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股市 晚清民国三次股市崩溃:买橡胶股不知橡胶为何物

  过去一周,我国哪里最“疯狂”?答案是股市!感觉没去炒股都不好意思跟人聊天。但股市有涨就有跌,有大泡泡就有崩盘之时,大起大落才是股市的常态。这种“大起大落”在新中国成立前的近百年中屡见不鲜。让我们回顾一下晚清民国的三次股市大崩溃,以为镜鉴。

  炒股者从不问公司业绩好坏

  早在1860年代,洋行股票就开始在上海问世。之后,在洋务运动的驱动下,第一只华商股票—轮船招商局于1872年底开始交易。接下来,江南制造局、开平煤矿等现代工业企业、矿业企业相继发行股票。

  正如1882年9月2日的《申报》所评论的:“今华人之购股票者,则不问该公司之美恶,及可以获利与否,但有一公司新创、纠集股份,则无论如何,竞往附股。”就是说根本也不管你公司是干什么的,是蒸蒸日上还是面临倒闭,总之你敢发我就敢买。

民国股市 晚清民国三次股市崩溃:买橡胶股不知橡胶为何物

  于是大起大落的刺激来了。1883年10月,对矿业股票的过分投机导致中国迎来了历史上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金融危机。当时矿业股票暴跌,形同废纸。于是股市崩盘,股民血本无归,纷纷上天台思考人生。

  买橡胶股不知橡胶为何物

  1910年爆发的橡皮股票风潮,让早期的中国股民再次体验到股票不可爱的一面。

  所谓橡皮,是当时上海人对橡胶的称呼。1903年,英国人麦边在上海组织了一家蓝格志(橡胶产地名)拓殖公司,吹嘘其经营范围包括开辟橡胶园、挖石油、采伐木材等,然后开始招股,但虚假宣传了五六年却没什么业务。到1909年,因为世界性的橡胶涨价,外国开发成功的橡胶园企业主和投资人大获其利,于是购买橡皮股票的中国人逐渐增加。就像商场大减价一样,甭管卖什么,总会有人一窝蜂围上去,于是人人争先,个个奋勇,不甘落后。麦边和其他橡胶公司就利用这一时机疯狂抬价,由原本约60两的股面值抬升到1450余两。然后一众冒险家佯言回国,一去不回,股票价值遂一落千丈。

  当时媒体是这样批评此事的,说“可异者市中尚有不知橡皮为何物者”,就是说很多炒股的人根本连什么是橡胶都不知道,照样炒。

  实业都不做,钱都拿去炒股

  第三次是在1921年,当时在北平和上海都成立了股票交易所。尤其是1920年7月的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成立仅半年间,就盈利20万元,让人以为开交易所赚钱容易,是发家致富奔小康的捷径。到1921年9月,上海有交易所70家,其后开交易所更是像如今开淘宝店一样容易,11月份上海就新增38家。当时人描述说,“报纸广告栏中,几日间有一交易所出现,十日间必有一信托公司发生。”其他国内各大商埠,如北平、天津、汉口,也纷纷步上海之后尘。

  当时在交易所,布、麻、火柴、麻袋、烟、酒、沙土、水泥,什么都可以交易,市场一片兴旺。交易所、信托公司相互利用,哄抬股价。加上一战结束,外资再次涌入,和国内游资一道,不问缘由,盲目跟风,一起进入股票交易市场,没人去做实业。1921年9月,银钱业从资金安全考虑,开始紧缩银根,收回贷款,投机者措手不及,破产者十之八九。然后,连锁反应开始,和前两次一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7151/888211272989.html

更多阅读

你会三次元世界跟什么人谈论二次元? 三次元转二次元

你会三次元世界跟什么人谈论二次元?我个人在三次元世界几乎不跟任何人谈论二次元的事情,除非了一些确定是“自己人”的三次元朋友。大概也正因为如此,“腐女”身份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少麻烦。除了几年前遇上的两个同事,无意中让他们看到

声明:《民国股市 晚清民国三次股市崩溃:买橡胶股不知橡胶为何物》为网友誰模糊了時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