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徐海东将军 十大将军-徐海东

十大将军-徐海东  1 人物简介

徐海东大将[1]徐海东(1900 —1970),生于湖北省黄陂夏店区徐家窑(即今大悟新城镇徐家窑)一个六代窑工家庭。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三十四团任代理排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和黄麻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黄陂县区农民自卫军队长,中共黄陂县委军事部部长兼区委书记、县赤卫军大队长,独立营营长兼党代表,黄陂县补充第六师师长,鄂东警卫二团团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三十八团、三十五团、三十六团团长,红四方面军独立第四师、第二十七师师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第七十九师师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师长、军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军长,中共鄂豫陕省委委员、代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军团长,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参加了红二十五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旅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九届中央委员。1970年3月25日在河南省郑州市逝世。

2 生平事迹

早年革命与红军时期

1900年6月17日,徐海东生于湖北省大悟县夏店区徐家窑的一个窑工世家。9岁后,他在原籍喻家祠堂上私塾,后不久辍学当窑工。1925年,经吝积堂、李树珍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直系军阀刘佐龙部担任副班长、中士班长。1926年,随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12师34团3营9连代理排长。同年8月,在汀泗桥战役中,徐海东率领该排歼灭吴佩孚的四个连,受到嘉奖,晋升为少尉排长。

1927年4月12日,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徐海东返回黄陂,之后率领当地农民自卫队进行游击活动。同年11月,率领农民自卫队参加支援黄麻起义,后任黄陂县委常委、军事部长兼夏区区委书记。1930年4月,任黄陂县赤卫队大队长,后兼任鄂东暴动委员会西南总指挥,此后部队经数次改编,为红四军13师38团,徐任团长,后任红12师36团团长。1932年5月,任红四方面军独立四师师长。7月,任红九军27师师长。

1932年,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苏区后,徐海东带领红27师来到金家铺与皖西道委书记郭述申领导的英山独立团、六安、霍邱、霍山独立营会合,组成东路游击师,任副司令兼师长。后改编为红二十七军,任七十九师师长。同年11月,鄂豫皖省委决定重建红二十五军,徐海东任七十四师师长,之后兼任红二十五军副军长。1933年5月,部队在围攻七里坪战役中失败,损失过半。10年,部队由皖西向鄂东转移,后被国军阻击,损失惨重。之后徐海东改任组建后的红二十八军军长。

1934年4月,徐部队与吴焕先率领的红二十五军在河南商城豹子岩会师,重组红二十五军,徐任军长,吴焕先任政委。同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其率部率先从皖西转移到鄂东北,为红军主力战略转移做准备,并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名义北上,徐改任副军长。次年进入鄂豫陕边区,与吴焕先、程子华等人在该地区展开游击。7月,红二十五军跨过终南山,到达西安附近,之后西征甘肃,配合中央红军北上。此后,政委吴焕先战死,徐海东任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为政委。同年9月18日,三千人的红二十五军在国军十万余部队的重重包围下,突围到达陕北永平镇,与刘志丹率领的红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师,改编为红十五军团,徐任军团长和陕北省委委员。随后徐海东指挥劳山战役,全歼张学良部国军第110师;10月发动榆林桥战斗,歼灭东北军四个营,活捉团长高福源。11月初,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毛泽东、彭德怀等人与徐海东会见,此后徐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红一方面军第十五军团军团长,随后取得了直罗镇战役胜利。

中日战争时期

1936年2月,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组成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举行东征。徐率领红十五军团,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参与对日作战,此后直取晋西北。5月,东征军回师河徐海东西。红十五军团回到陕北休整。中旬,徐海东奉命西征,配合左路军,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并于10月8日在甘肃静宁、会宁地区会师。随后,其率红十五军团一部与红一军团夺取山城堡战役胜利。同年底,西安事变爆发,徐海东担任防卫西安的红军南部总指挥。

1937年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红十五军团奉命由陕西商州、雒南开赴甘肃庆阳驿马关整训。8月,徐担任改编后的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徐率部参加了平型关战斗。之后进入晋东南与日军作战,并于年底与王震率部再次深入华北敌后进行游击战斗。1938年6月,徐海东指挥町店战斗,歼灭日军第25师团一个联队,毙伤日军近千人。随后徐海东因积劳成疾,肺病复发而喋血,回到延安休养。之后列席中共六届六中全会,进入马列主义学院学习。

1939年8月,徐海东再次请战,并跟随刘少奇到华中开展工作,担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转战皖东,并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华中局委员。1940年1月,由于劳累过度、旧病复发,徐海东再次喋血病倒在战场上。之后的九年内,徐海东被送往安徽津浦路西根据地、山东诸城、莱阳、大连、淮安等地休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

1954年,徐海东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1956年9月,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60年,徐海东开始主编《红二十五军战史》;1962年,该书编成,徐海东再次因劳疾而吐血病危[2]。

1969年4月,徐海东带病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担任大会主席团委员并当选为中央委员。10月25日,林彪发布《林副主席指示第一号令》,解放军进入紧急战备状态,各军队将领被迫疏散离京,徐海东被强行疏散到河南郑州市。1970年3月25日,逝世于郑州。

3 大事年表

1924年夏,共产党员吝积堂回黄陂开展革命活动。在吝积堂同志帮助下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 朱德、徐海东(左)、林伯渠等在西安。1925年04月08日,经吝积堂、李树珍同志介绍,在武昌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党派他到直系军阀刘佐龙部学习军事,担任副班长、中士班长。1926年4月,国共合作后,国民革命军准备北伐,经党组织同意,离武昌,南下广东。

1926年5月,在广东韶关附近参加国民革命军,任国民革命徐海东与夫人 子女军第四军十二师三十四团三营九连代理排长。

1926年8月,在著名的汀泗桥战役中,率领一个排,歼灭军阀吴佩孚四个炮兵连,受到全师通令嘉奖,被正式晋升为少尉排长。后又参加进攻武昌等地的战役。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党组织帮助下离开武汉,返回黄陂家乡,开展革命活动。

1927年6月,被中共黄陂县委任命为河区农民自卫队大队长,领导农民自卫队打击地主反动武装。

1927年7月,“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河区区委决定农民自卫队分散活动。返回徐家窑,以窑工为掩护,继续开展革命活动。

1927年8月,党的“八七”会议后,在窑工中秘密发展党员,先后在徐家店、上屋湾和邓俞咀建立党支部。

1927年10月,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鼓舞下,与田道生、丁彩光、田耕三一起,组织领导攻打夏店雨坛寺“缉私营”的武装暴动。夺得武器后,重新整编农民自卫队,转移到陂孝交界之苎麻岭山区打游击。

1960年,徐海东同夫人周东屏及子女们1927年11月,奉黄陂县委命令,率领农民自卫队参加支援黄麻起义。起义失败后,黄陂重建党的工委,担任工委领导下的游击大队分队长。

1928年秋,任黄陂县委常委、军事部长兼夏区区委书记。

1929年初,领导夏区“年关暴动”。失败后,转移到黄陂塔耳岗一带,组织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

1929年底,鄂豫边区党委将游击队组成五个教导队,任第五教导队党代表兼队长。

1930年4月,任黄陂县赤卫队大队长。

1930年5月,任鄂东暴动委员会西南总指挥。

1930年10月,任黄陂县补充六师(实际上是赤卫队)师长。

1931年2月,第五教导队编入中共鄂豫皖军委警卫团,任警卫二团团长。

1931年3月,警卫二团改编为红四军十三师三十八团,任团长,后任红十二师三十六团团长。

1932年5月,任红四方面军独立四师师长。

1932年7月,任红九军二十七师师长。

1932年9月,任鄂皖工作委员会委员。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苏区后,带领红二十七师来到金家铺与皖西道委书记郭述申同志领导的英山独立团、六安、霍邱、霍山独立营会合,组成东路游击师,任副徐海东(左)司令兼师长。后改编为红二十七军,任七十九师师长。

1932年11月,鄂豫皖省委决定重建红二十五军,任七十四师师长。

1933年2月,任红二十五军副军长兼七十四师师长。

1933年5月,对省委关于围攻七里坪的错误决定,提出反对意见,未被采纳,围攻七里坪失利,部队损失过半。

抗战中的徐海东1933年6月,七里坪撤围后,红二十五军向皖西转移,在皖西坚持斗争。

1933年10月,红二十五军由皖西向鄂东转移,途中被敌人切断,率七十四师一部折回皖西。皖西北道委决定组建红二十八军,任军长,在皖西坚持斗争。红二十五军到达鄂东后,省委召开扩大会议,增补为鄂豫皖省委委员。

1934年4月,与吴焕先率领的红二十五军在河南省商城县豹子岩会师,合编为红二十五军,任军长,吴焕先任政委。

1934年5月以后,与吴焕先率领红二十五军打了许多胜仗,粉碎了敌人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七月至十月的三个月“围剿”计划。

1934年11月,根据中央指示,为准备长征,与吴焕先等同志率领红二十五军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从皖西转移到鄂东北。

1934年11月11日,省委遵照党中央指示,决定红二十五军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名义开始长征。改任副军长。

1935年初,在鄂豫陕省委(由鄂豫皖省委改组为鄂豫陕省委)领导下,红二十五军开展了创建鄂豫陕根据地的斗争。和吴焕先、程子华等同志率领部队开展游击战争,粉碎了敌人的反革命“围剿”,广泛发动了群众,建立了革命政权,使红二十五军发展到三千七百余人。

1935年7月,红二十五军跨过终南山,到达西安附近,得知中央红军北上的消息,鄂豫陕省委在陕西子午镇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红二十五军离开陕南西征,配合中央红军北上。陕南留部分同志坚持鄂豫陕游击根据地。与其他领导同志一起率红二十五军西进甘肃。

1935年8月,红二十五军到达甘肃陇东地区的泾川,政委吴焕先同志英勇牺牲,代理红二十五军政委和鄂豫陕省委书记。

1935年9月,在陕北豹子川召开省委扩大会议,决定徐海东任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改任政委。 徐海东雕像1935年9月18日,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苏区永平镇,与刘志丹同志率领的红二十六、二十七军胜利会师,改编为红十五军团,任军团长和陕北省委委员。

1935年10月,率领红十五军团,取得了劳山、榆林桥两次战役的胜利,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北上。

1935年11月初,党中央率领中央工农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毛泽东、彭德怀等同志到陕北甘泉县道佐铺红十五军团部,接见了徐海东和程子华等同志。

1935年11月3日,苏维埃中央政府命令,徐海东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十五军团军团长。

1935年11月下旬,红十五军团与中央红军并肩战斗,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伟大胜利,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1936年2月,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组成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举行东征。他率领红十五军团,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准备开赴河北前线,对日作战。在山西孝义县兑九峪战斗后,毛泽东同志决定两军团分路活动。红十五军团挥师北上,逼近太原,直取晋西北。

1936年5月,东征军回师河西。红十五军团回到陕北略事休整。中旬,奉命西征,配合左路军,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毛泽东写给徐海东的信

1936年10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的静宁、会宁地区胜利会师。他奉党中央命 徐海东珍贵照片集(5张)令,对张国焘做了大量的争取工作。

1936年11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他率红十五军团一部与红一军团并肩战斗,夺取了山城堡战役的胜利。

1936年12月7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任命徐海东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后,党中央命令红十五军团立即由甘肃海原县出发开赴商州,与张学良、杨虎城部队共同防御亲日派的武装进攻。

1937年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初步实现了国共合作,红十五军团奉命由陕西商州、雒南开赴甘肃庆阳驿马关整训。

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八路军,任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旅长。

1937年9月,八路军开赴华北前线后,率三四四旅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斗。

1937年10月,平型关战斗结束后,随朱德、彭德怀同志参加晋东南粉碎日寇九路围攻的战斗。

1937年12月,根据党中央指示,和王震同志率部再次深入华北敌后开展山地游击战。

1938年6月,指挥町店战斗,歼灭日军第二十五师团一个联队,毙伤日军近千人,并击退来援之敌。

1938年8月,病倒在华北战场上,后回延安休养。他骁勇善战,不怕牺牲,在战斗危急时刻,经常身先士卒,被群众誉为“徐老虎”,先后9次负伤,积劳成疾。

1938年10月,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的身份列席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会后进马列主义学院学习。

1939年8月,跟随刘少奇同志到华中开展工作。刘少奇是以徐海东的随从身份为掩护到新四军的。

1939年9月15日,离开延安。奔赴华中后,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艰苦转战在皖东一带。

徐海东1939年12月,在皖东周家岗,率领新四军第四支队与日寇激战三昼夜,取得了皖东反扫荡中的一次重大胜利。当时,还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员,后中原局与东南局合并组成中共中央华中局,任华中局委员。

1940年1月,由于紧张的战斗生活,劳累过度,旧病复发,病倒在皖东战场上。

1940年5月,在安徽省津浦路西根据地休养。

1940年8月,在江苏省淮安一带休养。

1941年5月,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后长期治疗、休养。

1946年8月,在山东诸城、莱阳等地休养。

1946年9月,从山东到大连市休养。

1954年10月,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在疗养期间,写了几篇重要回忆录。

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

1956年9月,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八大”后,从大连回到北京。

1958年10月,任第二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徐海东和周恩来员会委员病情稍有好转,到湖北参观访问,进行调查研究。 1957年徐海东(右)黄克诚在阅兵典礼上1960年10月,主编红二十五军战史,并向编委会提出,一定要写党、写人民、写集体,不要突出个人。

电视剧徐海东将军 十大将军-徐海东

1962年10月,红二十五军战史编成后,又一次累得大吐血,病危九天。

1964年10月,任第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

1969年4月,带病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担任大会主席团委员并当选为中央委员。

1969年10月25日,病中的徐海东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强行“疏散”到河南省郑州市。

1970年3月25日,在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下,含恨逝世于郑州。

4 纪念评价

[2]徐海东一生战绩卓越,负伤九次,身上有十七处枪眼。由于徐海东在红军时期作战奋勇,常被人成为“徐老虎”。然而,其也招致国民党的极端反感与仇恨。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视其为“文明一大害”,并派飞机在陕北发放传单:“凡击毙彭德怀或徐海东,投诚我军,当赏洋十万。凡击毙其他匪酋,当予适当奖励。”在1937年,徐海东率部进入山西时,阎锡山亦发通缉令:“凡击毙徐海东者,赏洋五万元。”对此,徐海东自嘲道:“阎老西不如蒋介石,太小气了。”不过,蒋介石曾下令“杀绝徐家”,徐海东全家有66人惨遭灭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湖北大悟修建徐海东亲属烈土墓,由徐向前元帅题词“光荣流血”。

而由于徐海东对中国工农红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贡献,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其赞扬甚佳。早在1935年冬陕北,毛泽东派杨至诚向徐海东借2500块钱,以解决中央红军吃饭穿衣问题。徐海东则把红二十五军家底7000块中的5000块大洋送抵中央。毛泽东赞扬其道:“徐海东是对革命有大功的人。”此后,毛亦赞扬其为“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邓小平亦赞扬其“对党是一颗红心”。而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在他的《西行漫记》中写道:“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能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的了,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4551/916302119460.html

更多阅读

朱元璋及手下十大将军都是回族? 姓马的都是回族吗

笔者很早就听一些回族朋友讲,《大明英列传》中的常遇春,你知道吧?知道啊,鼎鼎大名啊,朱元璋手下很勇猛的一员战将!那是我们回族的!他的爸爸就是一名阿訇!回族朋友兴奋地讲!是吗?于是笔者相信了,哪个民族还能不出几个好汉呢?那常遇春看来就是回族

十大将军县 国民党高级将领排名

将军县民间一般按照1955年-1965年获得军衔的将军籍贯人数排名,得名出十大将军县。依次为:湖北红安72人,安徽金寨59人,江西兴国54人,湖南平江52人,江西吉安46人,江西永新41人,湖北大悟37人,河南新县35人,安徽六安34人,湖南浏阳30人。故红安县又

震惊!看看徐海东大将之女徐文金过的什么生活 徐海东大将

徐文金的儿子高卫国说,去年,外公徐海东诞辰一百周年时,他和母亲在北京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当记者指着一副标准农村婆婆模样的徐文金说,这就是大将徐海东的亲生女儿,并告诉其生活现状后,几乎所有的人难以置信,有的甚至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声明:《电视剧徐海东将军 十大将军-徐海东》为网友鱼晚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