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丸
【配方】炙黄芪、党参、蜜炙甘草、升麻、柴胡、当归、白术、陈皮。
【剂型与规格】蜜丸剂,每丸重9克。水丸剂,每30克约500粒。
【功效】补中益气、摄血。
【主治】脾虚气弱,中气虚陷。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可用于治疗内伤发热、久泄、脱肛、尿血、癃闭等多种疾病。西医诊断的子宫脱垂、内脏下垂、重症肌无力、肌肉萎缩、功能性子宫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只要辨证属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或中气虚亏诸证,均可运用本药。口服,成人每次服1丸(9克),每日2~3次,空腹服。肾虚者不宜用。病后津气两伤者,不宜单用本方。
知柏地黄丸
【配方】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萸肉、怀山药、丹皮、泽泻、茯苓。
【剂型与规格】水蜜丸。每瓶60克或360粒。
【功效】滋阴清火。
【主治】阴虚内热。
【应用】本方治疗内伤发热,骨蒸潮热,五心烦热,盗汗心烦,失眠多梦,便干尿少,舌红而少津无苔,脉细数。每日2次,每次30粒或6克。
蚌肉苦瓜汤
【配方】苦瓜250克,蚌肉100克,盐10克。
【制作方法】将活蚌清水养2天,去净泥味后,取其肉与苦瓜加水共煮汤,加入盐煮至熟。
【功效】清热解毒,润燥止渴。
【主治】阴虚内热,虚火上炎。
【应用】本品能清热解毒,滋阴止渴。适用于阴虚热盛患者。可作为佐餐食品,或作为汤菜。
石膏粳米汤
【配方】生石膏60克,粳米60克。
【制作方法】上两味以水煎煮,煮至米烂熟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主治】肺胃热盛,气阴已伤。
【应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为本品之治疗功效。主治温热病、壮热、口干烦渴、脉洪大者。肺胃燥热口渴多饮、善饥、多尿者也可选用。每日服1~2剂,趁热饮之为宜。
瓜皮花粉饮
【配方】西瓜皮15克,冬瓜皮15克,天花粉12克。
【制作方法】将上3味以水煎汤,去渣留汁为饮。
【功效】清热解暑,消渴利水。
【主治】肺胃内热,暑热伤人。
【应用】本方有清热解渴,去暑散热的作用。可治疗发热、口渴、多饮、尿浊量多。夏季饮用,也可祛暑利尿,止渴保健。
石膏乌梅茶
【配方】石膏150克,乌梅20枚,白蜜3克。
【制作方法】将石膏捣碎,纱布包裹,与乌梅同以水煎煮,过滤取汁,去渣,调入白蜜。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主治】肺胃燥热,烁伤津液。
【应用】本方用于热邪伤津,肺胃燥热、口渴多饮、汗多、身热不退等,均可频频饮用。
五汁饮
【配方】鲜苇根汁、荸荠汁、麦门冬汁、梨汁、藕汁各30克。
【制作方法】将鲜苇根、麦门冬洗净,压汁去渣。荸荠、梨、藕洗净,分别去皮,榨汁,并将各汁和匀凉饮。不喜凉者,可隔水炖温服。
【功效】清热养阴、生津润燥。
【主治】热病伤阴,烁伤津液。
【应用】本方有凉润清热的作用,适用于燥热灼伤肺胃、烦渴不止、咽干多饮症等。热病后期用之,有生津救液作用。脾虚便溏者慎用。
石斛露
【配方】鲜石斛100克。
【制作方法】将鲜石斛洗净,切成1厘米长的小段,放入烧瓶内,加入清水适量,盖上瓶塞,接好冷凝管。对烧瓶加热,煮沸后收取的蒸馏液即是石斛露。
【功效】清热养胃,生津益阴。
【主治】肺胃燥热,伤津烁液。
【应用】本方有生津养胃、清热益阴的作用。适用于热病伤津、肺胃燥热、消渴多饮、口干咽痛、消谷善食等。以此代茶,频频饮用,很有效果。
【发热单验方】
1.天花粉125克,加工成粗末。每日15~2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治身热、口渴、烦满等症;久服效果明显。
2.田螺数百只浸泡过夜。除去泥沙污水,取澄清的泡田螺水,上灶煮沸即可饮用。有清热生津止渴作用;治烦渴多饮。口舌干燥等;久服有效。
3.鲜桑椹50克,洗净榨汁。治热盛口渴;每日3次。
4.雪花梨一丁,去皮切薄片,放入碗中,加凉开水浸泡半日,再榨汁。治热病烦渴,口干烦躁,每日可顿服数次。
5.鲜藕汁1000克切片,捣烂如泥,纱布取汁。有清热止渴,凉血止血作用。用于口燥咽干,热病烦渴,痰中带血等症。每日2~3次,每次顿服,连服5~7天。
6.生芦根1000克压榨取汁,有清热、生津、止渴、止呕作用。适用于外感病燥热伤津患者。每日5~6次,每次10~15毫升。
7.陈仓米50克煮粥,加入鲜地黄汁150克,搅拌均匀即成;有补肾益阴作用。治疗阴虚发热乏力、口渴、消泻、尿频、腰膝酸软等症,可以经常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