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章 我读《道德经》第四章

我读《道德经》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笔者字面理解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道” 就像一个硕大无比的容器,但它里面所蕴涵的内容,其运用的领域却是用之不竭的。

渊兮,似万物之宗。

他来自于万物的内在本质博大精深,就像是万物发源的根源。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在人类的认识过程中,要不断消磨认识的锋锐部分,消除各种认识的意见分歧,融合各种观点的光辉,最终形成共同的观点。“道”客观存在,但在人类的认识过程中却又深奥莫测。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我们不知道“道”是怎样产生的,好像是在天地形成之先(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笔者感悟

按照老子所处的年代,当然不知道“道”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即便是今天,人们也是在推测宇宙的形成年代。到如今知识的力量仍然在激励着人们不断的探索发现新事物,不断调和各种学派的认识分歧,最终得出科学的结论。人们追求万物的奥妙是永远不会停止的。

老子在这一段里,把“认识论”阐述得淋漓尽致。万事万物远远早于人类就已经存在了,这就是“道”。人类在不断与恶劣的生存环境斗争的时候,开始是被动的认识自然的表面现象,这就是“名”的产生过程。当“名”发展到一定准确程度的时候,随着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把这些“名”归纳总结,就产生了“科学知识”。于是人们用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开始主动更深层次的探索自然奥秘。又有新的“名”产生,随着认识的进一步加深,更新的知识又将诞生。在人类的认识过程中,会不断消磨认识的锋锐部分,消除各种认识的意见分歧,融合各种观点的光辉,最终形成共同的观点,换言之就是不断的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的过程。这就是人们探索自然、认识自然的过程。老子的观点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是一致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贯彻于认识论,即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级阶段和科学形式。是关于认识的本质、来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理论。其基本原理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即实践论。它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认识路线,认为认识从实践中产生,随实践而发展,认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践,认识的真理性也只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证明;认为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辩证过程;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物质与精神、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多次反覆;社会实践的无穷无尽决定了认识发展的永无止境。

道德经第四章 我读《道德经》第四章

正如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所说:“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6551/46845011138.html

更多阅读

我和僵尸有个约会4——上古神器第四章 新我和僵尸有个约会

第四章:追寻马家血脉2 马灵儿疑惑地看了看马小玲,便转过头:“现在当务之急是和况中堂将军汇合收服神龙,你们要去看看吗?第四十一代传人!”一股莫名的怒火从马小玲心中升起:“去就去,我还怕你不成?天佑,我们一起去看看!”况天佑点点头,看向马灵

《长话短说中国史》第四章商朝历史很靠谱1 燕子:商人的图腾

《长话短说中国史》第四章 商朝历史很靠谱夏朝讲完,我接着讲商朝。如果说第一王朝夏朝的历史还是朦朦胧胧、带有很多传说成分的话,商朝的历史就要靠谱多了。因为,我们发现了商朝的文字,而且,还读出了其中不少文字的意思。这种文字就是大

声明:《道德经第四章 我读《道德经》第四章》为网友几度失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