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均做四面平的长方形结体,若是忽略了龟足,底面亦安心板,则可上下倒置使用无碍。本文的重点,不是这件2012年纽约佳士得的拍品,而是已经引起圈内热议的,即将分别于纽约佳士得和香港苏富比上拍的两件黄花梨“八面平”方凳。9月17日纽约佳士得的这件,是黎氏珍藏,凳面镶硬板。47厘米高,45厘米见方。
方凳四面看边打洼,两侧委角线。凳面落膛镶板,着地处设龟足,若有若无。

底枨的委角线犹在,说明这凳子保存较好。
线脚在此处汇集,修出弧面。 另一只方凳,则是香港名家蒋念慈先生经手,叶承耀医生珍藏的霸王枨方凳,也将于10月初上拍香港苏富比。
“八面平”的造法与上例如出一辙,只尺寸略小,却恐不够结实而加了霸王枨。两只方凳由于霸王枨的取舍而呈现出迥异的风貌,却是同样的精彩。姑且不论拍卖价格的高低,形态上固然各有千秋,审美上难分高下。藏者性格使然,各取所需繁简由心。
叶医生的这只方凳,虽然特别,却非孤例。这种凳子首次出现,是安思远先生于1970年著述的《CHINESE FURNITURE》中,收藏家Charlotte Horstmann拥有的一只红木方凳,没有龟足,得自于香港。尺寸上与叶先生的极为接近。
2003年秋,纽约苏富比上拍了一对黄花梨制作的方凳,龟足完整,仅以7200美金成交。
2007年的纽约苏富比秋拍,一只架几案和两只方凳的组合拍品,应该不是黄花梨木所制,而是浅色软木的。
其后的2009年,英国收藏家FLACKS于纽约举办的展览上,展出过一对这样的方凳,皮壳老辣,材质不明。另有一对楠木所制的四面平方凳,各个面镶了圈口。
上述几例是能查到的相关“八面平”霸王枨方凳资料,它们有着相同的造型,以及相同的装饰线脚特征。这种线脚,在江南地区的中晚期家具上,时有出现。打洼委角于四角交圈处,以弧面衔接,既巧妙的消去锐利之感,又合理的保护尖角处不易损坏。所谓大道至简:看似无工,实则无处不工,质朴简约中,展露不经意的玲珑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