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三二模作文题 2015 年渤大附中高三第三次考试作文题分析

2015 年渤大附中高三第三次考试作文题分析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生物的进化同环境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曲格平

2、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适应它。——比尔·盖茨

3、明智的人是自己适应世界;而不明智的人则坚持要世界适应自己,所以人类进步靠的是不明智的人。一一萧伯纳

4、你一辈子都嫉恶如仇,绝不随波逐流,绝不摧眉折腰,绝不放弃自己的原则。如果有人跟你说“年轻人你不要看不惯,你要适应这个社会。”这时候你就应该像一个真正的勇士一样直面他,你告诉他“我跟你不一样,我不是来适应社会的,我是来改变社会的。”一一北大才女刘媛媛的演讲辞

请联系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悟。

 

分析:

 

先说说名言类材料的审题立意的方法:

一、单一名言审题立意

这类材料一般里面只有一个名人的一句名言,或者一段话,我们同样需要从中找出关键词,理清关系,准确立意。

具体方法有四步:

第一步,明确话题;

第二步,抓关键词;

第三步,理清关系(比喻性要弄清喻意);

第四步,准确立意。

 例1:中国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支付宝创始人马云说:“如果你毕业自名牌学校,你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别人;如果你毕业于像我们这样的三四流学校,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第一步,明确话题。在自己处在不同的位置时,如何看待他人,以及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

第二步:抓关键词。欣赏他人、欣赏自己,尽量不要将“欣赏”换成其他词。

第三步:理清关系。要注意分析“欣赏他人”的前提条件是“自己毕业自名牌学校”,也就意味着“当自己比他人出色的时候”;而同样,“欣赏自己”的前提条件是“自己毕业自三四流学校”,也就是说“当自己不如他人的时候”。这个关系理清楚了,对于我们准确立意十分关键。

第四步:准确立意。结合上述的分析,再整理一下语言,可以立意为:人在高处时,我们需要欣赏他人;人在低处时,我们需要欣赏自己。也可以从两句中任选一句来立意。

例2:2010年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第一步:明确话题。讨论的是人生的美,人生的意义

第二步:抓关键词。光明和阴影

第三步:弄清喻意、理清关系。光明和阴影应该是喻体,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本体。“光明”当指人生中的鲜花、掌声、顺境、功成名就,生活平静幸福、爱情甜美、友情真挚、家庭和谐等一切令人兴奋欣喜的事件与方面;“阴影”当指人生中的挫折、磨难、低谷、逆境、厄运、不幸等令人颓废、消极、痛苦的事件和方面。“光明”“阴影”之间的关系必须阐释清楚,二者是共生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互相依存的关系;是相反相成或者相辅相成的关系;是互相促进,互相衬托,甚至互相转化的关系:二者共同构成人生。

第四步:准确立意。综合上述分析,本材料可以立意为:人生既有痛苦,也有快乐,我们都要去经历,这样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有魅力。  

 

二、多则名言审题立意

这类材料有两则以上名言出现,两则名言的意思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相反的。对于相同意思的名言,我们要用求同法;对于相反意思的名言,我们要用求异法。

例3: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①鲁迅说:“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②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曾经说过:“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③一位历史学教授对他的学生说:“如果你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求同法:这三句名言,讨论的是同一个话题——收集材料。由此我们可以从收集材料的重要性角度立意。一般这类材料与单一名言材料比较相似,审题难度不大,不做赘述。

 例4: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首先,我们还是可以按照单一名言的审题方式进行分析,然后再运用求异法。

第一步:明确话题:这两则材料讨论的是坚持走自己的路,还是要向他人问路的问题。路应该是一个比喻。

第二步:弄清喻意:路应该指的是人生之路,问路应该指的是听取他人的建议。

第三步:求异法。这两则材料表达的是相反的两种观点。首先我们抓住其中一则进行立意,这样就可以有两个角度:1、不要在乎他人的看法,坚持走自己的道路。2、多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才能少走弯路。接着,我们还可以抓住二者的不同之处,从对比中得到启发。这两则材料,对于人生道路,一个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一个强调要虚心求教,二者孰对孰非?应该说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二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又很合理了。因此,可以有第3个立意的角度: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名言警句材料作文审题的注意事项:

1.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挖掘其喻意。

2.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即其隐含义。

3.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结合社会现实立意。

练习: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析】两则名言内涵不同,材料①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二者孰对孰非?应该说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二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又很合理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由此可见,多个名言警句,要注意彼此之间的联系,称之为寻互补法。

再看一组材料: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谚语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童谣

【析】三个名言警句从正反两方面阐释了合作的作用,“合作”即三则材料的共同点。

2017高三二模作文题 2015 年渤大附中高三第三次考试作文题分析

由此可见,多则名言警句的审读,要善于全面准确,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进而在相同之处立意,我称之为“异中求同”法。

 

现在说说本题的立意:

第一则: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人亦如此。

第二则:适应生活。

第三则:有“而”,显然是转折,强调后者:世界适应自己,即改变社会。为什么?这样人类才能进步。“不明智的人”是什么人?第四则材料里做了回答:“真正的勇士”。想起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了吗?“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直面、正视的意思是正面注视、绝不回避。这里的“不明智的人”和“真正的勇士”是一个意思,就是面对“生活的不公平”,“嫉恶如仇,绝不随波逐流,绝不摧眉折腰,绝不放弃自己的原则”的意思。

第四则:是第三则的补充、递进。解释了“不明智的人”的含义;进一步提出:我不是来适应社会的,我是来改变社会的。

四则材料1、2则一个层面,说适应才能生存;3、4则一个层面,适应才能生存,那么,如何生存呢?苟且偷生吗?不是,像真正的勇士一样生活,改变社会(要世界适应自己),使得人类进步。这真是本题的核心意义。

适应社会。改变社会。二律背反,相当矛盾。

从命题的意图看,当然是改变社会。生存就是活着,那意义不大;“嫉恶如仇、不随波逐流、不摧眉折腰、不放弃自己的原则”,这样“人类进步”了。

所以,写“适应社会”的,应是及格或不及格;写“改变社会”的,才可以是二类文或一类文。

 

名人关于适应变化的经典语录:

第一组:

  1、尽早注意细小的变化,这将有助于你适应即将来临的更大的变化。无数人事的变化孕育在时间的胚胎里无数人事的变化孕育在时间的胚胎里。——莎士比亚

  2、记住,只要你不断地说下去,事情也许就会有变化。发出声音永远是有用的,因为它们可能会被听到并引发改变。——毕淑敏

  3、《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于丹

  4、通其变,天下无弊法;执其方,天下无善教。——王通

  5、随机应变是才智的试金石。——莫里哀

  6、世界上一成不变的东西,只有“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这条真理。——斯里兰卡

  7、生物的进化同环境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曲格平

  8、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适应它。——比尔·盖茨

  9、如果你被置于某种地位的时间足够长久,你的行为就会开始适应那种地位的要求。——兰德尔·贾雷尔

  10、人类时刻地变化着,只是这一切变化只不过是人海中一连串小小的光珠,开始、结束,在永恒的宇宙之中,都只不过是刹那间的事罢了。——古龙

  11、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12、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毛泽东

  13、千万别以为“生活会永远这样下去了,”变化总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出现。计划的往往都实现不了,生活里充满“黑天鹅”。——宋丹丹

  14、你不可能代替谁负起责任。这里好比沙漠,我们大家只能适应沙漠。——村上春树

  15、可怕的是活在“现在”太久了,人会变得麻木,有时忘记了来时的道路。也不是说这样就不好,可能是没有太多人会适应想象里的生活吧。——宫崎骏

  16、进步,意味着目标不断前移,阶段不断更新,它的视野总是不断变化的。——雨果

  17、最高明的处世术不是妥协,而是适应。——吉姆梅尔

  18、一个懂得余地并充分运用余地的人,十有八九便是成功者。而一个猛将和总是目的很纯的人,往往很快就会碰壁。——郭建华

19、我们在变化中成长。如果你拒绝了变化,你就拒绝了新的美丽和新的机遇。

第二组:

1、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

  2、人生颇富机会和变化。人最得意的时候,有最大的不幸光临。——亚里士多德

  3、人只有在变中求不变。——霍·史密斯:《锡喇叭》

  4、生长与变化是一切生命的法则。——富·罗斯福:《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演说》

  5、彼一时,此一时也。——孟子

  6、变更乃时间之幼儿。——弗·培根:《论变更》

  7、变化就是在同一事物中存在的彼此相互对立的那些决定的连接关系。——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8、变化使我们成熟,但它首先使我们痛苦。人生中最重要的变化,一定伴随着大的焦灼和忧虑。——毕淑敏

  9、变化是生命的根本所在。——乔·海瑞狄斯:《威斯特敏的树林》

  10、变化是万物之规律。——柏格森:《创造之心》

  11、变者,法之至也。——魏禧

  12、别妄想世界永恒不变。——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13、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

  14、不要指着月亮起誓,它是变化无常的,每个月都盈亏圆缺;你要是指着它起誓,也许你的爱情也像它一样的无常。——莎士比亚

  15、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涂不可以应万方。——葛洪

  16、畅销的产品并非无中生有,而是发掘身旁的物品,加以改良而成;只要你比别人发现得早,变化得巧,便能成为巨富。——藤田田

  17、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恩格斯:《反杜林论》

  18、存在物就像是奔腾不息的河流,事物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马可·奥勒利乌斯:《沉思集》

  19、大自然的力量不在于一成不变地保持固定方式,而在于经常改变自己的法则。——佩特罗尼乌斯:《残属集》

  20、大自然最爱翻新,最爱改变旧形,创造新形。——奥维德:《变形记》

  21、到家成远客,访旧指新坟。——施闰章

  22、的世界——也是永恒运转和变化再生的世界,观察着这个在我们的世界之上的世界。——茨威格

  23、凡事有经必有权,有法必有化。——王概

  24、凡物有成必有毁。——歌德:《浮士德》

  25、概念的变化系伴随着人生的现实变化而生。——奥铿

  26、感情犹如东风的馈赠,呵!去也匆匆,乍来又去,变化无穷。——罗·勃朗宁

  27、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之外。——吕公著

  28、记住,只要你不断地说下去,事情也许就会有变化。发出声音永远是有用的,因为它们可能会被听到并引发改变。——毕淑敏

  29、假如你从两头点火,中间就会发生变化。——艾迪生

  30、今日之我非昔日之我,亦非明日之我。——约·霍姆:《道格拉斯》

  31、今日之我已非往昔之我。——拜伦:《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

  32、进步,意味着目标不断前移,阶段不断更新,它的视野总是不断变化的。——雨果

  33、绝对美的标准是不存在的,并且也不可能存在。人们对美的概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无疑地变化着。——普列汉诺夫

  34、科学要求人们生活中的一切发生变化。——巴甫洛夫

  35、科学愈不精密,它们就愈没有变动,而在精密科学中,变化是巨大无比的,而且持续不断地进行着。——格拉宁

  36、流行是不显眼的人模仿引人注目者的行为。其结果流行将自动地变化。——瓦雷里

  37、没有什么东西比变化万千的情节,荣枯无常的命运更能取悦于读者了。——西塞罗

  38、没有什么东西是稳定的或永恒不变的,只存在不断变动和运动的事物,世界总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运动和变化。——柏拉图:《克拉底鲁论》

  39、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只虎,一头猪,一头驴和一只夜莺。它们不均匀的活动引起人们性格的变化。——比尔斯

  40、每一个人都受变化支配着,一旦要度过这变迁的岁月,他的生命便终止了。——西塞罗:《底奥卢姆的诞生》

  41、命运的变化犹如月之圆缺,对智者毫无妨害。——富兰克林

  42、你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新的水不断地流过你的身旁。——柏拉图:《泰阿泰德》

  43、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毛泽东

  44、人的观点哪怕发生最不起眼的变化,也会给整个世界带来春意。——爱默生:《自然、演说与演讲集》

  45、人可以控制行为,却不能约束感情,因为感情是变化无常的。——尼采

  46、人们普遍承认,在各国各代人类的行动都有很大的一律性,而且人性的原则和作用乃是没有变化的。——休谟

  47、“变化”常留人间,“会变化的事物”则变为乌有。——柏格森:《直观的哲学》

  48、“变化”这个概念的基本意思就是“包含在某种确定事件中的现实事物之间的差异”。——怀德海:《过程与实在》

  49、爱情是不按逻辑发展的,所以必须时时注意它的变化。爱情更不是永恒的,所以必须不断地追求。——柏杨

  50、安人的历程,是由开心而交心,藉交心而共同关心,然后产生同心的一连串心与心的变化。——曾仕强

 

 

例文:

适应环境还是改变环境

 

人与环境是怎样的关系?我们说,人是离不开环境的,因为人不会是孤立的人,而是社会的人,任何人离开社会就不能活下去。人应该如何对待环境,是改变环境还是去适应环境?这是每个人不能回避的问题。当然我这里说得不是自然环境,而是社会环境。有人说,你不能改变环境,你就只能适应环境。这话也许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认为不一定全面。

这是因为环境是一定要改变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既是一部社会发展史,也是一部人类环境的改变史,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另外从哲学的观点来说看,事物总是要不断发展的,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因此不想去改变环境的想法肯定是错误的,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毛主席说过:“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这里说得破坏与建设都是在改变环境。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这样说,革命就是改变环境,改变一切不合理的环境。你不主动去改变世界,世界也在改变。只不过是被动的接受,跟着走罢了。其实我们人类的任何行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改变着环境,革命者与其他人的区别仅仅在于一个是自觉,一个是不自觉,革命者是在自觉地改造世界。假如你想做一个革命者就应该自觉。

当然要改变环境不是那么容易的,环境有时也像一股势力很难改变。人要改变环境,首先要学会生存,这是因为人的生存离不开环境。而这环境恰恰又是你要改变的,这就要你去适应环境,先解决生存问题。人假如连生存都困难,就谈不上改变环境。生存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问题,这就是你不能改变环境就要适应环境的道理。有人一到一个地方,这还看不惯,那也看不惯,什么都想改变,这样的人没有不碰钉子的。这是因为改变环境不能凭你的想像来做,而要从现有的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你首先要适应那里的环境,了解那里的情况,才能做下一步的工作。与其碰得头破血流还不如慢慢来,或者说不要来。

在适应环境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过程。我们不可能从原始社会一下子就到共产主义社会,改变环境也是一样,有人总想急于求成,想一下了就改变什么,这是不可能的。但我们也不能因为一遇到困难就退缩了,毛主席说过:“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一有困难就认为我们不能改变环境就只能适应环境,这是软弱的表现。我们要知道,改变环境是目的,适应环境只是手段,我们应该在改变中学会生存,在生存中学会改变环境,却不能把适应环境作为害怕困难逃避的理由。事实上适应环境有二种情况:一种是积极的态度,是为了更好地从现有的实际出发,去改变环境。制定正确的方法与步骤。另一种是消极的态度,只是为了逃避现实,回避矛盾找的借口。我们应该提倡积极的适应环境的态度,反对消极的适应环境的态度。

另外我们还应该明白:适应环境是要有原则的,有些环境我们是不能去适应的,比如犯法的环境就不行。假如我们都去适应这样的环境,贪污腐败会更多,犯罪也会更多。这样社会不就更乱了。这也不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常在河边站,要做到不湿鞋是困难的,但也不是不能做到,这要看每个人的意志与信念了。

当然改变环境不是以个人的喜好来决定改变的方向,什么事情不合自己的愿望就想去改变,而不管自己的意愿正确不正确,这样是不行的。我们要把自己的意愿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结合起来考虑。只有符合社会发展的改变才能真正改变环境,才有生命力。我认为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生命与人类最伟大的进步事业联系起来,才能有改变环境改变世界的雄气与动力,才能有所作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3851/194430388915.html

更多阅读

廣式腊肉的做法 广式腊肉的做法视频

原料:五花肉(6条 约3斤)生抽(老抽)盐糖高度白酒制作过程:1. 在肉上扎一个孔,穿上棉线。2. 肉内加入30g盐,抹均匀。3. 在阴凉处晾至表面干燥(约2--3小时)。

剑网3商会危机攻略 商会沙龙(3)

 对于企业“诺而不捐”,换句话说捐款不能及时到位的情况,商会需要有人专门跟踪落实,要让捐款无论早晚一定到位。这个负责落实捐款的人就必须在老板当中有威望和可信度。另外,他要有很强的责任心,能把这个事情切实承担起来。如果没有专

赵慧周 赵慧周-基本情况,赵慧周-教育经历

赵慧周,女, 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为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讲师。赵慧_赵慧周 -基本情况赵慧周,女,现为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讲师。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教师赵慧周研究兴趣:信息系统、Web挖掘。赵慧_赵慧周 -教育经历1995.9-1

女人严重贫血吃什么 贫血的人吃什么补血

  家长朋友们肯定很担心孩子会贫血,给学习、工作会造成影响。贫血不是一件小事,尤其是女性,现在也有好多补血的产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试过效果怎么样,今天爱华阅读小编给大家介绍食补的方法,推荐给大家六款补血食谱,让你在平时的吃饭过程

声明:《2017高三二模作文题 2015 年渤大附中高三第三次考试作文题分析》为网友絲絲醉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