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读诸葛亮《诫子书》有感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读诸葛亮《诫子书》有感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这句话,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讲是非常熟悉的一句处世格言了,而且被很多人用于个人休养时的自我劝诫。我知道这是诸葛亮留给世人的处世箴言,但并不确知其出处。在读了国学大师南怀瑾的著作《论语别裁》后,读到了这篇《诫子书》,不由得为诸葛老先生的高瞻文思赞叹。原来“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仅仅是其为我们奉献的处世为人思想的一个片断,还有更为完整深刻的人生哲理,是我之前未曾见识的。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读诸葛亮《诫子书》有感
  《诫子书》是诸葛亮在他五十四岁时,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关于治学修身的家书。寥寥八十几言,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美玉,读来着实令人为之动容。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所做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的如此深切。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诵读《诫子书》,我有很多收获。诸葛亮通常被视为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道家思想里,最为国人推崇的主要思想之一,便是以淡泊志趣做指导的自身修养;同时他也是儒家倡导个人修为的完美代表。诸葛亮可以说用其一身践行了这样的人生哲学――淡泊(如老子所言“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勤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不论是他的道德、事功还是文章,无不体现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卓而不凡的高尚人格与境界。
  
  在今日,对我而言,我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来告诫自己。处世之时,不论自己面对何人何事,都应以“静”字为先。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才能在纷繁的世事前拨云见日,确定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为之努力而不至于盲从迷失。修身之际,不论是在面对何种欲望,都应“俭”字当头。节省用钱,避免成为无聊贪念的奴隶;生活规律而节制,不滥用身体而保持健康;节俭渡用光阴,避免荒废生命而“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维护一个清清朗朗的精神,享受每一天来自生活的馈赠,包括来自生活的幸福快乐与苦痛失意;让自己一天天积累人生智慧,与患得患失说再见。
  
  努力按以上的信条修身养性,说来容易做来难。但是,为自己,为家庭,也为儿子言传身教做好榜样,我又怎么会不愿意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5651/999540056477.html

更多阅读

第39节:节俭的最大好处是养德

系列专题:《回归中的商业反思:孙子兵法说什么》  节俭的最大好处是养德  第三,职能意识问题。  有了责任心、战略意识还不够。最后,还要谈谈什么是"知兵之将"。"知兵"就是当兵的要知道治兵、用兵、胜兵,这是自己的本分。做经理的

施养德 施养德 经艳生活家(4)继续锦上添花

  施养德总是这样,有始无终,无论是早先的养德堂,还是后来的生活经艳。尽管他曾一度信誓旦旦,要把生活经艳开遍中国的大城市,把“生活经艳”的概念推向全国、全世界,跟内地、香港乃至英国、法国等国家的设计师合作……  但是最终,生活经

成都生活家装饰公司 施养德 经艳生活家(3)贩卖生活方式

  2003年,施养德和夫人一同“空降”上海,从此开始了他们的新上海人生活。  施养德的夫人李亚俐是台湾画廊业的领衔人物,其主理的龙门画廊在台湾业内享有盛名。对艺术的热爱让二人结缘,来到上海后,他们共同开办了天地龙门(上海)艺术品

生活家 施养德 经艳生活家(2)喜新不恋旧

  “每过10年,我就重新开始一个起点。”施养德说。当其他人在苦心孤诣地规划人生道路时,施养德每一次的人生转弯,都显得轻松而惬意。  “其实有时候是刚巧,比如我做艺术的时候,钱总是很难赚到,可我画画的风格与设计很有关系,因此很自然

施养德 施养德 经艳生活家(1)

  初春的上海,一阵小雨飘过,车窗外的景色愈发迷离。  “你看这些老房子,很不错的,修过了,还会更漂亮。”坐在车内,施养德静静地欣赏着窗外的景色。那是一栋典型的上海老房子,几个工人正在搭好的脚手架上忙碌,他们要为这栋老楼“换新装”

声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读诸葛亮《诫子书》有感》为网友帅帅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