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否“废除伪科学”的争论越来越离谱,一言不合双方差点上演“全武行”。继去年12月16日的辩论无果而终之后,12月28日下午,凤凰卫视第二次举办“废除伪科学”辩论,节目录制现场却发生一幕闹剧。随着节目的进行,火药味也越来越浓。围绕什么是“科学”,什么属于“伪科学”,双方嘉宾和观众各执一词,有嘉宾发言时,本方热烈喝彩,对方则起哄吹口哨,喝起倒彩,有的观众甚至起身互相厉声指责。何祚庥院士担心现场混乱,自己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护”,临时决定退出。
是否需要“废除伪科学”,我至今为止很难作出准确的判断,但我清楚地知道,要让一方观点占上风,能为更多的人接受,依靠的不是武力和强权,而是各自的观点在意见的市场自由博弈,通过举事实、摆道理,通过理性的辩论,为自己争取越来越多人的认同。正如霍姆斯所说:“人们所欲求的最高的善,最好是通过观念的自由交易来实现。检验真理的最好办法,是让思想的力量本身在市场的公开竞争中获取承认。”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能做到如伏尔泰所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对于观点与意见的争论,武力与强权的介入,是不可能让人信服的。
然而,不幸的是,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云集的辩论会上,无论要求“废除伪科学”一方,还是捍卫“伪科学”概念的一方,都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礼节和克制,他们言语过激,行为失礼,缺少宽容!一旦无法说服他人,就想通过压制、甚至辱骂来征服对方。
这种在意见市场不宽容的表现,其实与我们的文化有莫大的关系。中国古代虽然有“和为贵”的说法,但其实多半是在利益均沾之下“和稀泥”的代名词,对于思想之争,中国文化大多是用强权来一统思想,以确立正宗的传统。中国思想之争,往往蕴涵着强权之争,谁能得到统治者的认同,谁就借助于权力和武力来征服其他流派,确立自己大一统的地位,这一传统上承秦初“焚书坑儒”、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下接清朝“文字狱”。至当代,进入议会民主化程序的韩国与中国台湾地区,其议会上议员一言不合便拳脚交加,经常上演“全武行”,与这种文化的浸润关系颇深。
除了文化基因外,辩论会差点上演“全武行”便是现实中权力干涉意见的延伸。在一些地方,不用说在法律、政治和经济等宏大叙事意见的争论上,政府机关经常一锤定音,不容争辩,就连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观点之争,政府机关也喜欢出面进行干涉,充当思想的法官,更有些人喜欢在争论不休时,抬出官府衙门的“神”来确立自身的正统地位。这种权力经常干涉思想之争的恶例,当然会将这种思维惯例延伸到那些没有权力在场的场合,他们无法借助于权力就只好借助于辱骂与暴力,即使所谓的“高知”也不能免俗。
胡适先生曾说:“宽容有时较之自由更为重要。”这是他在年界花甲时目睹思想争论相互攻讦的肺腑之言。今天,我们在这里要重申的是“宽容有时要比意见更为重要”。要用意见说服他人而不是用强权和暴力来压制他人。这当然需要每个人从修身养性、培养思想自由的理念做起,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净化我们的文化和制度环境,让我们的民族培养宽容精神,让权力受到制约,不能逾越其边界而介入思想之争,在科学界尤其应身体力行。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