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尔雅》,对现代人来说,是一部相对陌生的儒家经典,宋代列入十三经。
《尔雅》,是中国最早的词典,是古人研读经典,解释经典词义的工具书。尔,是“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引申为规范、标准。尔雅,即解释词义接近于规范和标准。
《尔雅》共分十九篇,前三篇主要解释一般词语,类似于现代的语文词典。第一篇“释诂”:把古已有之的几个词编排在一起,作为解读的对象,用一个当时通行的词来解释。如“如、适、之、嫁、徂、逝,往也。”“往也”,是对前几个词词义的解释。第二篇“释言”:以字作为解释对象,被解释的字只有一个、两个,如 “克,能也。”第三篇“释训”:专门解释叠音词和联绵词,如“明明,斤斤,察也。”
《尔雅》后十六篇根据不同事物的类别来分类解释各种事物,类似现代的百科词典。如“释器”篇:“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解读玉璧、玉瑗、玉环之间的区别;“释鱼”篇:“鲲,鱼子”;“释畜”篇:“狗四尺为獒”。
事实上,《尔雅》严格意义上并非经书,也不是哪部经书的附庸,就是一部独立的词典,为何列入十三经,当作儒家经典?
首先,《尔雅》在古人学习、传播传统文化经典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而备受推崇。《尔雅》主要是对经书的内容进行解读,古代经书言简意赅,文字简单,词义深奥,如果对一些词汇、词义不理解,很难读得懂。《尔雅》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成为读经、通经的必读工具书,因而一直以来备受重视。
《尔雅》对语言学、训诂学做出了重要贡献。《尔雅》首创了按意义分类排序的体例和多种释词方法,之后的训诂学、音韵学、词源学、文字学、方言学都遵循了它的体例,其在语言学史和词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尔雅》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人们研究、模仿《尔雅》,逐渐成为一种专门学问:“雅学”。后来,逐渐形成了以“雅”为名的一系列词书,如《小尔雅》、《广雅》、《骈雅》、《通雅》、《别雅》、《埤雅》等。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