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菩萨顶 祖国风光(995)五台山菩萨顶

祖国风光(995)五台山菩萨顶

菩萨顶位于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的灵鹫峰上,是五台山十座黄庙(喇嘛庙)中的首庙。由于它的建筑雄伟、金碧辉煌,远看好似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因此人们又把它叫做喇嘛宫。  
  菩萨顶是满族语言的叫法,意思是文殊菩萨居住的地方。
  菩萨顶历史悠久,到了清朝,它实际上成了皇室的寺庙,地位极其尊贵。据记载,菩萨顶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初名大文殊院。到了唐朝,据说文殊菩萨曾在这里显圣,露出了真容,便将寺名改为真容院。北宋时重修,并铸铜质文殊像一万尊,供奉在寺内。南宋时改建,并将此寺易名为大文殊寺。明朝永乐初年,始有菩萨顶的称谓。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又对该寺进行了重修。到了清代,由于皇帝崇信喇嘛教,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遂将菩萨顶由青庙(和尚庙)改为黄庙(喇嘛庙),并从北京派去了住持喇嘛。清康熙年间,又敕令重修菩萨顶,并向该寺授“番汉提督印”。从此,按照清王朝的规定,菩萨顶的主要殿宇铺上了表示尊贵的黄色琉璃瓦,山门前的牌楼也修成了四柱七楼的形式。这在五台山是绝无仅有的,自此以后,菩萨顶成了清朝皇室的庙宇。康熙皇帝先后到菩萨项朝拜了五次,乾隆皇帝朝拜了六次。菩萨顶山门外水牌楼上的“灵峰胜境”,文殊殿前石碑坊上的“五台圣境”,是康熙皇帝亲笔题写的。菩萨顶东禅院内两座高三米、宽一米的四楞碑上,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刻写的碑文,则是乾隆皇帝的御笔。  
  菩萨顶的建筑布局很有特色,且主要殿宇外观似皇宫,而内部布置却又具有浓烈的喇嘛教韵味。  
  因为菩萨顶在灵鹫峰上,从峰下仰望,菩萨顶前一百零八级陡峭的石阶,如悬挂在空中的天梯,上面是梵宫佛国,琼楼玉宇。爬完石阶,平台之上立着一座四柱三门的木牌楼。牌楼两旁竖着两根高高的旗杆。牌楼之后是山门。   
  菩萨顶现有殿堂僧舍等大小房屋一百余间,且均为清朝康熙年间的建筑。全寺建筑大体上可以分为前院、中院、后院三个部分。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文殊殿等。两旁,对称地排列着钟楼、鼓楼、禅院等。主殿居中,高大雄伟;配殿位居两侧,左右对称。全寺建筑的布局不但中心突出,而且壮观恢宏,加之红柱红墙,金色琉璃瓦,更显得金碧辉煌,富贵豪华。菩萨顶各主要大殿的布置和雕塑,具有浓烈的喇嘛教色彩。面阔七间的大雄宝殿内,后部供着毗卢佛、阿弥陀怫和药师佛,前面则供着喇嘛教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像。文殊殿内的文殊像,与一般佛教寺庙(青庙)内的文殊菩萨像不同,它是按喇嘛教的经典规定制作的;头取旁观势,腰取扭动势,发取散披式,同时身挂璎珞,显得特别活泼、生动。两侧墙壁上,还挂着唐卡。另外,大雄宝殿、文殊殿的柱头上,还挂着桃形小匾,上写梵文咒语。这些,都是喇嘛教寺庙建筑装饰中所独有的。

五台山菩萨顶 祖国风光(995)五台山菩萨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3851/296171553533.html

更多阅读

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描写祖国风光的词语

中国古代不少文人墨客都喜欢寄情山水,赞美祖国风光抒发自己情怀,留下了不少的名篇佳作。一起看看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都有哪些。1、《望洞庭》——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

赞美祖国风光的谚语 赞美祖国风光的谚语诗句

赞美祖国风光的谚语诗句中华古国,上下五千年,孕育了中华古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真华。赞美和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诗句,总结一下,欢迎补充!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

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有 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1、《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2、《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3、《早

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 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

  热爱祖国是人们根深蒂固的思想,自古以来,就有不少人留下许多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分享一些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看看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有哪些。  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 有关祖国

赞美祖国风光的谚语 有关赞美祖国风光的古诗

有关赞美祖国风光的古诗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天门山——李白天

声明:《五台山菩萨顶 祖国风光(995)五台山菩萨顶》为网友尽心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