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创新创业 对开展高职学生创业式教育的思考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 对开展高职学生创业式教育的思考
摘要: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与教育是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需求变化的需要,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因此,大学生创业能力教育、最新创业项目教育是时代的要求、祖国的呼唤。作为高职院校,理所当然地要探寻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创新意识,迎接新世纪挑战。
关键词:高职高专;创业教育;创业意识;大学生创业
1.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可以说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着眼于科技知识资本转化的一种教育行为。这一概念是在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正式提出的。关于创业教育的内涵目前国内外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界定。美国著名的创业教育研究机构考夫曼基金会对创业教育的定义是,创业教育是这样一种过程,它向被教育者传授一种概念与技能以识别那些被别人忽视了的机会以及当别人犹豫不决时他们有足够的洞察力与自信心付诸行动;美国百森商学院的蒂蒙斯教授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应当着眼于为未来的几代入设定“创业遗传代码”,以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创业—代作为其基本价值取向;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创业教育是创新就业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它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价值取向的教育,是高校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2.加强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21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社会需要大学生创业者。创业素质对创业者的成败起着决定作用,它不仅有助于创业者明确创业目标,积极把握创业机遇,进行有效的创业决策和将创业计划付诸实施,而且有助于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战胜各种挫折、解决各种问题、增强心理素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势在必行。
当前的就业形势要求更多有条件并具备一定创业能力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创业之路。既可以为自己寻找出路,同时也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要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能自主创业的、最新创业项目创新型人才。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总的来说,创业教育课程还没有形成学科体系,课程设置较为单一,缺乏学科的严谨性和系统性。从实践来看创业教育课程模式缺乏实践性、创新性。
3.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的模式
3.1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培养自主创业的精神
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是创业教育得以实现的关键。学校在制订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时,要结合专业来介绍创业理论、创业技能、创业案例等,进一步优化课程建设。我们应首先从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课程性质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出发,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这样有利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其次,在教材建设上适应创业教育的要求,与地方经济建设相一致,将新知识、新技术及时纳入到教材之中,体现创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创新性。另外,可以根据创业教育的特点,实行弹性学制,以鼓励创业素质高的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创业实践。
3.1.1引导大学生强化创业意识
大学生创业意识是指大学生根据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所引发的创业动机、创业意向或创业愿望。创业意识是创业的先导,它构成创业者的创业能力,由创业需要、动机、意向、志愿、信念等组成,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驱力。因此,对于每一个希望创业的大学生来说,增强创业意识,就要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具体做法可以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开展启蒙教育,把创业启蒙教育列进入学教育与专业教育计划,帮助新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与自身特点,提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唤醒其创业意识,点燃其创业热情,做好自我谋职、自主创业的精神准备。
3.1.2引导大学生掌握创业知识
大学生要创业,要真正实现创业目标就要有过硬的本领。创业者要想成功创专业知识对于创业者确定创业目标有直接作用。要想在某一领域开展创业活动,就必须深入了解该领域的活动及发展规律。掌握的专业知识越多越深,创业活动就越能有效地开展。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一定要学好专业知识。只有具备了深厚的专业知识与广博的非专业知识,才能正确分析形势,认清事物的发展趋势,把握全局,最终实现自己的创业目标。
3.1.3引导大学生培养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大学生创业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创业能力是一种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与创业的成败直接相关。大学生创业应着重培养和提高以下三个方面的创业能力。一是提高开拓创新能力。二是提高组织管理能力。三是提高人际协调能力。
3.1.4引导大学生提高创业心理素质
创业是艰苦的,不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而且还有失败的可能,所以在创业过程中拥有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十分重要。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自觉加强对创业素质的训练与培养,从而正确了解自己,正确认识社会,认识到创业的艰难,形成谦虚、豁达、坚韧不拔的创业心理素质。
3.2利用多种途径,营造校园创业氛围。
良好的氛围是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首先,要把创业教育上升到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分忧的高度上,引起高校领导的必要重视;其次,高校要不断开展创业教育研究。深入探讨创业教育的规律、发展模式和实现途径等。再次,要利用各种学校媒体积极宣传先进经验和成功典型,营造出创业光荣的舆论氛围,对大学生进行创业信念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创业观,从而扩大创业教育的影响。
3.3加强师资的引进和培训,提高创业教育指导水平。
为了使学生能正确地接受创业知识与理论的系统教育,必须建立一支具备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具有职业指导资格和创业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目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的短缺是高校实施创业教育应迫切解决的问题。为此,学校一方面要应切实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职业生涯指导师的认证培训;另一方面,高校基于自己的办学条件和所处教育环境,可以采取专兼结合、校企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建设方式,并根据实际情况聘请当地创业成功人士和企业家定期或不定期到学校演讲,最终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理念先进、充满创业教育激情、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来为创业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4开展校园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创业技能。
设立大学生创业中心、大学生创业园等,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适当的场所和条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践锻炼,提升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创业中心管理部门招就处为通过了创业计划评估的学生提供资金帮助以及咨询服务,并在创业实践基地设立配套的风险投资基金,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来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开展诸如“大学生创业教育”为主题的经济文化艺术节、商业文化周、创业沙龙、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业模拟大赛等活动,形成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切实提高学生创业技能。
参考文献
[1]【美】卡尔·j.施拉姆.创业力【M】.王莉,李英,译.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童盛强.试论大学创业教育叨.特区经济,2004,(11):151.
[3]徐华平.试论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4,(2):70-7I.
[4]罗美萍.中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时策田.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2):74.77.
作者简介:原媛 ,女 ,出生于1978年11月23日,2002年毕业于齐齐哈尔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所学专业是汉语言文学。2002年7月参加工作,大庆职业学院人文科学系教师,职称讲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6651/874461686388.html

更多阅读

创新创业的心得体会 关于创业的心得体会

创业精神是一种理念,这种理念贯穿于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大胆走向社会、自主创业。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包括课程设置、实践活动、教学体制改革、教育评价模式的改

农民工回乡创业政策 回乡农民创新创业故事

有志不在年高,成才不问出处,创业的路径又岂有高低贵贱之别?看看那些回乡创业的故事,感受他们勇于创业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回乡农民创新创业故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回乡农民

浅谈会计问题的思考 浅谈高职学生干部工作能力培养的思考

摘要: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成分,而学生干部是管理开展的重要力量。在学生干部的参与下,学生可以实现自我教育与管理,以形成自我学习和生活的状态。文章结合现有高职学生的特点,针对当前高职学生干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高职学生

声明:《高职学生创新创业 对开展高职学生创业式教育的思考》为网友风雨都扛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