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的致病机理 科学家公布埃博拉高致病性为哪般

  2014年西非爆发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埃博拉疫情,致死率高达70%。一直以来研究人员认为埃博拉病毒的高毒力与病毒的一种分泌型糖蛋白(sGP)有关。

  而美国NIH的科学家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sGP并不对埃博拉的高毒力有任何贡献。这篇文章于2015年5月新发表在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杂志上。

埃博拉病毒的致病机理 科学家公布埃博拉高致病性为哪般

  埃博拉病毒的GP基因表达时有可能在RNA水平上7个连续腺嘌呤的位置插入一个腺嘌呤,使之后的读码框发生改变,翻译出不同氨基酸序列的蛋白。

  有25%左右的表达产物被插入了一个腺嘌呤,表达为病毒表面的膜蛋白(GP),病毒就是靠这个蛋白特异性地感染靶细胞。而70%左右的产物没有被插入,表达为sGP,它会被感染细胞分泌到胞外。

  因为sGP大量存在于血液中,它的功能一直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但目前sGP的功能研究并不十分清楚,前人的研究发现sGP会影响宿主免疫系统,包括结合中性粒细胞并抑制其功能,通过影响淋巴系统使T/B细胞凋亡,血管调节异常,作为“诱饵抗原”误导免疫系统无法攻击病毒颗粒等。

  在此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巧妙的方法,通过DNA水平上将腺嘌呤7次重复的位置进行同义密码子突变(8AKO),使RNA无法进行插入编辑,仅表达GP膜蛋白,不表达sGP。

  实验以豚鼠作为体内实验模型,将野生型毒株(WT)、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插入腺嘌呤的毒株(8A)以及改造的毒株(8AKO)分别对豚鼠攻毒,并监测豚鼠的体重、体温、健康状况。结果发现,3组豚鼠的病症区别并不明显。

  除了8A组与8AKO组各有一只豚鼠出现明显病症后恢复外,其他豚鼠均死亡,并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别。

  实际上,8A的毒株在体内感染时有明显的得到7A基因型的选择压力,说明复杂的系统中sGP和GP的含量可能存在精细的调节,并有利于埃博拉的进攻。

  研究人员本来想通过此项研究得到毒力会因为缺少sGP而衰减的现象,但在豚鼠模型做出的实验结果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sGP并没有对埃博拉毒力有所贡献,也让科学家们吃了一惊。进一步的研究还在进行中。

延伸阅读:埃博拉疫情爆发推动世卫组织改革进程世界卫生大会关注埃博拉教训我国援塞埃博拉防控培训项目总结会议在塞召开示范社区连续2个月无埃博拉新病例我国科学家获得埃博拉病毒研究最新成果世界卫生组织称西非埃博拉疫情趋于平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4551/61313467227.html

更多阅读

埃博拉病毒复活 埃博拉病毒病人复活是真的吗?

埃博拉病毒病人复活是真的吗?在连续高烧数个小时后,一个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人将会陷入昏迷或者昏厥状态,因这一征兆与临床死亡极为相似,所以常被认为这个病人已经死亡。但是,几个小时或者几天后,这个病人忽然苏醒,并且进入一种极具攻击性

埃博拉病毒阅读答案 埃博拉”到底有多可怕 阅读答案

对病情严重的患者要进行强化的支持性治疗。病人往往会出现脱水,从而需要静脉或者口服补液进行电解质补充。目前并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部分病人在得到适当的医治后可康复。虽然目前尚无获准使用的埃博拉疫苗或药物,但许多国家已有数

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 网络病毒的知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病毒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那么你对网络病毒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爱华网小编整理关于网络病毒的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网络病毒的知识  计算机病毒具有自我复制和传播

计算机病毒的发展阶段 计算机病毒发展阶段怎么样

人类发展有阶段,那么计算机病毒发展也有阶段,计算机病毒发展阶段是怎么样的呢?下面由小编给你做出详细的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计算机病毒发展阶段介绍一:自从1987年发现了全世界首例计算机病毒以来,病毒的数量早已超过1万种以上,并且

声明:《埃博拉病毒的致病机理 科学家公布埃博拉高致病性为哪般》为网友记忆最冷画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