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代有诗无歌
我不知道《博客中国》出于什么思路,为何要举办这么一个小题材:“1917---2016影响中国百年百位诗人评选”活动?以我对文学的了解,诗词算是表达思想性和逻辑性最薄弱的一个支派,是文学形式中的“小学”阶段、“低端产品”。诗主要用来抒情还是挺管用的,所以我们才会称某人叫“浪漫诗人”,诗的确是这方面的强项。此外,诗又是一个卖弄词藻的拼字游戏。仅此而已,其它作用不敢恭维。现代诗更加随意浪漫(还是叫“散漫”更准确),使得“诗”这样东西太廉价了,甚至于只要把任何一篇文章拆开来,分散排列成行,稍加修饰,就能称之为“诗”了。

中国古代诗词有严格的要求:强调固定的字数,上下句词组之间对位排列成正反词义,更需要读音的押韵;在加上中国奇怪的文言文的书写要求,古代书写与平时说话几乎分道扬镳、毫不相干;说与写不一致,更使得古典诗词这种古板的规则,造成普通一个现代人读它,都要通过翻译才能理解的窘境,这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奇葩。中国古代凡是文人、读书人,个个都是诗人!中国诗人堆砌如山,这也使得中国文学留下来的精华部分,几乎全部集中在诗词方面,中国人诗的情怀由此而生——更促使整个民族缺乏思想性和逻辑性。
中国所谓的现代诗,乃是抛弃文言文进入白话文的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又是吸收外来文化的变种。二十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的干将,那一个不是翻译家,都是因为翻译了外国诗文才学会了中国现代诗的如今这种形式。又譬如话剧这种形式,中国本没有,是通过翻译才得以引进来的外来艺术,歌剧、舞剧更是如此,甚至于现代歌曲,都是靠引进、消化、吸收的结果。例如郭沫若是通过翻译《浮士德》才能写出《女神》、《凤凰涅磐》等作品;通过翻译莎士比亚戏剧集,才有现代话剧的悲剧、喜剧之分。
为什么中国人要把诗与歌并在一起说呢?是因为诗有韵味,诗可以填词咏唱。说到诗歌我一直奇怪,为什么中国古代有诗而没有歌曲,中国虽有成千上万首好诗,但是为什么没有谱上曲留传下来呢?中国古代不是早已有尺工谱了吗,这不能怨怪没有记谱方法,而是根本没有传唱百年、千年的古典诗歌!为何有好诗而没有好曲?真是让人难以理解。也难怪,“之乎哉也”又怎么能唱出优美的曲调?古人唸诗时发出来的“歌声”,就好比老和尚唸经一样的“韵味”,难听死了!根本没有类似于现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乐理规则。为什么会造成中国文化这么多空白点?现代人只会吹牛博大精深,难道不想一想,是什么原因才造成这么多的缺项。
欧洲古典音乐也不是一下形成的,欧洲古典音乐是在中世纪末才产生的,是在教堂唱诗班和歌剧的基础上才发展起来的独立艺术。西方歌剧好比中国的戏剧,先有序曲产生,再有奏鸣曲格式产生,而后再产生了交响曲。中国之所以没有古典音乐,是因为没有支撑点,没有支撑点又如何能发展成一门艺术呢?凡是现代中国艺术都和中国古代无关,和科技一样,都是后天发展的人类文明。
2016.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