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负荆请罪
廉颇是赵国著名的将领,为赵国的国事安定做了重要的贡献。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一书中,讲诉了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而负荆请罪更是用了大段的文字来讲述故事的来龙去脉,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负荆请罪雕塑
蔺相如之前是宦官缪贤的门客,后来被缪贤推荐给赵惠文王作为赵国的使者,带着和氏璧出访秦国。蔺相如不辱使命完成了任务,并且毫发无伤的完璧归赵。在这次事件中,蔺相如给赵惠文王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后来,在渑池会战中,面对强大的秦国,蔺相如表现的无所畏惧,处处维护赵惠文王和赵国的形象。渑池之会中,赵惠文王被蔺相如机智的才能所折服,于是封蔺相如为上卿,官位与武将廉颇同高。
廉颇得知后,心中百般不服气,他认为蔺相如一介文人,动动嘴皮就能换来高官爵位。加上,蔺相如之前还是宦官缪贤的门下客,想到这一点更是气愤不已。想到自己,常年带兵打仗,靠的都是勇猛杀敌才换来今天的成就,于是廉颇处处给蔺相如难堪。蔺相如知道廉颇的想法,也不与他争辩,反而见了廉颇就绕道而走。甚至装病在即不去早朝,避免和廉颇的正面冲突。蔺相如的门下看见蔺相如如此的害怕廉颇,心中很是愤懑。蔺相如将廉颇和秦王对比,告诉门下说,自己连秦王都不害怕,怎么会怕廉颇呢。自己绕着廉颇走,就是不想和他有冲突,现在秦国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自己和廉颇镇守赵国,要是和廉颇闹不合,吃亏的就是赵国了。门下们都被蔺相如具有远见卓识的想法所撼动。不久之后,这段话传入了廉颇的耳中,他认为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便背上荆条前去蔺相如府中请罪,随后俩人成为莫逆之交。
在这个故事中,蔺相如胸怀宽广并且具有远见的眼光,被后人称颂;而廉颇更有知错就改的精神,在他身上将大将之风的气魄展现的淋漓尽致。
廉颇的品格
廉颇是赵国著名的将领,因为骁勇善战而备受赵惠文王的重用。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可以看出廉颇具有大将之风,在军事方面有很卓越的成就。
廉颇(右)和蔺相如雕塑
在渑池之会中,虽然重点突出的是蔺相如随机应变的聪明机智,但是从侧面也能体会出廉颇深明大义的品格。秦王邀请赵惠文王到渑池会面,赵惠文王知道前去只怕是凶多吉少,但是为了顾及大局,蔺相如便陪着赵惠文王前往渑池。临走之前,廉颇为赵惠文王说,如果君上3个月未回来,那么就会立太子为新君主。廉颇这一做法,体现了他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的品格。
在负荆请罪这一章节的故事中,更着重突出了廉颇知错就改,宽容大度的品格。廉颇因蔺相如在渑池之会后,拥有了与自己同高的地位,廉颇很是介意,并且处处给蔺相如难堪。蔺相如知道廉颇的想法后,处处避让廉颇。后来,廉颇知道了蔺相如的良苦用心,很是自责。第二天,就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中请罪。蔺相如被廉颇深明大义、知错就改的精神所感动。俩人结为刎颈之交共同为赵国的强大做出了贡献。
后来廉颇受奸臣陷害,离开了赵国。楚国的主君,主动邀请廉颇作为楚国的将领,但是廉颇身在楚国,依然心系赵国,这体现了廉颇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廉颇的故事深受后人的称颂,廉颇虽然是一介武将,但是他强大的责任心和爱国心一直为世人所传唱。
廉颇怎么死的
廉颇享年85岁,最后在楚国寿春寿终正寝。廉颇一生最辉煌的时刻,莫过于在赵惠文王时期。因为骁勇善战,被赵惠文王所重用,廉颇也不辱使命,多次出战都凯旋而归,鼓舞了赵国人民的士气。
廉颇画像

赵惠文王登基不久,齐国和秦国的势力最为强大。秦国想要吞并其它诸侯国,秦王多次进攻赵国,赵惠文王派遣廉颇前去迎敌,廉颇英勇好战屡次击败秦军。后来,赵国、韩国、燕国、魏国共同讨伐齐国,齐国败于四国军队之下。后来,廉颇率领赵国进攻齐国,攻取齐国阳晋领地。赵惠文王很是开心,将廉颇封为上卿,以示夸赞。
廉颇不仅骁勇善战,拥有高超的作战精神,除此之外,廉颇拥有高尚的品格,比如深明大义、知错就改以及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都是廉颇身上的闪光点,为后人津津乐道。
廉颇知道蔺相如的远见卓识,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自己目光太短浅了,为了获得蔺相如的原谅,廉颇光着膀子,背上荆条就到了蔺相如的府上。蔺相如被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打动,随即,俩人成为莫逆之交。
后来,廉颇受到朝中大臣陷害后,几经辗转到了楚国,楚国主君非常重视廉颇,任命廉颇为将领,但是廉颇依然心系赵国,但是廉颇终未如愿,病逝于楚国寿春。后来,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记载了廉颇的生平,关于他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
廉颇评价
后人知道廉颇的故事是通过司马迁所著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一章节出自于《史记》一书。里面记录了战国时期赵国的故事,主人公是廉颇和蔺相如。俩人的友情也是因为负荆请罪的故事而建立起来的。
廉颇雕塑
后人司马迁、王世贞等文学家都对廉颇有很高的评价,认为廉颇具有大将之风。廉颇的个性特点,都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所体现。在渑池之会中,重点表现的是蔺相如随机应变的机智,在于赵惠文王分别的时候从侧面也能体会出廉颇深明大义的品格。秦王邀请赵惠文王到渑池会面,赵惠文王知道前去只怕是凶多吉少,但是为了顾及大局,蔺相如便陪着赵惠文王前往渑池。临走之前,廉颇为赵惠文王说,如果君上3个月未回来,那么就会立太子为新君主。廉颇这一做法,体现了他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的品格。
在负荆请罪这一章节的故事中,更着重突出了廉颇知错就改,宽容大度的品格。廉颇因蔺相如在渑池之会后,拥有了与自己同高的地位,廉颇很是介意,并且处处给蔺相如难堪。蔺相如知道廉颇的想法后,处处避让廉颇。后来,廉颇知道了蔺相如的良苦用心,很是自责。第二天,就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中请罪。蔺相如被廉颇深明大义、知错就改的精神所感动。俩人结为刎颈之交共同为赵国的强大做出了贡献。
后来廉颇受奸臣陷害,离开了赵国。楚国的主君,主动邀请廉颇作为楚国的将领,廉颇身在楚国,但是还担忧着赵国的情况。最终,廉颇未能回到赵国,在楚国病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