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春天,父母逛公园走累了,坐在路边聊天。
当时母亲还未生病,精神极佳.
2004年冬天,父母在家里的阳台上晒太阳。
老人怕冷,冬日里每逢晴天,常常能见到他们呆在阳台里。
这些场景至今历历在目,时间却一晃眼十年已过。
2005年春节,父亲抱着半岁的孙子,笑得合不拢嘴。
父母的晚年生活平淡,还好有孙辈们不时带来一些欢乐。
父亲特别疼爱孙子,有时甚至让做父母的都觉得太过于溺爱了。
2007年秋天,父亲怂恿母亲到郊外的森林公园爬山,
这是我记忆里是母亲最后一次走这么陡的路。
母亲2005年中风后腿脚就不太灵便了,只能在父亲的搀扶下吃力地走上台阶。
母亲一直抗拒使用拐杖,再长的路都宁愿慢慢地走。
2009年冬天,两老在户外晒太阳,父亲细心地帮母亲剪指甲。
母亲中风之后,父亲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她。
2011年夏天,我们一家人到郊外的森林公园野餐,父亲习惯了睡午觉,
吃完午饭就犯困的他,不一会儿就倒在吊床上呼呼大睡。
2011年冬天,父母在市场买菜。即使家里有冰箱,他们还是习惯只买当天的菜,
逛菜市场某种程度上是他们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
2012年春天,两老到香港看望女儿和外孙女。
对他们来说,每一次出门都是一件大事,即使是去更南边的香港,他们还是带上了足够多的厚衣服。
而在地铁里,虽然有我的陪伴,他们还是时刻留意着轻轨的广播,生怕坐过站。
2012年春天,父母在广州坐观光电梯,母亲恐高,每次坐这种透明的电梯她就别过头来不看外面。
2012年夏天,母亲在打胰岛素。
刚开始时都是由父亲帮她打针,后来她嫌父亲心急,眼神也不好,每次都打得比较疼,干脆学会了自己打。
2012年夏天,母亲在高铁站送别回来看她的女儿和外孙女。
最近几年,每一次和亲人的分别,都让他们依依不舍。
2012年夏天在郊外游玩时,母亲接到女儿打来的电话。
到了晚年,父亲和母亲最离不开的“现代化产品”就是电视和电话。
2012年冬天,父亲在家里的楼顶上准备晾晒自制腊肠,母亲在一旁看着他,顺便晒晒太阳。其
实他们不大喜欢吃腊味,这些都是给子孙们准备的。
2012年夏天,母亲给观音上香,虽然身体已经不太好,
但母亲依旧坚持着上香的习惯,祈求神明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
2013年春节,父母逛公园时发现一块专门给游人拍照留念的布景板,排了一会儿队后,
终于轮到了他们,我刚举起相机,一个小朋友就好奇地闯进了镜头。
2013年春天,父母来广州看我,刚住下就开始偷偷准备“红包”,
他们总是有很多理由突然给你一个“惊喜”。
父亲对我房子的门锁不放心,非要换一把新的。
通常父亲在干活的时候,母亲都喜欢在一旁“监督”。
2013年春天,母亲在住院,此时的她已经成为了医院的常客,
但她还记得那天是父亲的生日,并给他包上一封“生日利是”。
2013年夏天,父母在公园乘凉,母亲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不高兴了,
放暑假回来看望她的外孙女试图用树叶哄她开心。
2013年夏天,外面还是大白天,母亲却在客厅里睡着了。
那段时间,她晚上失眠,白天却随时都有可能睡着。
2014年春天,母亲再次入院,这一次她病得特别重,父亲和子女们轮流在医院陪护她。
4月29日,父亲对母亲说,再过几天就是母亲节,到时候给你过节吧。
母亲却说,我怕是等不到那天了,不想一语成谶。
2014年5月7日,母亲离开我们的第5天,父亲在房间里借着灯光钉钮扣。
再过4天就是母亲节了,母亲一直都是全家人的“精神核心”,她走后,家里冷清了许多。
2014年5月11日,我接父亲来广州住一段时间,在火车上他有些困,撇过头去睡着了。
那天刚好是母亲节,以往都是我们仨一起出门的,可今天却只剩下我们俩。
父母结婚几十载,一直相濡以沫,携手而行,如今只剩父亲一人,
我想我所能做的,除了留下他在岁月中的影像,大概就是多陪陪他,让他能更好的安享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