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和司马懿
贾诩和司马懿同为三国时期有名的谋臣,那个战争四起和群雄竞逐的年代,贾诩和司马懿虽都名声远播,却各有心思。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贾诩和司马懿。
图为贾诩的画像
贾诩出生于147年,享年77岁。他是曹魏的开国功臣,曾经几次换主,是三国著名的谋士。他终其一生也只站在谋士的位子上,这与很多因素有关。一是他只想安稳地生存下去,并不希望自己的锋芒太露。这可以从他一生都战战兢兢、谨言慎行中可以看出。他管教子女也是让他们安分守已、做份内的事情。司马懿管教子女则是让他们要有大志,目光要长远,颇有大家之风。这与司马懿的家族背景有关,司马懿是河内世家、名门望族之后,他有这种作风是他天生的贵族思想在驱使。而贾诩出生寒门、一无所有,他能坐到曹魏大司马的位子全凭自己的智谋。他可能早就看出司马懿的野心,只是势单力薄、又没有背景,就选择装傻充愣。再看他们根本就不是同一辈的人,以贾诩的洞察力,他不可能看不出司马懿的野心和想法。
司马懿家族从曾祖父开始就一直是名门望族,他父亲也官至京兆尹。司马懿和他的七个兄弟被称为“司马八达”。司马懿虽然生在乱世,却有忧国忧民之心。我想他的思想可能与他的出生有关,如果贾诩也有他的出生这么高贵的话,也绝不会甘于平凡。
贾诩的子女都与平凡人家之间嫁娶,不像司马懿的子女个个为王为侯。司马懿肯定是有野心的,只是时间没有到而已。对于他们两个人,只能说一个人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局限在他们的出生上。
三国司马懿
世人给司马懿“大赢家”的称号,使得盖世枭雄曹操都显得气短一截,不知道曹操知道这个结局会不会气得吐血。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三国司马懿。
图为司马懿的画像
司马懿,字仲达,是一个成功获取战乱成果的人。诸葛亮名声虽大,都不如他大权在握、挥洒自如。后人用奸雄来描述他,为何不能说这是一种赞誉呢?试问三国时期奸雄之多,又有哪个像他这样呢?
曹操三请他为自己做事,虽然也出心诚恳,但是曹操可不像刘备,没有那么多耐心,最后要挟不来就杀了他。司马懿这才泱泱进入曹营开始了他战战兢兢的一生。
曹操忌讳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司马懿确实有领导千兵万马之能,二是他比曹操小二十多岁,他日发生什么变故的话,他曹操早已死。谁能压制住他呢?曹一直为此担心。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神化了,司马懿更是以奸臣的面目出场。他与诸葛亮斗智斗法,诸葛亮都略胜他一筹。但事实情况并非如此,司马懿早期一直被曹操压制着,没有表现才华的机会。他与诸葛亮的对决是在曹操死后发生的事情,第一次诸葛亮因为粮草耗尽而退兵,第二次诸葛亮耗死在军中。诸葛亮死的原因如下:常年打理蜀国体力透支过度;这次出祁山准备了三年,谁想到司马懿看出他的用兵之道,双方僵持在五丈原不死不活,无论诸葛亮怎么激他就是不打。孔明的大火都没有烧死他,竟一气之下病死在军中。司马懿赢了,预示着后面还有更多的好运在等着他。
司马懿名言
在人类社会的初期就有这般智慧,能说出这样的至理名言,不得不说惊叹古人的智慧。司马懿名言很多,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司马懿名言。
图为倪大红版司马懿剧照
当我们对司马懿有多种评价的时候,可谓是褒贬不一。当我看到司马懿名言的时候,我不得不佩服他是一个智者。他的长寿跟他的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有关,也跟他的智慧有关。从他的名言中可以看出他的睿智和成竹在胸,他真的是一个不同凡响的人。
他的至理名言很多,以下是部分从古文解释成白话文:1、大丈夫待人处事的方法应当注重随机应变,固执的、极端的处事态度怎么能行呢?疆场打仗的用兵的方法,也是同样的道理,不仅做人要随机应变,用兵的战术也应当随机应变;2、权利盖过才能必然会给自己带来屈辱,威武盖过德行一定会带来祸端;3、部将用兵的道理,如果不跟对方打,那就采取防守的方式;如果不防守的话,那就直接撤兵;如果不撤兵的话那就选择逃跑;如果这个时候还不逃的话就只有等死。
从司马懿的这几句名言中可以体会出他是一个很德行的人,且做人做事讲究随机应变。
司马懿的名言之所以千古流传的原因是就算过了几千年,这些智慧的结晶仍旧适用于我们这个时代。
从司马懿的名言中可以看出,他的子孙夺得曹魏天下只是局势发展的结果而已,在他还没有死的时候完全有能力直接取而代之,但是他还是顾虑忠节的。
司马懿简介
大家对他的评价都为负面的,这可能是中国人不喜欢耍阴谋诡计和城府太深的人的缘故。总的来说,司马懿是一个非常能忍的人,他的才智不弱于诸葛亮。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司马懿简介。
图为旧版三国演义电视剧司马懿剧照
司马懿出生于179年,享年73岁,被孙子追封为宣帝。可见孙子念及爷爷的举世之功,若没有爷爷的辛苦隐忍,怎么会有他们司马家今后所拥有的一切辉煌呢?可能也跟大多数的贵族地主家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消亡。
司马的父亲官衔京兆尹,祖父和曾祖父都是为官之人。司马懿和他的兄弟八人素有司马八达的称号,司马懿是兄弟中最出色、最有才华的一个人。
司马懿29岁才谈及婚配,他的原配张春华小他十岁,是一个非常智勇的女人。司马懿生育9个儿子,个个能文能武,更能在司马懿死后把他的一切发挥的淋漓尽致。司马懿至死都不知道自己会留下千古骂名,更不知道自己会被追封为宣帝。这些都归攻于他平日孜孜不倦地教导他的儿子们,并告诉他们要有远见、要有大志、要随机应变。
司马懿为人小心谨慎,并且注重名节、注重以德服人,这些性格都决定他不可能造反。曹丕死后,朝政大权都落到他的手里,这跟他以德服众是分不开的。满朝文武百官都让他主持大局,就连他儿子后来征吴的时候,首将念及司马懿的德行才放过他的儿子。
司马懿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这些都可以从他留下的名言中看出。他没有错,只怪曹魏气数已尽。
司马懿怎么死的
大凡奇人异士都有天妒英才的命运,那么一代人臣司马懿怎么死的呢?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司马懿怎么死的。
图为司马懿的画像
说到司马仲达的死还要先说世人敬爱的孔明,孔明在五丈原被司马仲达活活气死。后人为孔明愤愤不平,就以此编撰了一个流言。据说孔明知道自己要死,就在死之前日夜用毒水浸泡兵书。因为他知道司马懿有个看书的小习惯,就是翻书的时候习惯用手沾嘴里的唾液。后人为诸葛亮抱不平,盛传这样一个谣言,同时也给死后的诸葛亮抹上了神秘的面纱。
诸葛亮死后距离司马懿的死十多年,司马懿的死于这个传言没有任何的关系。司马懿是病死的,虽然中途有无数人想要杀司马懿,但都被他一一化解。记得在司马懿只有二十多岁的那年,他同村的一个人想杀了司马懿。幸亏被司马懿的好友知道及时通知司马懿,司马懿才幸免于难。

曹操也想杀了司马懿,可是他司马懿太聪明太狡猾了。虽然有不甘于人之下的风骨,但是却处处隐晦、处处附和曹操,从而打消了曹操的疑虑。曹操在世之时,也只是把他搁置一边不于重用。
曹丕也防着司马懿,他把兵权交给司马懿用完之后就马上要回。从这里可以看出曹丕对他的堤防,曹操在世时就一直提醒曹丕小心司马懿,即便是临死前也这么说。曹丕谨记在心,可是谁想到曹丕在曹操死后的第六年就死了。曹丕死后,司马懿就大权在握了,从此再没有人可以左右他或者威胁他的生死,所以他是病死的。
司马懿的儿子
在三国那个落后的年代,司马懿也算是达官贵族,他的儿子也子传父业,深得其父真传,个个坐拥一方疆土。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司马懿的儿子。
图为倪大红版司马懿剧照
司马师:出生于208年,因为眼部患上瘤疾而死,终年47岁。他是司马懿的第一个儿子,也是最优秀的儿子。他死后先后被他的侄子追封为帝。他雄才大略,父亲死后就独揽曹魏的大权。他机智且临危不乱,多次破奸人的刺杀。他同时有极高的军事天赋,战功卓著。
司马昭:出生于211年,享年54岁,死后没几个月就被其子追封为文帝。司马昭曾是曹魏的大将军,攻蜀战吴,走向代魏之路。
司马干:出生于232年,享年79岁。他的侄子称帝后,被封为平原王。他是所有兄弟中最淡泊名利的一个,同时患有无法根治的间歇性精神病。他的精神病时好时坏,凡妻死后均奸她们的尸体直至腐坏。
司马亮:死于291年,生母是伏夫人,是八王之乱中的其中之一。他被司马玮杀死,后来被平反。他在曹魏时封为万岁亭侯。
司马伷:生于227年,享年57岁,生母伏夫人,他有琅邪武王之称。他颇有军事才能和威望,别人听到是他出战都不敢轻易迎战。
司马京:去世时年仅24岁,母亲伏夫人,是兄弟中早逝的一个人。
司马骏:出生于232年,母亲伏夫人,享年55岁,西晋时封为藩王。
司马肜:死于302年,母亲张夫人。他秉性平和谨慎,没有大才。
司马伦:死于301年,参与八王之乱,由于篡位下场悲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