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介绍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介绍

“同光新政”也就是所谓的“洋务运动”是在中外联合镇压农民起义天平天国的过程中,清政府内部逐渐形成的一批具有买办能力和近代想的官僚和军阀所引导的自救运动。他们在跟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合作的过程中,清楚的认识带了在借助西方势力镇压起义运动之外,还可以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维护自身岌岌可危的统治。这些人就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张之洞图片

在洋务派中,一共有两股势力,这两股势力相互合作才使得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更广扩的发展空间。当然这两方面的势力都是清朝统治者内部的人物,只是分为了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在中央,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是爱新觉罗·奕訢,也就是咸丰皇帝的弟弟,官封是恭亲王。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立后,曾经受命为总署大臣,当然一起受命的还有文祥和桂良,他们两个也是洋务运动在中央的代表。恭亲王在咸丰皇帝驾崩后,勾结慈禧太后,成为议政王,之后借助西方势力企图剿灭太平天国运动,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开始觉醒,组织地方官员等组办军工企业。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在地方则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等人,其中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积极响应朝廷号召,创办了一系列的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修建铁路,同时还建立了北洋水师等等,在洋务运动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洋务运动的主要思想介绍

关于洋务运动的主要思想,贯穿其始终的指导思想是“自强”和“求富”。当然再细化下去,则还有“师夷长技”、“中体西用”这八个字。

洋务运动图片

关于“师夷长技”,它是由魏源首先提出的,也是对洋务派和西方的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的概括,简单说就是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用来抵制西方的侵略。 “中体西用”则是说在洋务运动过程中,洋务派处理中西民族之间的差异以及文化交流时应当以中国为主体,西方为辅助。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介绍

在洋务运动期间,从冯桂芬的“以中国的伦常为根本,学习各国的先进技术为辅助”到薛福成的“取西方的先进科学,用于中国的传统”都体现了洋务运动的主要思想是“自强”和“求富”。

最先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是冯桂芬, 在当时的统治者看来,“体”和“用”是有主次之分的,所谓的主次,就是为中国人之计谋,是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同时,要保持中国的传统文化,保持本民族的特色。也正是因为这一思想,使得中国的资本主义有很大的缺陷,但是也可以说是保持了中华民族的特色,使得中国没有被完全的西化。

在当时社会混乱的社会局面下,能够提出保持本民族的特色这一思想是非常有意义的,尽管它的出发点只是简单的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但是它作为爱国旗号,是被历代中国人所推崇的,当然,关于洋务运动的主要思想——“自强”与“求富”后世人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阐发。

李鸿章洋务运动贡献介绍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一场学习西方科技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涌现了很多代表人物,李鸿章就是其中一个,作为洋务运动在地方上的代表,李鸿章对洋务运动贡献不小,那么李鸿章对洋务运动贡献有哪些呢?

李鸿章图片

首先,洋务运动前期,李鸿章就在地方上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军用工业,目的是为了制造洋枪洋炮,这个做法在之后抵西方列强的侵略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随着洋务运动进程的推进,军工企业需要更多的原材料,资金,所以李鸿章便开始创办提供军需的民用企业,推进了洋务运动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关于洋务运动,不得不说的一个人物就是李鸿章,他是洋务运动在地方上的代表人物,在其开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众所周知,洋务运动兴办了一大批的军需民用企业,这使得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除了军工民用企业的建立,在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还着手建立了轮船公司、修建铁路、建立电报,这一创举使得中国的水陆交通、电讯事业开始迈入近代化,同时还有派遣留学生,设立翻译官和新式学堂。

在中国存在了三十年之久的洋务运动,在李鸿章等洋务派的带领下,使得中国向近代化一步步的迈进。李鸿章对于洋务运动的贡献不仅仅是军工民用企业以及新式学堂等,还有新式军队的建立,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李鸿章一手建立的北洋水军,这使得中国的水上作战水平直线上升。

李鸿章等洋务派的一系类创举,改变了中国的近代文明,也改变了世界,使得中国更早的开始尝试着融入世界。

 1 2 下一页 在本页阅读全文

←支持左右键盘翻页→

关键字:运动 责任编辑:shaozijuan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洋务运动又被称为是晚清自救运动,这场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国洋务派开展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科学技术等,以此来维护封建统治的求富运动。那么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

洋务运动配图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主要是一些标志性的事件。第一是兴办实业,洋务运动采用西方技术进行设备生产,在洋务运动开展时期,一大批实业兴起,如曾国藩的安庆军械所、李鸿章开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等。第二便是开办报刊,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爆发前,国人自己开办了20多种近代报刊,洋务运动时期开办的报刊主要是《申报》和《万国公报》。第三便是开办新式学堂,其中最著名的便是1862年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訢创办的京师同文馆,这个学堂开创了中国近代化教育的篇章。第四是洋务运动时期选派了不少幼童留学海外,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国内也有不少知识分子翻译了很多外国的文献,这些文献对中国人的思想解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便是修建铁路。自从1825年英国建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铁路之后,铁路在经济、政治、军事上起到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认可,于是各国纷纷效仿,都开始大力建造铁路。洋务运动时期,我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观察到这一新生事物后,也深深地被它吸引。他们积极上书,要求建立铁路,虽然多次被驳回,但是他们的建议推动着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

洋务运动与甲午战争的关系

洋务运动与甲午战争都是发生在晚清时期,在洋务运动开始的时候清朝刚刚从鸦片战争从清醒过来,正处于战争后的喘息阶段,这个时候从西方延伸过来的文明和科技对于清朝来说十分的重要。而洋务运动后甲午战争的出现却又让大清再次沦为半殖民地的状态,或者可以说在此之后清朝灭亡的速度更加快了。那么洋务运动与甲午战争是什么关系呢?

甲午战争历史图片

洋务运动与甲午战争的关系还要从六七十年代说起,那个时候洋务派正在模仿西方国家,而洋务运动也进行的如火如荼,很长时间内清朝出现了比较积极的假象,但是其实根源上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而洋务运动后甲午战争也就要爆发了。

有人说日本国内的那次维新运动和洋务运动很像,但是说起来这两次事件从根本上是完全不同的,以至于后来出现了日本经济国力飞速发展,而清朝却始终原地踏步的局面,这样一来两国之间的战争迟早会爆发,而洋务运动与甲午战争也扯上了关系。就是由于洋务运动没有改变大清的性质,这才促使甲午战争的爆发。洋务运动中在学习西方国家的时候只是学到了表面而没有看到精髓,也可以说甲午战争的爆发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洋务运动与甲午战争一先一后的出现,主要还是因为清朝政治十分的混乱,而且官员之间争斗不断,表面上看上去像是繁华不已,其实不管是国防军事还是经济上内地里都是十分的不堪一击的。

对洋务运动改革的反思

关于洋务运动改革的反思,就是通过考虑的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然后从中吸取教训,获得经验。首先,洋务运动是一场自救运动,是作为封建统治者的清王朝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而展开的。所以导致它失败的原因如下:

洋务运动图片

一、洋务运动并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根基,它具有一定的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西用”,也就是说洋务派想要在不改变中国封建统治的基础上达到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

二、洋务运动中的“洋务”两个字主要指的是西方的大机器生产,也就是说它依靠的是外国的技术,这使得洋务运动在技术层面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就自身利益考虑,西方列强也不会希望中国真正的富强起来,所以洋务派的一系列活动只会加剧外国对中国的侵略。

三、千百年来都没有根治的封建统治内部的毒瘤,也就是统治者内部的腐败,不可能因为学习西方的机器制造就彻底根治,相反,因为采用大机器制造,发展了民族资本主义,反而使得封建统治内部的贪官污吏有机可乘。也就是说洋务派在企业管理方面具有腐朽性。

以上就是对洋务运动改革的反思,从中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在不改变中国的传统的封建制度的基础上,想要走资本主义路线,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从而走上富强之路是行不通的。当然在革除封建统治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

上一页 1 2 在本页阅读全文

←支持左右键盘翻页→

关键字:运动 责任编辑:shaozijuan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6851/505123314713.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桐城派及其代表人物述评作者:杨怀志来源:桐城派研究网

桐城派及其代表人物述评安徽是古文化大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术界有人以区域划分,把安徽省分为三个文化圈,即淮河文化、黄山文化和桐城文化。从文化内涵上说,淮河文化和黄山文化内容繁富,门类诸多,淮河文化有以老子为代表

心理学派 心理学学派和代表人物

19世纪60年代,内容心理学在德国产生。内容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费希纳和冯特。费希纳(1801—1887)的心理物理学是关于身心之间或外界刺激和心理现象之间的函数关系或依存关系的严密科学。这是一门介于心理学和物理学之间的独立学

声明:《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介绍》为网友退却了浮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