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 中庸乃幸福之道

  大约40岁以上的人都记得,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庸之道曾被人错误地诠释。其实,中庸是“和谐”、“适度”的一种境界。时隔三十几年后的今天,面对社会上复杂的,形形色色的,家庭的,朋友的,来自心理、生理、人际关系、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的种种矛盾和摩擦而起的许多烦恼和痛苦,若能采用中庸之道处之,你就能逐渐地离开烦恼。多离开一分烦恼,便多一分解脱和自在,自在的程度愈深,烦恼也就愈轻,那就是幸福。

  在生活中,运用中庸之道,凡事要糊涂一点,潇洒一点,度量大一点,风格高一点,不要整天计较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笑,镜子里的你也笑;你哭,镜子里的你也哭。一个人的心境好,就会感到阳光格外明媚,天空更蓝,空气更清新,看见谁都高兴;而情绪不好,山清水秀也视而不见,如果总看到生活中坏的一面,担心这,担心那,心情总是沉重的,总是很难受。
  憨山大师醒世歌中写道: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
  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
  世事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无常;
  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心态平和是一种理性的平和,它的作用超过了一切保健措施和保健品,有了心态平和才能有生理平衡,人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各个器官代谢功能才能进入最佳的和畅协调状态,一切疾病才能减轻、减少。因此,谁的心态平和,谁采用了中庸的方法生活,谁就掌握了健康的钥匙。
  心态平和是一种理性的平和,是人格升华和心灵净化后的境界,是远见、宽容和睿智的结晶。在生活中人要有充分的适应能力,充分了解自己,给自己一个恰当的估计,生活目标要切合实际。在此基础上要多与现实环境接触,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多说赞美他人的话,多做有益他人的事,应该认识到,多交朋友,多交好朋友,使别人感到快乐,才能有利于彼此的往来;在生活中要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不侵犯他人,才能使得他人乐意与你交流;不辜负他人,多给他人方便,与人方便就是与自己方便。
  不难发现,健康老人都有共同的特质,他们必定是心胸开阔、性格随和、心地善良、人际和谐的人,必定是个长寿的人,一个外貌慈祥的人,一个尊贵的人,一个聪明的人。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 中庸乃幸福之道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6751/47115302462.html

更多阅读

当今中国社会最大弊端乃是中庸之道 当今最大的需求

当今中国社会最大弊端乃是中庸之道孙大龙开宗明义,什么是中庸之道。《现代汉语词典》中说,中庸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主张待人接物采取调和折中的态度。在书面语中指德才平凡。而《现代汉语大词典》中,中庸是指待人处

叩两端而执中-中庸智慧 中庸之道的哲学智慧

叩两端而执中来源:一元一国学网作者:安德义中庸智慧,是中华儒家文化的最高智慧,不是见风使舵的折中主义,不是是非不辨的调和主义,不是彷徨光顾首鼠两端的混世主义。中庸,是儒家学说的精髓,是中华哲学的最高境界,是中华民族的最高智慧,是中华文

读论语心得全集;中庸之道的智慧 于丹论语心得全集

读论语心得全集中庸之道的智慧“中庸”强调的是做事守其“中”,既不左冲右突,又戒参差不齐。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作为一种道德观念,它是孔子和儒家尤为提倡的。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人

陈赟:不可能的可能性:中庸之道的内在困厄

本文列入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系教育部重大课题“中外思想史上的政治正当性问题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内容提要:《中庸》第二至第十一章构成了一个整体,它意在探讨中庸之不可能以及如何可能的论题,意在显示中庸之道的内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导读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断句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柳宗元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

声明:《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 中庸乃幸福之道》为网友正能量的女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