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气贴脊背”,据说是佛道两界追求的至高境界,秘而不宣,致使该绝技不甚流传。自从武禹襄创立了武式太极拳,才将这个顶级的功夫流传出来,造福武林。
“气贴脊背”训练,各派练法各异,然武派练法更加切实可行,以身法带动内动,意识之引导外动,就可以练出这门顶尖功夫。其练法,实属武派之精华。
武式太极拳身法主要有:涵胸、拔背、裹襠、护肫、提顶、吊襠、松肩、沉肘、腾挪、闪战、尾閭正中、气沉丹田、虚实分清等,共十叁条。“气贴背身法”,是武式太极拳的另外一种重要特色,外界瞭解不多,比较神秘。它是武式太极十叁条身法之外的另外一种身法。
这裡搜集了郝少如先辈以前在讲课的时候的一些学员的笔记,有关於“气贴背身法”的描述,有删节并整理,供参考。
笔者无意间得到该秘笈,苦练不已,甚以為妙!不敢私藏,特毫无保留,原文发佈,并作了简单注释,以饗好友。
正文:
练习太极拳不能不讲究身法,武式太极拳身法即:涵胸、拔背、裹襠、护肫、提顶、吊襠、松肩、沉肘、腾挪、闪战、尾閭正中、气沉丹田、虚实分清等,共十叁条。初学者可以先练前八法:涵胸、拔背、松肩、垂肘、提顶、吊襠、气沉丹田、护肫等等。身法即常讲的所谓“内形”,“内形”要与“外形”拳架统一,要求做到将精、气、神寓於拳架之中,还要做到有知觉,这样才能达到太极拳的意境。
身法就是对各个动作的组织活动的总称,如涵胸、拔背等,身法也是组织的一种方法。各种身法各有一定的用处,目的是节节贯穿,不顶不丢。节节贯串,為的是能通达全身,使全身通气,也是為了劲整。
涵胸要点是左右“两胸”的涵胸。“两胸”是指在锁骨以下二、叁寸处部位,亦即肋骨微含包围“两胸”往下沉。从锁骨到“心”不可弯曲,均勿“含心”。“拔背”是大椎要拔高(编者按:大椎拔高与肌肉松而下沉,自身必然產生一种高大的感觉,这是自己判断自己的动作是否合乎要求的一种判断办法),两者同时进行,即一个动另一个要相应动,先空后松,用松肩垂肘来帮助涵胸。“拔背”要互不破坏,与此同时,“后肋”及“扇骨”往下插,以外动引导内气的运动,达到外形运动与内气运行的统一,这叫做“气贴背”。人的背后的“机关”(编者按:或称生理组织)狠多,不可忽视。松肩垂肘要求两处关节松脱开来,再配上含胸、拔背,然后才能将内气布於“两膊”,开於手指。因為放鬆才能贯气,气贯於手指,一定走“膊”的裡半边(编者按:丹田内气上提,沿双臂内侧运行到手指),这样是為了有劲、有敏感性。
还有“腰”(编者按:“腰”指人身上的两肾区域。)和“尾骨”随时要居中,居中是居八个头的中间(编者按:一旦站立,即意识到身前身后各有一尺的放长,当然,左右也是如此,自己置身是在十字中心,同样再加上一个十字交叉在一起,自身则在八个头的中心,这是八面支撑的起源)。无论手如何分合,“腰”“尾”总是居於势法的中央,其次是居他我双方四隻手的中央,也就是“腰”和“尾”要紧跟手法步法,不可落后靠边缘,因為四肢的后盾是“腰”“尾”,如若“腰”“尾”没有竖好(编者按:这裡指尾骨下插的意思),节节贯串不能到手。手用不上是因為失去了支撑(编者按:这裡指失去了八面支撑的意思)。因此不单要求手活步活,还要求“腰”“尾”更加活,从而达到上下相随一致性的目的,达到发劲如放箭的地步。
再说“形於手指”,首先要将掌根坐好,不能手掌“倒伏”(编者按:这裡指手腕软下来后,导致没有立掌),必须将掌根之意超过掌前,这样形和意在一根线贯串,推手可以得劲。不然便是好像折断了自己的“矛头”那样(编者按:这裡指内气没有灌於手指,导致手腕软而无力),没有用处。
如何理解“气贴背”?任何动作,包括蓄而后发,背上都不能丝毫使劲,如使劲背部僵硬了气便下不去,气下不去,劲便沉不下,所以做任何动作,特别是发劲一刹那,务必背肌要放鬆,用意将“两背”下插“两肋”下达“腰”,背呈鼓面(有含胸相衬)而不是穹背,没有背包袱弊病,使劲能下沉集中,这是劲整的第一条件。(编者按:武派太极拳讲求气敛脊骨,因此,背部不能丝毫用劲,要在意识的引导下进行,将内气沿背部下沉,即劲的下沉,即此道理。做到这一步,才能将这些内气再聚于丹田,然后布于全身,形成内气鼓荡。正因為如此道理,“气贴背”训练非常重要。)
(强调“气贴背”是武式太极拳的特色,它是八法或十叁身法之外的两外一种身法,不可等閒视之。)
编后语:这是“气贴背身法”训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字描述,也是武术界能够唯一见到的从郝家传出的“气贴脊背”训练法则的文字描述。当时郝少如前辈针对学员进行一些理论上的讲解。狠显然一些描述狠难理解,需要口授心传,并要求对学员捏架子中传授。学着要从武派的整个理论体系去探讨。本人在这裡做的一些简单注解,请同门指正。
网友解释:气贴背是一种太极拳功夫,练到一定程度,背后圆散,有融化之感,这种气感能用意念将其送到需要的地方,随心所欲。所以练拳要将背后练出“东西”,奥妙自生。
太极养生堂推荐相关视频:
【第607期-视频】杨云中老师揭密太极拳推手技巧(上),推荐观看!
【第494期⊙视频】还需要什么太极名师了?揭密太极拳太极拳核心技术,看了你就是大师!
视频 | “武当南派太极拳”松溪太极 美女演练优美如画
【第470期视频篇】太极拳用意不用力之解析(上)
视频 | 陈发科晚年入室弟子 70年代末的练习陈式太极拳珍贵录像资料
【第485期⊙视频】刘金全的超低架赵堡太极拳功夫深厚,真功夫!
【第480期】视频教程 | 陈式太极拳-陈小旺大师讲站桩(下)
【第472期视频】什么才是太极拳真正的发劲?石明发劲演示,真还是假?和闫芳有区别吗?
视频 | 以色列格斗术教程 如何在街头打架中快速获胜
【第492期】内家拳需要练习技击格斗和对抗吗?
实战 | 遇到危急 保命街头格斗要点,男人必看
【第457期】美女不怕骚扰了。老外教大家两招有效的防身绝招!解析陈式太极拳“斜行拗步”和 “裹鞭炮”
悟 | 格斗的真谛和武学的真谛
【第77期】太极拳解密之二:松肩坠肘及其练法
【第160期】太极拳的松沉劲怎样才能练出来
【第519期】练习太极拳如何在拳架里找松沉
心得体会 | 说说在太极拳松沉晋级过程中的再次感受
练 | 太极拳 百“练”不如一“站”
站桩 | 讲点连师父都不一定会随便传的东西
【第62期】站桩很重要的筋骨之功
【第四十三期】千金难买真太极(收藏版)
【第431期】内家功夫站桩解秘 (下篇 )
关于气沉丹田的心法口诀
持续站一个小时以上,来看看太极拳桩功如何进阶
初学站桩者第一个遇到的就是筋骨关
【第430期】内家功夫站桩解秘 (上篇 )
【第403期】站桩松腰系列:命意源头在腰隙
【第291期】修练内家功夫必读/桩功的千古不传之秘
站桩 | 脊正筋柔百病消, 如何做到脊柱之正
也谈站桩、桩功之要义
太极拳秘诀 | 桩功对太极拳内功产生至关重要
心得体会 | 谈站桩过程的紧要处——换劲
养生 |要把骨髓洗 先从站桩起
家传陈氏太极拳功夫架基本功夫之浑元桩
学 | 太极拳的”站桩“及“独立守神“

【悟】《道德经》之站桩求物
学 | 浅析站桩不用力而长力的奥秘
悟 | 拳通一理,悟在一惊。太极站桩四大核心要点!
【505期⊙视频】李和生杨氏内功太极拳讲座:发劲
【506期⊙视频】李和生杨氏内功太极拳讲座:推手中必练的问劲
【第497期⊙视频】杨氏太极拳老六路内功推手讲座——错劲化劲
李和生:太极腰的锻炼
李和生谈太极拳三步练法
太极养生堂 公众号:TaiChiT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