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是个“博爱”的人,经常爱屋及乌,宠爱上了卫子夫,跟着就宠幸重用她的亲人卫青、霍去病,后来迷恋李夫人,就给她的三个兄弟加官晋爵。这个性格导致汉武帝的艳遇越多,对国家的危害就越大,正如李夫人带给汉武帝的艳遇,就给大汉帝国带来了不小的灾难。
佳人难再得
李夫人是个不简单的女子,首先她的相貌就很不简单,倾国倾城这个成语最先就是用来形容她的。她生得云鬓花颜,婀娜多姿,尤其精通音律,擅长歌舞,却不幸沦落风尘,成为青楼女子。其次她的兄弟也不简单,大概是家族基因的缘故,她的哥哥李延年也是一位音乐奇才,“性知音,善歌舞”,能填词也能编舞。一天,他利用给汉武帝唱歌的机会,唱出了他自己创作的一代名曲《佳人曲》: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事实证明,《佳人曲》是一则极其成功的广告。广告的直接受众——汉武帝听得如痴如醉,继而产生了购买欲望——“果真有如此美貌的佳人吗?” 他的姐姐平阳公主悄悄说:“延年的妹妹貌美超人!”武帝连忙召李氏进宫,只见李氏体态轻盈,貌若天仙,肌肤洁白如玉,而且同其兄长一样也善歌舞。大概此时,《佳人曲》的唯美词句又回荡在汉武帝的耳边,眼前的美人无疑和广告词所说一模一样,就这样李氏开始了她的宫廷生活,并立刻受到了宠爱。一笔交易就这样完成了。
李夫人死后,刘彻为她流过泪,写过诗,唱过歌,招过魂。许多年以后,和刘彻的牌位一起被供在宗庙里,不是卫子夫,而是李夫人。刘彻一生,唯一觉得亏欠的女人,就是李夫人,所以李夫人的临终嘱托,刘彻一一为她实现。刘髆,后来封了昌邑王;李延年是音乐家,晋升为协律都尉,皇家乐队总指挥;至于李广利,刘彻想封他一个侯。这是刘彻能给李家最好的待遇了,当时有钱叫富,做官叫贵,封侯才是真正的富贵,有自己一块地皮,还能世袭。
李广利西征
表面看来,汉武帝刘彻是因为大宛国拒绝进攻宝马,就发动了一场战争。其实,他还没那么混。刘彻想的是引进大宛良马,用以改良中原的马匹,以便建设一支更为强悍的军团,用来打匈奴。
刘彻给了李广利六千正规军和几万杂牌军——主要来源还是全国各地的罪犯——七零八落,东倒西歪,出玉门关,西向进攻大宛。

李广利没领过兵,他甚至没打过仗。这种无稽的设定在刘彻笔下也不是头一次,卫青、霍去病都是没打过仗就直接领兵,但是李广利没有卫帅的沉稳,也没有霍少的生猛。李广利最大的性格就是没有性格,这个人就像老谁家那个小谁,缺少偶像气质,人格正常,神格没有。
李广利西进走的哪条路不清楚,但是过了罗布泊后,补给就断了。出玉门关后军队里就开始减员,病死,饿死,冻死,李广利领的根本不是军队,连游击队都算不上,像难民。来到发生贸易冲突的大宛边城郁成,李广利的军队,只剩下几千人,饥寒交迫,嗷嗷待哺,还要打仗。
既然到了就打吧,打不打得下来另算,尽人事而已。 没打下来。能打下来他李广利就是神仙了。
李广利把心一横,放弃。郁成这么点小地方都打不下来,还打个屁,撤回去。 二次西征
李广利第二次踏上西征之路。刘彻打这一仗已经不是单纯的为要马了,而是他认为这一仗是民族气节问题,是尊严问题,大宛都打不下来,西域诸国怎么看待帝国。
刘彻打匈奴,我们说应该打,打得好;打两越,打西南,打朝鲜,我们可以说他雄图大略,扩张领土;第一次西征打大宛,我们说他是为了争夺战马这种重要战略资源;刚刚派兵加强西北防御,我们说这是正常国防措施。这些都说得过去,出发点都可以理解,都可以排出足够的理由来解释。可是这第二次西征,为了尊严,为了面子问题——口号很宏伟,形象很高大,代价很沉重。六万军队,十八万预备队,十万头牛,三万匹马,上万头骆驼,连拉磨的驴也上前线了!卫霍当年打漠北决战也没这么豁出去过。这个规模别说当年,放到今天也是国家级总动员了,相当于刘彻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
李广利大军开到宛城,大宛军队出城应战,李广利以弓弩迎接他们。就一波攻击,大宛军退回城里,关城门防守。
接下来就是攻城战了。李广利随军带的工兵派上了用场。这些人是刘彻的参谋们主动送给李广利的,因为之前出使大宛的人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情报,大宛没有井,喝水全靠河水,宛城也是依河而建。李广利命令工兵们把宛城的水源河流挖了,改道。
理论上讲,这一下应该比百万大军都管用,宛城应该马上有反应。可惜里边什么动静都没有。后来李广利得到消息,宛城内有汉人,知道挖井取水——当然这要拜刘彻鼓励大家出西域冒险有关,有留下定居的人。
那没办法,继续围吧,围了四十多天。
宛城终于还是熬不住了,起了内讧。宛城内很快发生政变,贵族们联合起来把大宛王杀掉,提着人头出来和李广利谈判。
宛城人提出的条件是,汉军只要停止围困,咱什么都好说,要马我们给你马;如果拒绝,我们只好拼死抵抗,好马我们都杀掉,你们也甭要了,等康居的援军来到,大家拼个两败俱伤,你们觉得有没有这个必要?
李广利收兵。宛城城门大开,相关人等出来和李广利签和谈协议。李广利立了一个对汉军态度不错的大宛贵族做大宛王,相马师挑了三千多匹马,还签订了一堆什么双边合作框架,互不侵犯条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诸如此类。
打大宛的战争,前后用了四年时间,搭进去将近十万条人命,花的钱就不用说了。结果是换来三千匹马,半路上还死了两千多,到长安的只有一千多匹。当然这一仗有附加影响,不能否认,西域诸国从此不敢再与帝国商队使团为敌。但是十万人命,始终搭进去了。卫青霍去病李广一辈子打过的仗加一起,没有李广利这一次来得多。选自《各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