物的种的繁衍的本质区别。

谈到爱情,质言之就是精神上的两性关系。这是具有意识的男女之间在精神上对异性的追求和爱慕,并且,它总是面向婚姻,追求或憧憬着某种所谓美满的婚姻,在这个意义上,也仅仅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爱情是婚姻在精神领域中的升华。可见,爱情是社会意识的一部分,是人所独具而其他一切动物所没有的。当我们说到动物的“爱情”时,那只是一种比喻,动物只有本能,并无意识,自然也谈不到爱情。

所以,婚姻和爱情都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人的本质的一部分,婚姻是两性关系的物质形式,爱情是两性关系的精神形式。并且,只有婚姻和爱情的统一,才是符合人性、符合人的本质的。有爱情而没有婚姻,爱情就不能在两性关系的社会物质形式上得到实现,有婚姻而没有爱情,那这种婚姻形式中的两性关系又与动物何异?不过,爱情和婚姻的统一并不取决于爱情,而是取决于婚姻,取决于婚姻这种社会物质形式按其自然规律的发展。在这里,我们仅以人类社会中个体婚姻形态的演变,谈谈这个问题。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个体婚姻形态是对偶婚姻。对偶婚姻的特点是:(1)它并不以排他性的同居为前提;(2)这种婚姻的缔结和解除皆取决于男女双方的自愿——只要有一方不愿意,另一方就不能强制对方结婚或者不离婚。当然,自愿并不等同于爱情,自愿可以是出于爱情的自愿,也可以是出于经济利益上的自愿。但无论如何,这种婚姻形态是允许爱情在其中起作用的,爱情和婚姻相统一的机会是比较多的。可是,这种婚姻形态的基础并不是爱精,它的物质前提是原始社会末期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对偶婚姻基础上组成的对偶家庭,是一种男女双方经济上平等互利的家庭,其中包括男女的自然分工和抚育子女等等。

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对偶婚姻就被一夫一妻制婚姻所代替了。这是一种丈夫压迫妻子的婚姻。一夫一妻制出现的直接原因是男系继承权的需要。男子为了把自己的财产传给确定无疑是自己所生的男性继承人,就要求妻子严守贞操,在把她变成家庭女奴隶的同时,也变成“生孩子的简单工具”。在这种婚姻形态中根本没有爱情的位置。古希腊的男子就耻于向自己的妻子表示爱情,而把性爱寄托在艺妓身上。我国战国时代的大将吴起,为了取得鲁国人的信任以率兵攻齐,就将自己原是齐国人的妻子杀死,毫无怜悯之意,也不为社会所非难,终于得到了兵权打了大胜仗,他与妻子当然没有爱情可言。恩格斯说过,现代性爱的第一个形式是中世纪的骑士之爱,这种爱就根本不为一夫一妻制婚姻所包容。恰恰相反,它是一种骑士“睡在他的情人——别人的妻子——的床上”的爱,它是一夫一妻制婚姻的对立物,是一夫一妻制所逼出来的。如果说在对偶婚姻的条件下,婚姻和爱情还是人类两性关系上一个相对一致的统一体的话,那末在一夫一妻制的条件下,它们就分裂为统一物的两个鲜明地互相对立的极端了。一方是没有爱情的婚姻,另一方是没有婚姻的爱情。这就是几千年文明社会婚姻和爱情的本质关系。如果说,只有存在爱情的婚姻才是合乎人性、合乎人的本质的,那么很显然,一夫一妻制婚姻是人的本质的异化,而且是一个合乎规律的、不可避免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异化形态。正如恩格斯所说,文明社会中“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相对的退步”!

现在怎么样?现在进人了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因此,以男系继承权为前提的古典的一夫一妻制婚姻已不复存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为爱情和婚姻的统一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社会主义时代的婚姻是一种经济上男女平等的个体婚姻。但是,以这种婚姻形态为基础,仍然要组成个体家庭。这种家庭仍然是消费单位和抚育子女的单位。这是由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所决定的。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婚姻关系至少在消费领域里还要受到一系列经济因素的制约,而这些经济因素一般与爱情是无关的,有时候还会与爱情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说爱情与婚姻完全取得了一致,那是不符合实际的。无论婚前的恋爱问题上还是婚后的家庭生活中,两性之间的关系都常常受到某些经济因素的影响,这就使爱情和婚姻的统一在客观上受到一定的阻碍,这是现时代的婚姻所难以避免的。到了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家庭作为消费单位和抚育子女单位的职能也将消失,原来意义上的家庭将不复存在,因而婚姻关系对经济关系的依赖性将最终消亡,爱情在婚姻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大大增长。到了那个时候,“对于今日人们认为他们应该做的一切,他们都将不去理会,他们自己将知道他们应该怎样行动,他们自己将造成他们的与此相适应的关于各人行为的社会舆论——如此而已。”

爱情与婚姻经典语录 婚姻和爱情

(本文作者工作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3551/200613597768.html

更多阅读

柯云路:关于爱情与婚姻的经典格言_左岸右岸

柯云路:关于爱情与婚姻的经典格言分享自柯云路新浪博客/>>情感系列>>男人女人>>一见钟情 1、就爱情的微妙而言,天下大多数人的相爱,本质上都是一见钟情的。2、异性的美丽和才华,既有吸引力,也有压力。对自己力量有充分自信的男性不

曾仕强《爱情与婚姻》语录 曾仕强爱情与婚姻

曾仕强:《爱情与婚姻》(1)文章导读:门当户对很重要。高攀的结果是很痛苦的。一个穷人家的女儿嫁到富人家,就变成高级佣人,多做事,行;享受,你不行,因为你不配。一个穷人家的儿子娶富人家的女儿,就变成长工,长期的工人。现代人不妨听父母之命,让

听曾仕强-《爱情与婚姻》讲座 有感 曾仕强爱情与婚姻下载

前言:近段时间我听完了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的《爱情与婚姻》(讲座),感触很深。听完大师对于爱情与婚姻的理解与诠释,让我感到万分的羞愧和悲哀,因为我发觉自己以前对爱情与婚姻的理解有很多地方实在很可笑和幼稚。在爱情的追寻中,我也失败过

张璇与常昊:打造姐弟恋的经典爱情与婚姻

张璇与常昊:打造姐弟恋的经典爱情与婚姻文/齐树峰张璇,一位美丽的天才女子,曾获全国围棋女子冠军和世界围棋女子冠军。除了因围棋而名扬天下外,她与比她小8岁的常昊的爱情,更让她成为公众的焦点。经过六年多婚姻的考验,她用幸福来证明,

爱情与婚姻的区别多种说法 婚姻年限的说法

在生活中,爱情与婚姻的话题,总是被人们不停的讨论着,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也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延续。可我却认为爱情是浪漫的,而婚姻是现实的,在现实中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真正的懂得爱情,或是看透了婚姻。而至于婚姻是爱情的延续也好,或

声明:《爱情与婚姻经典语录 婚姻和爱情》为网友哥兜裏有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