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楼长联朗诵 大观楼暨天下第一长联(图文、朗诵、合唱与乐队)

大观楼长联(朗诵、合唱与乐队)

长联作者:孙髯翁(约1694-1775)

作曲:左贞观(俄籍华人功勋艺术家)

指挥:左贞观

朗诵:李宗伦

合唱、演奏:莫斯科爱乐交响乐团

(在北京、昆明等地公演

  策划:邵筱萍

  合唱:云南 小水井村合唱团

  音乐会主持:云南人民广播电台 常露、和民)

 

 

 

 

大观楼暨天下第一长联

——昆明大观楼及大观楼长联(图文、朗诵、合唱与乐队)

2008年11月30日

摄影、撰文: 明渔人

 

  昆明大观楼,又称近华浦,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位于昆明城区西南,建在滇池草海北滨,上层高悬咸丰乙卯年御笔赐题“拨浪千层”匾额,门前两侧悬挂乾隆年间孙髯所撰长联。昆明大观楼因“天下第一长联”而名扬九洲,成为与黄鹤楼、岳阳楼及滕王阁齐名的我国四大名楼一。昆明大观楼1983年被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观楼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

 

昆明大观楼

 

   

    为了抒发自己对大观楼的仰慕及推崇情怀,我写了下面几句:

琉璃彩画,三层檐飞;

层楼倒映,金碧联辉;

遥望睡佛,滇池如海;

碧抱绿拥,翡翠秀美。 

    下面我就逐句诠释,并配以我于本月16日摄影的最新照片。

 

    1998年,为迎接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云南省和昆明市两级人民政府投巨资对大观楼风景区进行大规模扩建和整治。1999年春,古老的大观楼被整修并装饰一新。长联保留原来的蓝底金字风格,材质由木质改为紫铜精工铸造,据专家说可以悬挂数百年而不变形。三层琉璃飞檐,饰以金漆彩画,使得这座体积不算庞大的古典建筑显得颇有气势。

 

三层琉璃飞檐,金漆彩画使得大观楼颇有气势
 

   

    绿树簇拥中闪出一座方形的金色三层楼,倒映在碧波之中,真可以说是金碧联辉,罕见于其他名楼。每次到大观楼,我都要站在这个角度凝视良久,美不胜收,流连忘返。

 

绿树簇拥的层楼倒映在碧波之中


 

 

   1961年,郭沫若登大观楼曾即兴题诗一首:

    果然一大观,

    山水唤凭栏。

    睡佛云中逸,

    滇池海样宽。

    长联犹在壁,

    巨笔信如椽。

    我亦披襟久,

   雄心溢两间。

 

    郭沫若诗中的“睡佛”是指昆明西山,被昆明人昵称睡美人。大观楼与西山,由长联中的“五百里滇池”连接起来,隔湖相望,遥相呼应,十分壮观。西伯利亚的红嘴鸥每年秋末至春节过后在昆明城里过冬,尤其喜欢来到滇池戏水、觅食,在丽日的照射下,更为这壮丽山水景观增添了鸟鸣、动感和绚丽的色彩。

 

大观楼与西山隔滇池相望,海鸥助兴,壮观绚丽


 

 

     云南方言往往称湖为海。草海位于滇池上游,俗称草海子。大观楼挺立于草海之滨。从远处眺望,碧水环抱、绿树簇拥的大观楼犹如一颗靓丽的翡翠,加之岸边常年垂柳,显得格外秀美。

 

碧水环抱、绿树簇拥的大观楼犹如一颗靓丽的翡翠

    

  

    昆明大观楼长联是清朝乾隆年间,昆明饱学寒士孙髯登大观楼有感而作。孙髯(约1694-1775),祖籍陕西三原,字髯翁,号硕庵,自号“咒蚊老人”、“万树梅花一布衣”,生于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约八十余岁。

    采用花岗岩制作的孙髯翁坐姿全身雕像位于大观楼前方左侧。我每到此瞻仰长联作者的形象,都会对他一生的傲骨和才华肃然起敬。

大观楼长联朗诵 大观楼暨天下第一长联(图文、朗诵、合唱与乐队)

 

孙髯翁雕像

 

 

    据考证,孙髯翁的长联大约写于公元1765年。孙髯翁登楼观景,联想到官场腐败、民不聊生,有感而发,一气呵成了长达180个字的长联。上联从“从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开始,描绘了滇池、西山的宏大气势及周围的风光景物,热情歌颂昆明大好河山和农民辛勤耕作的业绩如“四围稻香”永存。作者在写景的同时,触景生情,在下联中浮想联翩,阐明观点。下联从“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开始,联想汉、唐、宋、元历代王朝在云南建立的功绩,把一个朝代接着一个朝代的兴衰轮回视为不会长久的幻影;用“卷不及暮雨朝云”讥讽改朝换代之快好比连拉幕都来不及;把帝王将相们的“伟烈丰功”看作“仓烟落照”里的“断碣残碑”,到头来,只落得一片凄凉的景象。

    大观楼悬挂着的长联为繁体字书写,无标点符号。中国百科网整理的佚名人士用简体字抄写并添加标点符号的长联如下: 

 

上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芒芒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苯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200年多前,长联在大观楼前挂出后,深得民心,广为流传,为众多名士及广大游人所仰慕及推崇。挂出后的百年间,长联几经风雨,曾数次被为封建统治者效劳的文人篡改。几个封建骚客仿照孙髯翁原文的格式,篡改其中有犯上之嫌的字句,先后炮制了几幅迎合封建帝王口味的“大观楼长联”。大观楼前的长联被换来换去,越换越糟。到了清道光初年,在昆明任云贵总督的阮元也跳出来更改长联,改过的长联挂出之后,立刻引起了民间的强烈不满。在众人的一片抗议声中,阮元被调离,其改制的长联又重新换上了孙髯翁千古流传的佳作。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云贵总督岑毓英重修大观楼,请白族书法家赵潘以楷书重新书写长联,其书法端庄稳重,木质刊刻,蓝底金字,珠圆玉润,光彩夺目。直到1999年被紫铜精工铸造的长联取代,这幅长联悬挂了百年之久。 

 

    大观楼长联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伟人毛泽东给予它极高的评价:

中外名联佳作,从古未有,别具一格。 

  

    六十年代,陈毅元帅读大观楼长联后赋诗一首,充分肯定了长联的作者及其预言:

    滇池眼中五百里,

    联想人类五千年。

    腐朽制度终崩溃,

    新兴阶级势如磐。

    诗人穷死非不幸,

    迄今长联是预言。 

  

    长联观物写景,内涵深刻。孙髯翁早在200多年前,热情讴歌劳动人民,敢于抨击封建统治者,预见封建王朝必将衰亡,影射当时的清王朝也必将衰亡。这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以为,远见卓识、深得人心才是长联之所以流传远久的内在原因,而不完全在于它字数上的最长。

 

    关于本文的背景音乐,我要怀着自豪而又感激的心情告诉朋友们:令我自豪的是,2005年12月4日,在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录音棚里,响起了中华民族的“天下第一长联”朗诵、合唱和管弦乐声。这要归功于创作并指挥了《大观楼长联》的俄籍华裔作曲家左贞观先生。左贞观16岁随母亲离开上海到苏联定居,毕业于两所音乐学院,1992年创建了俄罗斯爱乐交响乐团, 1999年荣获“俄罗斯功勋艺术家”称号。2005年10月普京总统又授予他“友谊”勋章。感谢这位熟知中西方文化的艺术家用音乐的表现形式把大观楼长联谱写成了一曲大观楼长歌,音乐的律动使得悬挂了200多年的长联流动起来,流传更远……

 

    朋友,但愿这篇博客能给你带来美的感受,除了风景美、文物美和音乐美,我们还从一个古代人的傲骨一生和才华横溢中领略到精神的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5751/217320121870.html

更多阅读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倚天看海花无数

曾国藩的著名集联:"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倚天”:背倚蓝天,意指站在绝高之处;“照海”:太阳照在大海上,“花无数”:指许多美景,意指站在绝高之处;太阳照在大海上;看到似乎有许多美景,面对无数的诱惑。

为什么北京有一个昆明湖? 西安昆明湖

为什么北京有一个昆明湖?昆明湖应该在昆明,很多人都这么认为,但昆明的湖不叫昆明湖,叫滇池。毛泽东和滇池有些瓜葛。先是柳亚子写首诗给他,诗中抱怨没有得到重视。毛泽东回了一首作答。其中有言,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他这里说

什么的责骂 因受责骂13岁女孩离家半个月 民警雪夜进山找回

  因为挨了父亲的责骂,13岁密云女孩小蒋负气离家出走,与家中失联长达15天。小蒋母亲多方寻人未果,无奈之下向警方求助。通过技术定位,民警搜索到小蒋正身处75公里外的新城子地区。女孩是否安全?这么多天,她又经历了什么?由于警情涉及未

天安数码城:产业地产的创新堡垒

     在产业转型升级大潮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具有敏锐市场触角的中小企业意识到企业转型的必要性,以传统制造业闻名的东莞、佛山纷纷推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民营企业做大做强,谋求城市发展的更大空间。  在日前举办

声明:《大观楼长联朗诵 大观楼暨天下第一长联(图文、朗诵、合唱与乐队)》为网友无言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