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李忱 解密:唐宣宗李忱为何会无故鸩杀无辜越地美女?

  唐宣宗在位时,越地官员送来一支女乐队,其中一名女子姿色冠代。唐宣宗初见此女,甚是欢喜,一时间缠绵缱绻,宠爱异常,赏赐无数,没过多久,唐宣宗突然变脸,一杯毒酒把她送上了黄泉路。大概是因为事件太小,或涉及宫闱秘事,史官们没有载入正史,而不少笔记、札录却当作花边新闻记了下来。

  ——越守尝进女乐,有绝色者。上(宣宗)初悦之,数月,锡赉盈积。一旦晨兴,忽不乐曰:“玄宗只一杨妃,天下至今未平,我岂敢忘?”乃召美人曰:“应留汝不得。”左右或奏“可以放还”。上曰:“放还我必思之,可命赐酖一杯。”(《续贞陵遗事》)

唐宣宗李忱 解密:唐宣宗李忱为何会无故鸩杀无辜越地美女?

  ——宣宗时,越守进女乐,有绝色。上初悦之,数日,锡予盈积。忽晨兴不乐,曰:“明皇只一杨妃,天下至今未平,我岂敢忘?”召诣前曰:“应留汝不得。”左右奏,可以放还。上曰:“放还我必思之,可赐酖一杯。” (《唐语林》引《续贞陵遗事》)

  ——唐宣宗时,越守献美人,姿色冠代。上初悦之,忽曰:“明皇以一杨贵妃,天下怨之,我岂敢忘。”召美人,谓曰:“应留汝不得。”左右请放还。上曰:“放还,我必思之。”令饮鸩而死。(《绿窗新话》引《续贞陵遗事》)

  贞陵,即唐宣宗李忱之陵墓。《续贞陵遗事》为唐人柳玭所著,该书记载唐宣宗轶事,是唐代一部小说性质的杂史,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司马光在编纂《资治通鉴》时多有采用,特别是在卷二百四十九“大中十三年”八月《考异》中,就引用了《续贞陵遗事》关于唐宣宗鸩杀越女一事,可见此事不虚。

  一个当礼物送来的无辜美女,唐宣宗爱也爱了,睡也睡了,即使突然不想要了,完全可以像他即位之初“出宫女五百人”(《新唐书》)那样把这名女子遣返回乡,或将其冷落不加理睬,为何不非要将其置于死地呢?笔者分析,原因有三。

  其一,唐宣宗是一位比较有思想的君主,他对唐朝由盛到衰作过反思,得出美女即祸水的结论。他没有从封建君主自身找原因,却把唐朝败落的罪责推给了杨贵妃,认为杨贵妃是引发安史之乱的导火索,而他身边那位越女无异于现实版的杨贵妃。虽然越女既没有祸国,也没有殃民,既不懂政治,也不问政治,可唐宣宗知道自己好色而缺乏自控力,如不以祖先为戒,迟早会被美色迷住,耽误国事,所以对这名越女心存芥蒂。应该说,唐宣宗的头脑还算清醒,在其表层意识中,认为只要及早将身边这位曾让他爱不释手的“女祸”除掉,天下自会太平。

  其二,唐代中叶后,国势转衰,执政者从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出发,积极倡导儒学,提倡妇女守贞节,唐宣宗亦然。即位后,唐宣宗对前面的穆、敬、文、武四位皇帝全部予以否定,偏偏对武宗的王才人“嘉其节,赠贤妃”(《新唐书》),究其原因,王才人主动要求为唐武宗殉葬,是个难得的节烈女子。对于女子守节一事,唐宣宗也曾专门下过“夫妇,教化之端,其公主、县主有子而寡,不得复嫁”(《新唐书》)的诏令。在这种提倡贞节的大环境下,唐宣宗若将越女遣之出宫,既怕此女再嫁,又怕自己戴了绿帽子,坏了名声,索性将其鸩杀。

  其三,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唐宣宗鸩杀越女应该是一种矫饰,一项表演。笔者认为,唐宣宗此举,决非单纯地担心自己沉溺于声色而误国事,实际上是在通过杀掉绝色美女,向臣民表示他不荒淫,不贪色,不受女色诱惑,如此姿色冠代的美女我都不稀罕,我李忱还留恋别的女子吗?说白了,唐宣宗是利用越女的鲜血和生命来掩饰其贪色的丑名声,以赢得其一心励精图治、不为女色所动的赞誉和口碑。男人好色是天性,唐宣宗忍痛割爱,毒死无辜美女,既说明皇权、男权的极端专制、自私、残忍与狭隘,也说明唐宣宗在情欲问题上的矛盾、困惑与无奈。

  事实上,唐宣宗是一个非常贪色荒淫的皇帝,这一点从他终生不立皇后、恣意宠幸后宫方面就略见一斑。另外,从唐宣宗生有二十三个子女,而后人除了知晓其继任者李漼和爱女万寿公主为晁美人所出外,竟不知其他儿女生母是谁的史实来看,唐宣宗在私生活方面确实很乱。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绝色越女死了,但成千上万个美女还云集后宫,为了享受“性福”生活,唐宣宗不惜服用秘药,纵情床笫,甚至过了不惑之年仍然乐此不疲,成为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春药皇帝”。

  春药,给唐宣宗带来了快感,也给他带来了病痛。为了能够长生,唐宣宗于大中十二年(858)正月召道士轩辕集进京问话,得到的答案就是“彻声色”(《旧唐书》),即结束声色之欢,但唐宣宗并未在意。次年(859)正月,已被美色和春药折磨得病入膏肓的唐宣宗似乎有所醒悟,宣布再次“放宫人”(《新唐书》),但为时已晚。同年八月,唐宣宗这位被后人称作“小太宗”的皇帝因为滥用春药而“疽发于背”(《资治通鉴》),最终一命呜呼,时年五十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3551/849361023195.html

更多阅读

历史上最善于装傻充愣的皇帝:唐宣宗李忱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皇帝,有聪明的,比如唐宗宋祖;也有傻子皇帝比如西晋的司马衷。更有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在唐朝有个皇帝,此人没登基之前,是典型的傻王,一副呆头呆脑的样子,做事迟钝,可一旦做了皇帝,却如换了个人,立刻雷厉风行,办了许多大事,此人是谁

唐宣宗李忱 李忱为何没挽救唐朝

唐宣宗李忱(810年冬月十二-859年)汉族,唐朝第十八位皇帝(846年—859年在位),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后,以皇太叔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13年。综观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经为祖宗基业做过不懈的努力,这无疑延缓了唐帝国走向衰落,但是他又无法彻

唐宣宗:装傻装成的皇帝

唐宣宗:装傻装成的皇帝李兴濂中国历史上的怪事儿太多。比如五代时的杨凝式装疯居然经历五朝,晋朝的傻子司马衷竟然当了皇帝。而唐宣宗李忱,装傻竟然装成了皇帝。装傻,不是真傻,真傻的人不需装傻,那他为什么装傻呢?装傻是他玩的生存之道,

唐宣宗——从痴呆人士到强势帝王 唐宣宗电视剧

在唐朝二十二位皇帝中,唐宣宗李怡无疑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个。他是历史上第一个以皇太叔身份登基的皇帝。要说他背后那些猛料,刺激程度仅次于开创“贞观之治”的李世民、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以及“风流天子”唐明皇。只不过,因为中

小太宗 唐宣宗 晚唐的“小太宗”

唐宣宗是唐朝历史上惟一以皇太叔即位的皇帝,又是晚唐皇帝中顺宗以后的11帝中寿命最长的一位,他死于大中十三年(859)八月,享年50岁。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是晚唐的皇帝中最杰出的一位,《资治通鉴》载:“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

声明:《唐宣宗李忱 解密:唐宣宗李忱为何会无故鸩杀无辜越地美女?》为网友因为所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