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的草书灵感来源于 吕静波:我的灵感源自百姓

张旭的草书灵感来源于 吕静波:我的灵感源自百姓
吕静波 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为七五建设出成果做贡献”先进个人,烟台市劳动模范、市十大青年标兵、优秀青年知识分子。1986年任烟台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1987年任烟台市青年摄影家协会主席,先后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第六届、第七届理事,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理事,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第一届副秘书长,第二届、第三届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大海子女》《仙境蓬莱》等作品选送美国第98届职业摄影国际展展出,《当年咱俩骑毛驴》获全国摄影艺术百花奖,后入选由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代表大会主持编辑的辉煌历史画册,赠予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

  现任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的吕静波回顾自己的摄影经历时,感慨地说:“一个好的摄影家不是取决于手中的设备,而是取决于各方面的修养。在摄影的过程中,不仅要用相机去拍摄,更需要美好的心灵,需要用心观察生活。”
  记者:什么样的机缘让您走入摄影世界?
  吕静波:年轻的时候下乡当知青,一年后我被推荐去学校学习摄影,并以此作为我的终身职业。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回到山东蓬莱做专职摄影工作,白天拍照片,晚上进暗房,也因此在专业上得到了提升。那时候我用的海鸥4A相机经常坏,接到拍摄中央领导到蓬莱视察工作的任务时,我在身上挂了三个相机,因此有人说我是“小县城的大记者”。我的作品多是反映农村和百姓的生活,我也借此走�M了摄影世界。
  记者:您在中国女摄影家协会担任驻会副主席、秘书长,您是怎样平衡摄影师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的?
  吕静波:我现在做女摄协的驻会工作,拍的片子确实少了,但是在另一方面我的艺术人生开始有了新的追求和梦想。协会成为了我事业上的加油站和充电器,但繁忙的工作并没有冲淡我对摄影创作的热爱,反而有了一定的提高。记得在1988年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后,我曾进入到创作的低迷期,看东西不像过去那么有感觉,总觉得眼高手低,就像被枷锁困住了,很难挣脱,为此苦恼了很长一段时间。1998年,我到文化部的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学习文化管理,得到的感悟并不比摄影少,对协会工作有了新的理解。最近,我在整理自己之前的作品准备出书,算是到目前的一个阶段性小总结,以后我肯定还会继续拍照片,因为这是我的本职。
  记者:您觉得女性摄影师相对于男性有哪些优势?
  吕静波:一说起女性,大家首先会想到母爱,女人天生有一种包容和奉献的精神。中国女摄影家协会获得了2015年民政部表彰的优秀社团,是大家同心团结的结果。女摄协成立之初只有三百多人,现在全国有六千多名会员,这些女摄影家分布在全国各地,很多人都是各自行业中的领军人物。对于摄影,女性有自己的优势,比如更容易接近拍摄对象、观察生活更加细腻等等。我特别喜欢拍摄民俗,喜欢拍妇女和儿童。摄影人选择什么拍摄方向,一看天性,二看兴趣,两者之间有一定关系。我是女人,天然与妇女、儿童亲近,拍摄起来很有感觉。民俗则是一个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记者:您的摄影作品关注更多的是普通民众的精神面貌与时代变迁的生活轨迹,您的拍摄原则是什么,您眼中的好照片是什么样的?
  吕静波:在我看来真正的摄影必须来源于百姓、来源于生活,我认为好作品必须反映群众的生活,得到百姓的认可,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坚持的工作原则。真正的摄影家不是自己标榜炒作出来的,是要靠历史来见证的。现在倡导把艺术带进生活,艺术家要静下心来走自己的路,拍摄自己的作品,不能一窝蜂地去模仿别人。结合我的人生经历,我坚持拍摄属于自己的原汁原味的作品,而普通百姓的生活是我摄影作品的灵感源泉。
  记者:传统行业和新技术发生的碰撞越来越多,美图、修图、制图软件层出不穷,甚至很多人说拍摄得好不好关键看后期修图,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吕静波:我还是坚持保留原汁原味的风格,要接地气。现在修图、制图工具真是做得越来越夸张,一张图经过过度修改后,完全改变了作品的原貌。除了修图外,在拍摄过程中摆拍也越来越频繁。有一次协会组织采风活动去太阳村,同时带了几个孩子一起参加,孩子们问了一个问题:“拍摄时人的动作是摆的吗,是装出来的吗?”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孩子们的单纯天真反而讽刺了我们中的一些人故意摆拍出来的所谓艺术。所以,我始终坚持可以在保持真实基础上适当微调,但不赞同大规模甚至过于扭曲原作的修图。在管理层面上,我们有义务去引导年轻的摄影工作者,让他们逐渐去体会真实的摄影魅力,拍出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
  我之前拍摄过一张照片《当年咱俩骑毛驴》,原照的那辆黑色轿车上面有很多灰土。你想在农村的土路上黑色轿车一开过去,上面肯定会沾满灰土,后来很多没有见过汽车的老人和孩子围了上去,小孩顺着车身摸过去,上面又印上了很多小手印。结果一次在制作展览照片时,竟把那辆沾满灰土的黑色轿车直接PS成了一辆崭新的黑色轿车,这样的话,所有的意境和阅读信息就都没有了。
  记者:您在拍摄之前会做拍摄方案吗,会做哪些准备?
  吕静波:我在拍摄之前肯定会提前做功课,做一个拍摄预案。但是,当我带着自己的选题到农村后,就会发现实际情况比事先想象的更丰富,常常能拍到出乎意料的照片。当年我拍摄《新嫁娘》和《大海的贡献》这两张照片就是直接拍摄的,没有做什么提前准备,那些场景都是司空见惯的,所以拍摄时尽可能发挥想象力,可以提供更多的偶然性和可能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5751/685315651999.html

更多阅读

名家多人书写张旭《桃花溪》书法欣赏 张旭的桃花溪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译文] 这里桃花随着流水,终日地漂流不尽,这不就是桃花源外的桃花溪吗?你可知道,进入桃花源的洞口,究竟在这条小溪的什么地方? [出典] 张旭 《桃花溪》 注: 1、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

张旭的《桃花溪》 张明林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作者简介】张旭,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著名书法家。字伯高,吴(今江苏苏州)人。曾任常熟尉、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以书法名世,尤精草书,世称“草圣”;因其喜醉后狂草,又

张旭的草书灵感来源于 创业灵感从那里来?

昨天一个刚创业的朋友来公司作客,问了我一个问题“你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做假发这个行业?”这个朋友和我认识有几年了,之前我都是在互联网和培训行业工作,对于假发这个时尚行业可以说一点都没有接触过,所以他对我的选择很好奇。    其

最美孝心少年张俊 最美孝心少年张俊、张旭的写作素材

   在河南嵩县有这样一对小兄弟,虽然年纪小,但是却精通草药,每天还会比着赛的去照顾家里体弱多病的奶奶。周末,在山下寄宿学校上学的小哥俩,又上山挖起了草药,12岁的哥哥张俊在前面带路,刚满10岁的弟弟张旭就跟在后面。野生草药生长

声明:《张旭的草书灵感来源于 吕静波:我的灵感源自百姓》为网友久夏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