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曲平沙落雁 古琴曲平沙落雁 古琴曲《平沙落雁》赏析

《平沙落雁》是一首古琴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最早刊于明代《古音正宗》(1634),又名《雁落平沙》。自其问世以来,刊载的谱集达五十多种,有多种流派传谱,仅1962年出版的《古琴曲集》第一集收入了六位琴家的演奏谱,关于此曲的作者,有唐代陈立昂之说,宋代毛敏仲、田芝翁之说,又有说是明代朱权所作。因无可靠史料,很难证实究竟出自谁人之手。

【简介】

明代称本曲为《雁落平沙》。乐谱最早刊于《古音正宗》琴谱集。《平沙落雁》的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天闻阁琴谱》中写道:“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也有从鸿雁“回翔瞻顾之情,上下颉颃之态,翔而后集之象,惊而复起之神”,“既落则沙平水远,意适心闲,朋侣无猜,雌雄有叙”,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的感慨的。现在流传的多数是七段,主要的音调和音乐形象大致相同,旋律起而又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基调静美,但静中有动。诸城派的《平沙》,增加了一段在固定音型陪衬下用模拟手法表现大雁飞鸣,此呼彼应的情景,形象鲜明生动,别具一格。

【意境】

《平沙落雁》虽然出现较晚,却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有近百种琴谱刊载此曲。它之所以流传甚广,除了曲调流畅、动听之外,还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新颖、别致,容易为听众理解。

《平沙落雁》的曲意,各种琴谱的解题不一。《古音正宗》中说此曲:“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这段解题对雁性的描写极其深刻生动。全曲委婉流畅,隽永清新.……

【《平沙落雁》与衡阳】

“元气之融结为山川,山川之秀丽称衡湘,其蒸为云霓,[1]其生为杞梓。”泛水清湘,坐看云起,潇潇碧水,岳云如飞,钟磬轻叩,仙乐飘绕。衡阳自回雁峰起,绵绵群山往北延伸到衡山,自东洲岛顺湘江而下,到衡山北隅清凉寺外的“烟寺晚钟”,多少青山秀水,尽显灵逸气质。秀美的山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总能唤起才子们的灵感,成就佳才妙作。衡阳自古多音律之事,然而在当今衡阳,知道中国三大古典名曲《平沙落雁》、《梅花三弄》、《潇湘水云》都跟衡阳密切相关。

秋天已至,天气渐凉,大雁开始成群结队往南方迁徙。渡黄河,过长江,当大雁遨翔在南昌上空时,引起了一个人深深的共鸣。这个人就是明朝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权,字癯仙,号丹丘先生,人称贤王奇士。

朱权随着大雁的阵阵鸣唱,微服简出,独自一人悄悄南下,一路从南昌追逐到衡阳[2]。大雁南飞到湘江中游旁的一个小山峰上空时,竟反复盘旋,不再前行。大雁们觉得这里环境优美,气候温暖,不忍再往南飞,便选定在这里过冬。“万里衡阳雁,寻常到此回。”因此,这个小山峰被称为回雁峰,衡阳被雅称“雁城”。回雁峰坐落在衡阳市雁峰区,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首。山峰的侧旁有座美丽的东洲岛,貌如巨舰,日夜飘浮在奔流的湘江中,绿水滔滔,波光粼粼。秋冬季节,江水消退,小岛的南端便袒露出一方很大的平整沙滩。天气晴朗的时候,大雁们总在回雁峰附近的上空列队飞翔,有时排成人字,有时排成一字,十分壮观。雁

儿们飞累了,便降落到东洲岛的沙滩上歇息,好一幅平沙落雁的奇观。

朱权完全沉浸在这平沙落雁的情景里,那“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的壮观与朱权“少年奇才,鸿鹄之志,心如止水,归隐天下”的人生反复碰撞、融和。朱权情景交融,抱琴而立,情不自禁地奋笔疾书,心潮澎湃。当他回过神来的时候,一曲《平沙落雁》已经谱成。朱权兴奋不已,立即抚琴弹奏。曲谱音和韵雅,委婉流畅,隽永清新。《古音正宗》对此曲记叙非常贴切:“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岩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

关于《平沙落雁》的作者,亦有唐代陈子昂之说,以及宋代毛敏仲之说。但不管此曲出自谁之手,都与衡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流派传谱大全】

《琴苑心传全编》:

按是曲,陈子昂作。盖取清秋寥落之意,鸿雁飞鸣,秋中之景物也,故于此以写之。

《五知斋琴谱》:

乃臞仙所作也。虽小曲而意味深幽,乃入门之正路。但琴中平沙有各家弹法,种种不一。此特择其意之纯正恬雅者入之。

《萧立礼平沙落雁谱》:

按此曲本臞仙所作也。亦作有飞鸣吟、秋鸿、鹤鸣九皋诸曲,斯曲抑扬起伏疾徐之声,摹物理多、寡、聚、散、起、落、飞、鸣之神,其一种天机自然,曲传达室指下,深于音律者自可知之。

《萧立礼平沙落雁的分段解题》:

一、秋雁一群横江而来,孤雁在前者先落,中间一二雁以次而落,又三五雁一齐争落。

二、或落而不鸣,而落,而又鸣。

三、四段若仰天而呼,招之速下,以为此间乐也。

四、下半章上下齐鸣,空中数十雁,翻飞击翅。

五、羽声扑拍丛杂,一齐竟落。

六、既落之雁,托迹未稳,旋又参差飞鸣,或飞或落,或落或鸣,于是一齐飞落。羽声鸣声,哄然满耳,为静境中之闹境,闹境中之静境。

七、已落之雁,声已寂然,尚有孤雁引吭哀鸣。

尾、次第落于群雁之侧。

《琴苑心传全编》:

逸气横秋,旷而弥真。音律还宫之神妙,莫可窥测,其宫调从正宫起者,如阳春、高山、正宫调起也。商调如白雪、秋思,正商起;思贤徵少商起,皆正商也。若圮桥属宫,从徵角起,虽变而本宫也。至忘机、平沙,虽属商,又变之变,以之属宫角徵羽皆不类也。大抵大曲皆醇平调,小曲多变而偏,共偏者,惟商调中独多,推此类,可得其正矣。

《松风阁琴谱》:

西泠郑正叔沉醉丝桐,订定此谱,其指法顿挫抑扬,多发前人所未发,诚正始之遗,应推琴学宗匠,因未寿梓,抄得之者,辄矜枕秘中,多重复杂杳之处,当是传写之讹,余不敏,遂稍加更正,敢云郑氏功臣,庶几于订谱之旨,或不大(下缺)

《琴瑟谱》:

郑正叔沉酣丝垌,将此谱藏之枕中,余后得之,音多重复,特为改正。甲子仲秋程涛识于济南官署之再思堂。

《治心斋琴学练要》:

宋毛敏仲所作。仓皇南渡,曾飞鸟之不如,视彼飞鸣食宿,不诚洋洋自得乎。

《张鞠田琴谱》:

平沙落雁乃臞仙所作,意味深幽,入门之正格也。奈有各琴谱同:有评以为之宫音者、谓角音者、谓羽音者,皆非。今自远堂考正为羽音无疑矣。又有五段者,七段者。是曲乃十段,特择其音之纯正恬雅者入之。然能两手圆润,自然恬澹清奇,舒徐幽畅,恰合古调。若一味疾奏,希图悦耳,恐失其大雅之正,反无意趣矣。

《天闻阁琴谱》:

原操为唐人陈子昂所作。盖取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鹄鸿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后之学者,遂互相唱和,分律变调。操数种,而音调皆同。惟独此操气疏韵长,通体节奏凡三起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披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

《希韶阁琴瑟合谱》:

此曲五音皆有,并有泛音一操,弹法种种不一,音节大同小异,此操中正和蔼,幽雅宜人,诚弦中之白眉者。

《双琴书屋琴谱集成》:

平沙谱各不同,惟此简净醇雅,春风吹萎花,更雨新好者,请以移赠斯谱。此中吕昀之宫音曲也。世俗不明本调,误以为角音,双以为徵音,余故补四曲,附于卷末,并著小序以发明之,学者先熟此曲,乃取后四谱次第鼓之,调虽不同,而音韵悉合,始知琴各有调,调各有音,自具一定之理,不容紊也。兰崖。又谱:清奇幽畅,圆润可爱,此金陵派也。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枯木禅琴谱》:

平沙弹法各谱不同,有七段者,有十段者,有外调者。兹以五知斋略简指法,须舍畜舒畅方合曲意。

《琴学初津》:

平沙,臞仙所作。乃琴学之正路,惟其各谱不同,是操原为祝氏之藏本,神意流丽,各尽其长,音古而繁简得宜,有曰二三段中,杂有繁音,然作繁音,乃奏之者指法未修,而流丽化化为繁音矣。大凡欲得妙音,必修妙指,否则()猛伪似古劲,疏慵伪似淡荡,繁缛伪似精细,淫哇伪似鲜丽,故指法,亦须细审。至于段法,或有六段、五段、四段、而又有十余段不等,然曲之分段,各有脉络起止,而非任意分合也。殆用法,或取丽而失于繁琐,或取淡荡,而犯疏慵,或取简净,而神意不达,种种不一,未能尽举,再以切音取韵,均有定体,坊谱之中,切音不一,有谓角音者,有谓徵羽合音,有谓商角合音,溯其源,是黄钟宫音曲也。余故以是操译成五法,以下各均详明,先须存熟是操之音,以后各均,点点皆周,所不同者,弦与徵位,俾学者,可知取音用位,自有一定之陈法也。曲义详内篇。小侃陈听松跋。

《雅斋琴谱业集》:

清奇幽畅,圆润可爱,此金陵派也。(转载砚田山房后记)

《平沙落雁》小标题

《立雪斋琴谱》:(作“雁落平沙”角调)

一、万里微茫 二、江涵秋影 三、栖宿平沙 四、警尽不定 五、扑落江皋 六、余音娓

娓 七、尾声。

【《平沙落雁》歌词】

《立雪斋琴谱》 第一段 万里微茫

鸿雁来也楚江空,碧云天净。长空一色,万里动微茫,江涵秋影。

第二段 江涵秋影

江涵秋影,风潇潇,送旅雁南归。只见那一双双封,摆列头着字样儿在天际。数声嘹唳也,不胜怨,谁知。

第三段 栖宿平沙

楚江秋老,萧疏两岸芦花。和那千树丹枫,一轮明月,的也风波荡漾,吹动雁行斜。又见雁行儿背流霞,向那水云落下。呀呀的渐离的云汉路,而共立在那平沙。相呼唤也吱喳,无羁绊的也堪夸。

第四段 惊飞不定

夜深人静也,底事又惊飞,栖止不定。只听哑哑的也一声清,扑扑的乱攘波影,纷纷的嘈杂也恁悲鸣。想只为江枫渔火相近了芦湖,

怕受人机矰。故不辞劳顿也,冥然避戈腾。

第五段 朴落江皋

试看他飞上云端,扰扰攘攘,只在空际回旋。猛可的又群然一声划剌江皋。乍静也。却又哀鸣转高。声声也嗷嗷,以诉说劬劳也,怆然封月哀号。

第六段 余音娓娓

数声急骤,乍因何事侜张,却又从容作软商量。鸣声渐缓,余音娓娓,直数到月移砧断,漏尽更长。

尾声

孤客不堪听,最可怜山高月冷。

《雅斋琴谱业集转载青箱斋》 第一段

平沙水云,似轻烟惨澹斜曛。秋戽冬临,芦花乱纷纷,孤雁离群。

第二段

飞落江东,近西洲蓼花正红。问取恁孤鸿,寄音书,可也千时能通。那时节,与他相会书中。

第三段

古琴曲平沙落雁 古琴曲平沙落雁 古琴曲《平沙落雁》赏析

烟水蒙蒙,一天潇洒西风。游子飘蓬,瘦减好形容。听疏钟也听疏钟,咽寒蛩,铁马风,扰得人心忡意忡耳边忡。奈何奈何也,目断飞鸿。忆云山,阴隔千里,寄音书,却也难通。

第四段

音信难通,音信也难通。远隔湘江,怅秋容枫叶红。送舟风,浪迹萍踪,人未逢。怕看那云重,说什么归鸿。相逢梦中,相思无穷。到如今,泪洒寒江西风。

第五段

带月也披星,南往悲鸣。千万里衡阳,衔芦花,宿柳岸,异国飘零。向蒹葭水汀,汉孤伶。饮也啄也呵,前生定,望寒北,又各一方泪淋。

第六段

冒云衡云,排空阵纷纷。忆别时,见花飞暮春。到如今,雨雪音信无凭,有恨难伸。

尾声

【典籍评价】

逸士胸怀鸿鹄之志《平沙落雁》

据说《平沙落雁》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古琴曲,现存的琴谱就达五十余种。与其他名曲不同,《平沙落雁》的背后,并无脍炙人口的掌故。

《平沙落雁》最早的版本载于明代崇祯七年(1634)刊印的《古音正宗》。《古音正宗》这样解题《平沙落雁》:

“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

士人的隐逸,根据其价值取向,大致可分为儒之隐和道之隐。前者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天下有治则进,天下无道则隐。儒之隐者大都抱有“兼济天下”的抱负。而道之隐则无任何功利目的,通过遁世来使心灵获得最彻底的明澈和宁静。对于那些既有从政经历又有隐逸经历的人来说,其隐逸分为仕前隐和仕后隐,即先隐后仕和先仕后隐。《平沙落雁》所表现的“逸士心胸”中的逸士,虽身处隐逸之地,犹胸怀“鸿鹄之志”,应属于儒之隐和仕前隐。

真正做到彻底的隐逸,谈何容易。自古以来,象陶渊明、谢灵运一样纯正的逸士少之又少。古代大多数的逸士,或为世情所困,或因言获罪,最终归隐山林,潜居幽庐,也许不过是为世人做出的一种姿态而已。他们表面上超脱,但内心里也许从未平静过。

从这个角度来看,《平沙落雁》的曲中之音和曲外之意,包涵了对怀才不遇而欲取功名者的励志,和对因言获罪而退隐山林者的慰藉。

“山到衡阳尽,峰回雁影稀。应怜归路远,不忍更南飞。”由干古人地理思维的局限性,误以为雁到衡阳不再南飞。当北方天气转冷,雁阵南行,南方则秋风送爽艳阳高照。旷野平沙,芦苇丛丛,常常引来雁阵栖宿。好一幅秋雁戏沙图。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5851/727620591759.html

更多阅读

历届世界气候大会简介 落雁岛 落雁岛-简介,落雁岛-自然气候

落雁岛位于武汉东湖风景区磨山景区旁,是武汉东湖风景区中几大景区之一。落雁景区水域面积以团湖水域为中心,陆地面积以沿岸半岛、坳谷和岗地相间为主,以湖泊岛屿为辅,沿湖水生湿地植物十分丰富,陆地植物种类繁多,最具观赏价值的古树名木群

沈落雁 沈落雁 沈落雁-人物生平,沈落雁-话说落雁

沈落雁,黄易《大唐双龙传》中瓦岗军的首席军师,出生富户,深谙兵法、谋略之道,亦是名武功高手,家传“夺命簪”乃必杀绝技。是“蒲山公”李密的心腹大将,并且筹划计谋助李密成为瓦岗军共主。人如其名,具有沉鱼落雁之姿,却是智谋过人、擅使手段

落雁沙 落雁沙 落雁沙-定义,落雁沙-?出现影视

传说中的一种含有剧毒的毒药,无色无味,多用于毒害内力深厚的武林高手,常出现于武侠小说、传奇故事,影视剧中。落雁沙_落雁沙 -定义传说中的一种含有剧毒的毒药,无色无味,多用于毒害内力深厚的武林高手,常出现于武侠小说、传奇故事,影视剧

声明:《古琴曲平沙落雁 古琴曲平沙落雁 古琴曲《平沙落雁》赏析》为网友扶摇直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