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强坚持献血,他说不献血心里不舒服
在市中心血站,每隔一段时间,市民李国强总是如约而至。“不来献血,心里就不舒服。”从1999年开始至今,李国强共献血(全血和血小板)107次,献血总量居献血市民的前列。“越献血感觉心情越舒畅,身体也更好,最主要是能帮助到别人,何乐而不为呢?”李国强笑着说。
血站到单位采血,他迈出无偿献血第一步
李国强1964年出生,惠州本地人,在我市一家宾馆当厨师。他曾在报纸上看过无偿献血的新闻。也曾亲眼所见在香港医院从事医护工作的亲戚,躺在采血车上献血。“这名亲戚向我介绍,献血对人的身体有好处,他说血液就像水,需要经常流动才会比较‘活’,他提议我去献血。”但当时很多人对献血有误解,认为去献血就是卖血,李国强一开始也有顾虑。
直到1999年,市中心血站到李国强的单位采血,他终于迈出了无偿献血的第一步。当时几百人的单位,报名的只有20多人。第一次献血,大家难免感到害怕,李国强也不例外。他看见血液从输血管里流出来,竟然是接近浓黑色的,感到很诧异。医护人员告诉他,这是缺乏流通、没有经过新陈代谢的旧血,多次献血后血液色泽会红些。
当时他的同事们献血状况百出。那时正值冬天,很多人第一次抽完血后,不知道血液会继续流出,没有用棉棒压好伤口,弄得衣袖都被血染红了,有些人还出现头晕的状况。
李国强第一次献血很顺利,献完血后他的内心有些忐忑,不知道自己的血液是否合格,会不会被退回。一个星期后,当他看见血站寄来的明信片和无偿献血证时十分高兴,原来自己的血液是可以帮助到别人的。
第一次献血小板很紧张,机器无法采血发出警报
第一次献血后,李国强开始坚持献血。一般要相隔半年才能再次献血,每次献血,他会从单位宿舍骑单车到血站,有时候则直接走路到血站。血站不定时到李国强的单位采血,有时等不及,他就先跑去血站献血了。
2006年,市中心血站引入了血细胞分离机。李国强是我市第一个上机捐献血小板的市民。上机后,他心情特别紧张,心跳加速。由于过于紧张,机器无法进行采血,不时发出警报,工作人员在一旁拍他肩膀让他放松。
时至今日,李国强已是血站的常客,献出的全血量为3000毫升,血小板有175个治疗量,每个治疗量200毫升,献血总量共计38000毫升,献血次数多达107次。
李国强献血有些“上瘾”,他说,献完血才过了一个月,就开始觉得心痒痒,又想去献血。

经常献血身体好,亲友同事也被带动去献血
李国强深深体会到献血的好处,感觉自己的身体状况比以前好了很多。“新陈代谢加快,睡眠质量提升。以前一天睡七八个小时还不够,现在只睡五六个小时都觉得身心舒畅。”
每年单位体检,同事们的体检单上总有厚厚的 “健康问题诊断书”,可李国强却很正常。“别人都说,你没有三脂高,也没有尿酸高,身体一点毛病都没有,太不正常了。”李国强总是笑着说:“这就是献血的好处啊。”在李国强的宣传和带动下,不少亲友和同事也坚持献血了。
李国强还向旁人传授献血后的护理经验。一般来说,献血扎针次数多了,扎针处的皮肤表面会留下疤痕,伤口会有硬点,下回扎针就会痛。“以前的老一辈用姜片来止血,我也用这个方法,把姜片贴在针口处,简单的护理就能让伤口好得很快。”另外,用白醋兑冷开水涂抹在伤口处也可以。不少人用李国强的这个方法,果然有效。
延伸阅读:无偿献血量基本满足临床需求 但血荒仍有发生血站库存捉襟见肘互助献血成救命稻草从献血到用血 完善的血液管理还需迈过几道坎无偿献血对身体无害 但须有偿使用黑龙江大汉病倒羊城八百好心人赶来献血东莞捐献血浆补贴3百元 无偿献血受到一定影响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