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苏洵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的生平简介

  苏洵简介

唐宋八大家苏洵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的生平简介

  苏洵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的父亲,苏洵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下面让我们看一下苏洵简介。

苏洵像

  苏洵的文章很有批判色彩,让人读起来感觉有一种一针见血的味道。苏洵小时候并没有认真读书,直到二十七岁的时候才认真读书。

  苏洵的父亲是四川的一名官员,苏家算是一个诗书礼仪之家,苏洵虽然生在诗书礼仪之家,但是并不喜好读书,一直是留恋于玩乐之中,后来苏洵的妻子和母亲先后去世,苏洵开始认识到人生的短暂,认为要抓紧时间学习。

  苏洵在平常的散漫学习中也写过一些文章,在二十七岁的时候,他打算开始认真读书。他拿出自己以前写过的旧稿,读过以后,觉得自己写的太差劲了,就将这些稿件全都烧了。烧了稿件以后,他投入到了学习中。

  虽然在二十七岁以前他学习不认真,但是他一学习起来是非常认真的,有关于他的一个故事说明了他的认真程度。他的妻子见到他因为读书而没有吃早餐,就将一些粽子和白糖端到了书桌上,放下后就走了。

  而苏洵却将砚台里的墨汁当成了白糖,用粽子在墨汁里蘸起来,直到他的妻子再回来的时候,才发现苏洵的嘴上满是墨汁。从这个故事重可以发现,苏洵读书已经到了入迷的程度。

  苏洵后来果然靠着自己的勤奋成为了当时的文学家,并且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苏洵是大器晚成的代表,苏洵简介告诉人们,只要能够静下心来学习,就会有一番作为,不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

  苏洵妻子

  苏洵妻子程氏,是苏轼和苏辙的母亲,虽然在当时,女性的地位并不高,但毋庸置疑的是,她对“三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毫不夸张的说,苏洵、苏轼、苏辙能占据“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个名额,程氏的功劳不可磨灭。

苏洵家人剧照

  程氏是大理寺程文应的女儿,当时的程家是一个名望大户,程氏从小就生活在富足的环境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对经文史实也有一定的了解。在程氏18岁的时候,嫁给了19岁的苏洵,成为苏洵的妻子。当时的苏洵并不喜欢读书,整日游山玩水,不仅不挣钱养家,更不思悔改,不图上进。程氏多次苦劝终未果。直到有天,苏洵游玩回来后,发现程氏在教儿子读书,这使得苏洵十分羞愧,也间接促成了苏洵发奋读书。

  苏洵妻子程氏看到丈夫幡然醒悟,自然非常高兴,她用自己的行动支持着丈夫。不仅把琐碎的家事治理得仅仅有条,更是经营织物生意,补贴家用。程氏的贤惠使苏洵可以专心攻读,终于在散文、论文中取得了极大的造诣。

  程氏不仅持家有方,更是能够教书给自己的孩子,这在古代妇女中是很难得的。苏洵妻子并不是没有文化的小家姑娘,而是在富足大家庭中受过教育的人,虽不能说饱读诗书,但也是能拿得出手的,因此她可以在苏洵游山玩水时教孩子识字读书,在苏洵发奋读书时相夫教子。所以,苏洵、苏轼、苏辙的成功,有一部分是来自程氏的功劳啊!

推荐阅读北宋文学家苏洵简介1/2 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苏洵散文

  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擅长散文,苏洵散文具有鲜明的观点,引用的论据很有说服力,笔风犀利雄健,观点明确独特,被欧阳修、曾巩等大师大加赞扬,也被后世铭记学习。下面介绍几个比较著名的苏洵散文。

苏洵雕像

  《送石昌言使北引》在艺术和思想的层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是写给即将分手的朋友的赠别,称为“赠序”,这篇文章又不同于普通的赠序,通过回忆描写了与友人的情义,在如述家常的文字中表现出了两人真挚的情谊。再通过二人的成长轨迹,即表现了苏洵本人对人生的看法,又表达了他对友人的赞美和敬仰。这篇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段的“赠序”,成为当时的一大杰作,也是苏洵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木假山记》是苏洵的另一力作。虽然题目是“木假山记”,但这篇文章绝不是局限于描写木假山的制作过程,也没有刻意得去赞美雕刻艺术。苏洵通过木假山,抒发了对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情怀。苏洵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对知识分子抱有崇高的敬意,但在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地位并不高,有的人甚至被无端毁掉。苏洵借树木的遭遇,批判了当时的社会,但又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立品格,不卑不亢、刚正不阿,这正是苏洵对自己品德的写照。

  苏洵散文还有很多,从以上的两篇简介中,可以看出苏洵是一个独特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在古文界独树一帜,对后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苏洵二十七始发愤

  说起苏洵,很多人都知道苏洵二十七始发愤。对于一个生活在宋代的人来说,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去学习确实有点晚,相传苏洵从小不喜读书,生活在衣食无忧的家庭中的他,最大的乐趣就是游山玩水,加之他小时显出优于同龄人的聪慧,更是不将读书放在眼里。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苏洵二十七始发愤呢?

苏洵雕像

  一个原因来自他的夫人。苏洵的妻子程氏是大家闺秀,学过诗书,她终日劝谏苏洵好好读书,但苏洵并不知悔改,于是程氏自己教孩子们认字读书。苏洵看到程氏对孩子们的管教,又想到自己的顽劣,渐渐意识到如果自己还这样不思进取,将来是要被孩子们耻笑的,他这才考虑起自己的学习来。

  直接让苏洵二十七始发愤的事件,发生在他的母亲去世之年。奔丧的二哥让他写一些文章来赞美一下游览过的名川大山,但苏洵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如何才能将肚子里那些壮丽景色写到纸上,看着焦急的弟弟,二哥让他编写苏家族谱。在编写的过程中。他看到祖先的事迹,不觉羞愧难当,这才拿起书看了起来。

  后来,苏洵多次赶考失败,愤懑的他看了自己以前写的文章,一气之下将它们焚烧殆尽,下决心要好好读书,写出真正的好文章来。这就有了苏洵二十七始发愤的故事。

  苏洵从一个顽劣的少爷变成享誉后世的文坛巨匠,周围的人给了他很大的鼓励,他自己也付出了很多努力,可见只要想成功,无论什么时候踏出第一步都不会晚。

推荐阅读北宋文学家苏洵简介2/2 首页上一页1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6951/795085453169.html

更多阅读

百家讲坛—唐宋八大家康震主讲 百家讲坛康震李清照

一、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苏轼、苏洵、苏辙 父子三人称为三苏)、王安石、曾巩。二、唐宋八大家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简介 唐宋八大家个人简介

八年级的女儿问我唐宋八大家的一些情况,我一知半解。遂查阅资料,整理如下,供需要者查阅。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韩

“文起八代之衰”——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

【“文起八代之衰”——唐宋八大家】在唐贞元和时期,韩愈、柳宗元崛起,掀起古文运动,使得唐代的散文发展到极盛,一时古文作家蜂起,形成了“辞人咳唾,皆成珠玉”的高潮局势。而到了宋代则以欧阳修为魁,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

唐宋八大家最早由谁提出的? 情感营销最早由谁提出

“唐宋八大家”是对我国唐、宋两代八个著名散文家的合称,他们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最初将这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是明初朱后的《八先生文集》,后来唐顺之在《文编

声明:《唐宋八大家苏洵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的生平简介》为网友双瞳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