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的观点 了解中医观点 再认识发烧

了解中医观点 再认识发烧 来源:羊城晚报     2016年05月20日        版次:A09    作者:

感冒

伤食

瘀血

惊吓

五脏衡通 预防百病

壮热,乃体温外越,不能为身体产生体能,并非发炎,是妇女更年期,身体衰弱,故须辨别心虚发热、脾虚发热、肝肾虚发热而调治,不可退烧,是为虚损发烧。

我们鼻子呼吸的空气是热热的,我们的皮肤亦在呼吸散热,排散水分、出汗。

呼吸、排汗所排出的热气,并非身体的发炎,乃是心肾的君火、相火上升所产生的体温,即消化营养,产生体能所产生的余热之排放。

五行调和不周,体热排放不良,乃造成发烧,即余热被蓄积而成,故发烧的原因可列举如后:

感冒发烧,因五脏调理五气产生体能而生体温,感冒发烧,只是身体的表皮、毛孔被蔽塞而已,分为伤风、伤寒、伤(中)暑、湿、热等中医学谓之表证,细菌、病毒根本未进入体内,经曰:“寒邪外束,阳不得越,郁而为热(发烧)。”

饮食不当,脾胃虚弱致食物蓄积肠胃,无法消化在胃肠堆积发酵而产生热能的发烧,以婴幼儿为最多。此发烧四肢掌心热,不像感冒的四肢冷,消食即烧退而痊愈。

虚劳 因身体虚,水火(心肾)不能即济,风木动摇,时憎寒

受伤时因气血循环受瘀血阻滞,瘀积的瘀血将体温升高而发烧,只要化瘀血,发烧即可痊愈。许多受伤而成植物人者,乃因心、肾的衰弱,更被消炎,而心的循环无力将瘀血排出,并非脑受伤害的问题,化瘀血烧即退,心肾补强,瘀血排出昏迷者亦能恢复健康。

七情不顺,如孩子受惊吓而腹胀发烧,只要收惊即愈,情志不顺,抑郁忧思伤脾而发烧,消胀气烧即退。

妇女坐月子感冒 妇女坐月子感冒,发烧称“月内风”,与一般感冒不同治,此时气血大虚,须调理气血兼祛风,退烧始痊愈,不可以感染(发炎)治。

当因感冒或其他感染疾患引起体温升高时,运用各种可能的方法,要把体温立即降到正常范围,并非明智之举。因为这样可能降低本身的抵抗能力。

“寒湿内伤”、“湿热内蕴”对比

本专栏特聘专家:孙本新,中国保健协会特聘理事,五脏养生研究中心特聘专家。

前几天我们介绍了腰痛的辨证分型,其中出现了两个症型,一个是“寒湿内伤”,一个是“湿热内蕴”。一个热症,一个寒症。寒症就是冷痛,手摸有冰凉的感觉,怕冷畏寒。热症是发热感,疼痛伴随着头晕头重。

大家注意这个“寒湿”是寒在前湿在后,“湿热”却是湿在前热在后,这“寒湿”是受了风寒引起湿气受阻,而“湿热”则是受了湿气侵袭导致热不得出。再看“内伤”和“内蕴”的区别,“内伤”是向内伤及五脏,风寒已经内传,甚至已经转换成一种虚症慢病了,相应的症状就比较迁延难治,一般是经年累犯。

这次我们讨论的是腰痛,所以不管是寒湿内伤还是湿热内蕴,最终都作用在了腰部,而且都出现了小便不利的现象,寒湿内伤引发的小便不利仅仅停留在不利上,湿热内蕴却引发了小便短赤,看上去是湿热内蕴的病情更严重,但是实际情况却是,湿热内蕴引起的腰痛除了调理五脏之外,服用一两剂泻心汤就可以消除症状,可是寒湿内伤引发的小便不利就需要慢慢调理了。如果不重视,湿热内蕴很可能进一步转化成虚症。

细辨“湿热痹阻”和“风寒湿痹”异同

痹:中医临床以关节、肌肉痛和肢体拘急,多因风、寒、湿、邪侵袭经脉、皮、肌、筋、骨、气血痹阻所致。《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湿热痹阻和风寒湿痹是痛风的两种主要症型,两者的表证很多相似之处,关节肿痛局部可见皮下结节和痛风石。湿热痹阻是明显的实证,关节肿痛带有明显的热痛,局部甚至可感知灼热感,伴随发生一些口渴心烦等实热症状。

风寒湿痹却已经是虚症了,一般情况是正气不足,经络受阻引发。肿痛症状无热痛感,常伴有屈伸不利,关节处还喜欢温热,热敷会肿痛缓解的情况。

湿热痹阻一般被认为是邪气入肝的筋痹,治疗时重点在调理肝脏。因为肝肾关系密切,调理肝脏不能不补肾,调理肾脏也不能不疏肝。痛风治疗过程中,调理五脏为主要手段,而且是一个必须长期坚持的过程,同时为了缓解肿痛症状,可以用芍药甘草汤来缓解症状,饮食上也要注意忌食辛凉之物。

免费栏目电话:400-109-3300,及时帮您解疑病情对症下药,早日还您一个健康的身体!

五脏辨证分型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或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间盘内、外压力平衡失调,均可使纤维环破裂,导致腰椎间盘的髓核突出,而引发本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属中医学中“腰痛”、“腰腿痛”、“痹症”范畴。

临床最常见的症状是腰腿痛,是由于突出的椎间盘压迫了神经根、血管、马尾神经所致。下腰部椎间盘为该病的好发部位,其中第4、5腰椎之间的椎间盘突出占多数,第5腰椎与第1骶椎之间的椎间盘突出次之。

气滞血瘀: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楚拒按。舌质暗,或有瘀斑,舌苔薄,脉弦紧或涩。

风寒湿困: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淡,舌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肝肾亏虚: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痛减。偏阳虚者面色黄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痿、早泄,妇女带下清稀。

腰椎盘突出仅仅依靠物理治疗是不行的,其根本病因还是五脏失调,一定要调理五脏祛除病根,咨询电话400-109-3300。

《医药探秘》传承实用知识及祛病良方!

★旨在弘扬中医文化增强百姓健康;

中西医结合的观点 了解中医观点  再认识发烧

★按照内外双修五脏同调系统阐述;

★着眼健康需求追溯根源重在治本;

★坚守道德良知权威科学关爱生命;

《医药探秘》旨在弘扬中医文化,普及养生知识,增强百姓健康 秉承我国传统中医学理论,依据“道家五行”的指导思想,按照内外双修与五脏同调编排栏目内容,邀请权威中医专家,以通俗朴实的多种节目形式,系统介绍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知识、实用养生方法、中医治病机理、祛病除根之法。

《医药探秘》栏目口号:“医药探秘,追溯根源,重在治本”。着眼观众的健康需求,贴近、服务、实用是栏目的最大特色。

5月20日 通缉老慢病“颈椎病”

本期

节目

节目播出时间:电视:广东珠江频道:06:10-06:50、14:09-14:49;广东公共频道:06:15-06:55、14:40-15:20;广东南方卫视:06:11-06:51、06:53-07:33、07:53-08:33;广东影视频道:06:05-06:45、07:35-08:15;电台:广东珠江经济台:05:00-06:00、06:00-06:30;广东南方生活广播:09:05-09:55、14:05-14:55、19:05-19:55。

琅琊王胸中痛难忍 葛洪郭璞联手施治

葛洪(公元283-363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葛玄仙翁之重孙,拜鲍靓为师,以其行医独到、善用怪药,世人尊称小仙翁。葛洪晚年与妻鲍姑隐居罗浮山,共同完善五脏治病理论,并著有《抱朴子》《肘后方》《金匮药方》等医书典籍。其五脏治病观点深受后世医者孙思邈、张仲景等名医圣手应用!中国医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更因其“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一语成功问鼎。

葛洪和郭璞一行历顺利到达建康城。郭璞为了立足,结交权贵,这日与王导儿子王悦饮酒。王悦在酒宴中面有忧郁细问之下得知,琅琊王司马睿前日忽然得了怪病,胸口剧痛,口吐鲜血,丞相王导四处寻找良医求治。郭璞当下与王悦细细打听。原来是刘渊的儿子刘聪攻击长安后,竟然派人盗挖了薄太后的陵墓。琅琊王听到消息后一时气急突然发病。

郭璞对王长豫说到:“我有一位同道擅长医术,明日我带他去看看,不过你要准备一幅皇陵。”王悦好奇的问:“治病还用画干吗?”郭璞笑到:“这是心病,心病自然要从心来治。”葛洪为琅琊王诊脉后,开只有三味药的方子,满屋子医生都是大奇。这三味药竟是非常常见的升麻、独活和牡桂(桂皮),时人多用桂枝和肉桂,桂皮不为世人所重。葛洪煎好药交给内侍嘱咐道:“这药可缓解病情,要想彻底治好还需要郭景纯进去医治。”

郭璞带着画卷进了内室,琅琊王仔细看着画猛然清醒过来,“恭喜王爷,大病已祛!”郭璞躬身施礼。琅琊王大喜,重赏了郭璞和葛洪。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3651/909281153915.html

更多阅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西医结合治疗 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

中医:喘证,痰饮,心悸,水肿,肺胀。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 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展为

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中西医结合诊治肿瘤的优势与思路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公布的数据显示:2000年全球共有恶性肿瘤患者1000万,其中男性530万,女性470万;因恶性肿瘤死亡者高达62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12%,在多数发达国家这一数字可达25%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

中西医结合的执业范围 中西结合的误区

中西结合的误区          孙津  开放以来,我们追赶的对象、考虑问题的参照都是西方。这种情况并不奇怪,因为不仅“落后就要挨打”的警醒就是针对西方而发的,而且“中国特色”也是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一种自觉性。但是,追赶

中西医结合医院 发展西医淘汰中医是社会选择的失败

关于中医西医的争论,专家学者名人官员已经讨论了N次,我作为一个非医学人士,也想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薄看法。  中医与西医的斗法之战中,中医至少目前是占不了上风的。西医是夹带物欲的洪水,中医是恬静内敛的小草房,两者相遇,小草屋自然被大

2016年重大经济政策 中西医结合的重大经济价值

   几十年来,我一直关注中西医结合的经济价值。也作过一些研究,发现中医有中医价值用图,西医有西医价值用图,两者结合起来确有增倍的经济价值。     你看,现在到处宣传中西医结合,就是它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可取。特别是一些社会上的江

声明:《中西医结合的观点 了解中医观点 再认识发烧》为网友青瓷清茶倾城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