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高考改革落地,将千万孩子拉出应试教育泥沼
【政策回顾】
12月17日、18日,教育部相继出台《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四个配套文件,对考试招生改革的关键环节做出详细规定。
【政策影响】
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将如同30多年前的恢复高考一样,改变成千上万的孩子的命运,让他们逃离应试教育。
NO2.职教改革提速,让动手强成绩差的孩子也能人生出彩
【政策回顾】
6月,六部委联合发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4月,178所高校发布《驻马店共识》,提出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11月,财政部宣布,提高职业院校生均财政拨款;12月,《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公开征求意见。
【政策影响】
职教改革带来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对于学生来说,不用高考也可以上大学,学习成绩不好、动手能力强的孩子也有盛开的春天。
NO3.户籍改革深入,随迁子女享有平等受教育权
【政策回顾】
7月,国务院正式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首次明确城市落户门槛,根据城市类型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
【政策影响】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正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以及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等各个环节,积极推动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教育并且参加升学考试。
NO4.校园足球“升级”,扭转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严峻形势

【政策回顾】
足球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足球作为体育必修课、到2017年建成2万所中小学足球特色学校、200个高校高水平足球队…………今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的校园足球“升级版”令人瞩目。
【政策影响】
抓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加快校园足球普及,既是扭转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严峻态势的理性选择,也是以校园足球为突破口、全面推动学校体育改革的合理途径。
NO5.19城市严格“就近入学”,义务教育力争实现“无择校”
【政策回顾】
1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督促北京、天津、上海等19个大城市尽快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工作。
【政策影响】
两个文件着力破解择校难题,进一步明确了小升初划片入学模式、对口升学流程、入学办理方式、信息公开办法等,对于保障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NO6.教育部划出师德“红线”,社会期待教师形象得到改善
【政策回顾】
7月8日,教育印发《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设立了六条“红线”,其中包括严禁教师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
10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禁止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
【政策影响】
北大副教授诱骗女留学生、川美教师“性骚扰”女生、厦大“博导诱奸门”…………今年发生的多起高校教师“失德”事件令人震惊。社会期待,“红七条”能真正筑牢师德底线,维护师德尊严。
NO7.教师轮岗“加速”,教师将成为“流水的兵”
【政策回顾】
今年9月,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要求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
【政策影响】
过去常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现如今,随着教师流动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老师也将成为“流水的兵”。如果教师处于流动状态,家长对所谓名校、优质学校的期望值就会下降,这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择校热”,促进区域内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
NO8.电子学籍全面推行,真正规范招生办学、杜绝学历造假
【政策回顾】
9月1日起全面实施学籍学历电子注册,使违规招生、学历造假行为无路可逃。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对规范招生办学行为、完善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体系、维护学历证书严肃性、遏制学历证书造假以及更好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策影响】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籍学历管理不只是提供了工作方便,减少了管理成本,也为在更大范围内推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供了统计技术基础。
NO9.现代学徒制试点启动,职教生既学理论又学实践
【政策回顾】
8月25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重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
【政策影响】
职业院校学生一半时间在学校跟老师学习理论知识,一半时间在工厂做学徒由师傅言传身教。这种源自德国的现代学徒制融合了企业、学校的双重优势,加深了校企合作,可以带来学生质量的大幅提升。
NO10.教育信息化有了“施工图”,孩子们在互联网里上课
【政策回顾】
12月4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中国人民银行五部门联合印发的《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为未来6年的中国教育信息化绘制了一幅清晰的“施工图”。
【政策影响】
有了教育信息化的“施工路线图”,教室里不需要粉笔、黑板擦,孩子们不用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地球任何角落的一家工厂的整条生产线都能被“搬进”物理课堂。这些在过去看来是遥不可及的事,不久将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