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派 婉约派


wanyuepai
花间派 婉约派
婉约派


   宋词风格流派之一。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两派的,一般认为是明人张(字世文,著有《诗馀图谱》、《南湖诗集》。清人《花草蒙拾》说:“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王又华《古今词论》所引张说,大意略同。稍晚于张的徐师曾(字伯鲁,明嘉靖时人),在《文体明辨序说》中也指出:“至论其词,则有婉约者,有豪放者。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虽各因其质,而词贵感人,要当以婉约为正。”徐师曾的说法与张相近。婉约与豪放并不足以概括风格流派繁富多样的宋词,但可以说明宋词风调具有或偏于“阴柔”之美、或偏于“阳刚”之美的两种基本倾向,有助于理解宋词的艺术风格。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此词始见于先秦,魏晋六朝人已用它形容文学辞章,如《为袁绍与公孙瓒书》:“得足下书,辞意婉约。”《文赋》:“或清虚以婉约。”在词史上宛转柔美的风调相沿成习,由来已久。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这就形成了以为代表的“香软”的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等人,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转柔美的轨迹。因此,前人多用“婉美”(《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软媚”(《词源》)、“绸缪宛转”(《酒边词序》)、“曲折委婉”(《乐府馀论》)等语,来形容他们作品的风调。明人径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应当说是经过长时期酝酿的。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如《州山人词评》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刘乃昌
以上就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婉约派"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7551/842770136809.html

更多阅读

花间道 花间道茶水分离杯使用

花间道文/郭亮兵  作者语:  我把自己写好的《花间道》再看了一遍,发现感人的东西并不是很多。只是自己得意于文章标题的异想天开,于是这篇文章自己也就会觉得弥足珍贵了。  人生大体需要四种类型的花朵浇灌的。我把这四种类

花间派代表词人——韦庄 宋词的流派及代表词人

韦庄(公元836年~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花间派词人。韦姓为唐代名门望族,他的远祖韦待价武则天时任宰相,四世祖韦应物是中唐著名诗人。但韦庄本人却生活清苦,有的笔记著作上说他数米而炊,称薪而爨(《朝野佥载》)。韦庄少

转载 花间派鼻祖——温庭筠 花间派鼻祖

原文地址:花间派鼻祖——温庭筠作者:花间派鼻祖——温庭筠唐宋两代的文学主流分别是诗和词,所谓的“唐诗宋词”正是这种现象的概括。那么是怎样由唐朝诗歌创作的高峰又转向了宋代词的创作高峰呢?

花间词 花间词-花间词与《花间集》,花间词-花间词简论

花间词,因后蜀赵崇祚收录始自温庭筠、终至李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凡五百首编成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故又称西蜀词派为花间派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亦便被人们称为花间词。江上柳月烟_花间词 -花间词与《花间集》《花间集》是最早

魔门花间派 花间派 花间派-文学流派,花间派-魔门武功流派

“花间派”,是中国晚唐的五代词派,其名得自于后蜀赵崇祚所编词集《花间集》。《花间集》收辑温庭筠、韦庄等十八人的词作,共计500首词。因其作者大多是蜀人,词风近似,词作内容多为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局限于男女燕婉之私,因此被称为“

声明:《花间派 婉约派》为网友笨蛋先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