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比锡战役 为什么把莱比锡战役称为民族之战

莱比锡战役背景

莱比锡战役是决定法国皇帝拿破仑命运的一次战役,对欧洲历史的影响相当重要,那么莱比锡战役背景是什么呢?史料记载1812年12月18日,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回到首都巴黎,这就是莱比锡战役背景。1812年是最令欧洲恐慌的一年,由于野心的膨胀,在这一年拿破仑远征俄罗斯,他集结了57万之多的大军,然而这位有着欧洲第一天才军事家称号的拿破仑,却在对俄罗斯的战斗中犯下很多不可逆转的错误,最终兵败如山倒,军队败逃时不足3万人。

莱比锡战役 为什么把莱比锡战役称为民族之战

莱比锡战役画像

通过莱比锡战役背景可以知道,拿破仑远征俄罗斯之后,第六次反法联盟迅速的成立,拿破仑是否依旧有能力率领他的军队征服欧洲、击溃第六次反法联盟成为当时欧洲所有人心中的谜团。1813年,拿破仑率领法军打了一系列战争,接连取得了多次胜利,但是第六次的反法联盟实力不容小觑。

奥地利的首相梅特涅调停议和,这样就出现了短暂休战,不过战火很快又烧了起来,原因就是议和条件是法国必须放弃部分领土。梅特涅警告拿破仑,如果他不同意议和,奥地利将加入反法联盟,拿破仑从来不怕恐吓。8月10日战火再次燃起,奥地利在两天之后加入反法联盟。拿破仑的部队虽然在德累斯顿战役中胜利,但是形势却越发严峻起来。以上便是莱比锡战役背景。

为什么把莱比锡战役称为民族之战

莱比锡战役是影响欧洲命运的一次战役,甚至有些人认为这是一场民族之战,这么说到底有没有道理呢?为什么把莱比锡战役称为民族之战?

拿破仑画像

当年发生在莱比锡城下的旷世大战,其中一方是俄国、奥地利、普鲁士组成的反法同盟,另一方是拿破仑率领的法军。如果法军获胜胜利,欧洲将在法兰西的铁蹄下进行统一。如果拿破仑战败,欧洲将回到以往的格局。两军的对抗没有明显的民族性,那么为什么把莱比锡战役称为民族之战呢?

法国大革命后,法国进行了统一,由于外国封建势力的干涉,企图扼杀革命。一开始法国对外战争是防御性质的,是正义的战争。但后来拿破仑的野心膨胀,对其他国家进行侵略战争,被侵略国家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随着莱比锡战役中法国战败,被法国压迫的国家才得到解放,这些国家已经回不到古代王朝,就在民族主义刺激下变成了主权国家。1813年欧洲各国第六次组成反法同盟,拿破仑率领40万人和联军作战,不料却在莱比锡战役中被打败,其各附庸的小邦国乘机摆脱了法国统治。这次战役不仅对局部历史有影响,而且影响了整个世界,这次战役决定了欧洲近代史是单一的还是多元的。深刻影响了今后世界格局的形成,近代是属于欧洲的时代,欧洲的命运对世界影响巨大。这就是为什么把莱比锡战役称为民族之战的原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4851/851754121339.html

更多阅读

宋徽宗为什么把女儿称作“帝姬”? 逆天帝姬

宋徽宗为什么把女儿称作“帝姬”?宋徽宗赵佶皇帝当得不怎么样,但一身的艺术细胞,其书画造诣颇令后人称道。其实,人们忽略了他的另外一个大能耐,就是效率极高的造人业绩。赵佶的膝下,单是女儿,就前后生了三十四个。帝王家的女儿,一直的称谓

为什么把倒票的人叫做“黄牛”? 黄牛倒票怎么处理

--百度了一下与其相关的答案:1.“黄牛党”就是俗称的“票贩子”。“票贩子”在北京行话叫“拼缝儿的”,而上海人称之为“黄牛党”,还有更形象的比喻把这类人称之为“票虫儿”。“党”是上海人在替社会现象分类时最惯用的概念系统。于

为什么把随声附和的人叫“应声虫” 应声虫比喻什么人

今天,我看了知识宝库,传说古时候,洛洲有一个读书人得了一种怪病,肚子里生了虫子,人说话, 小虫也在喉中跟着说。读书人很害怕,请教名医张文仲。张文仲想出了一个妙法,他取喇来[本草]叫那个读书人朗读。当念到小虫惧怕的药物名称时,小虫不肯跟

美国为什么把中国作为假想敌 假想敌

美国为什么把中国作为假想敌美国为什么把中国作为假想敌?一是敌视眼光看中国,二是霸权解脱不了。一是敌视眼光看中国。政见的不同在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先是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垒,后来苏联

刘太行访谈录:淮海战役谁把陈赓搞气了?

刘太行访谈录:淮海战役谁把陈赓搞气了?张雄文按:录刘太行访谈下一节前半部分,纪念粟裕研究专家石征先先生。因视频未剪辑,故本人根据记录对有些内容作了说明)。一刘太行:我爸爸这个人,和粟裕一样都是干实事的,而且都是实实在在地干事的人,

声明:《莱比锡战役 为什么把莱比锡战役称为民族之战》为网友花樣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