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笔记
咳嗽、咽炎的穴位治疗
合谷穴和风池穴:治疗感冒后咳嗽效果相当于止咳水。
合谷穴拇、食指张开,使虎口拉紧按压。风池穴按压的同时,抬起下颏使头后仰,5秒钟左右,突然把拇指松开,这样反复做5到10次。
脚上有一个很灵的止咳穴位,就是中封穴,内踝前一寸处,在两条筋之间。只要按压三分钟,就能止咳。

在第五胸椎上部左右2厘米是“厥阴俞”穴,只要在此处用力压6秒钟,不论是急性咳嗽或喉咙有异物存在,会立即止咳。采用这种方法时,必须边吐气边进行,只要重复三次就能见效。
在锁骨中间“天突”穴采用相同指压方法,止咳效果也非常显著。如果小孩的话,不妨减轻压力,增加次数,也会收到相同的止咳功效。
用肺俞、中府、列缺、太渊、丰隆这几个穴位“协同作战”,就像是速效止咳片,能够快速止住咳嗽。
肺俞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中府:立正、叉腰站直,用手可以摸到在锁骨外侧下端的三角窝,那里的中心就是云门穴,在这个窝的正中垂直往下1寸的地方就是中府穴。
列缺属于手太阴肺经,用它与肺俞相配能够宣通肺气。
太渊是手太阴肺经的原穴,能够调动肺经元气,与肺俞相配可以宣肺化痰。
丰隆这个穴位也需要大家特别记住,它是最常用的治痰要穴。它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属于胃经,又联络脾经,功能就像黄河和淮河之间的京杭大运河一样,起着沟通两条经络的作用。脾是身体的“食品加工厂”,脾虚了水湿就不能被正常运化,从而积聚成痰,所以祛痰不可不用丰隆。但如果咳嗽而无痰,可以不用丰隆,只用肺俞、中府、列缺、太渊就够了。
每个穴位按揉3~5分钟,每天2~3次。上述穴位对外因引起的咳嗽效果很好,对内因引起的咳嗽,可以起到止咳祛痰的功效,但若要祛除病根,还需要整体调养脏腑,把身体整体机能调理好。
列缺与照海两穴合用,前者治标,后者治本,就是标本同治的方法了。
列缺是肺经中的一个穴位,功效就是止咳,所以单纯性的咳嗽,没有其他症状时,只按列缺就可以缓解咳嗽。怎么找这个穴位呢?将两手虎口交叉,手腕要伸直,将食指点在手腕的侧面,可以感觉到食指下面的骨头上有一个明显的纵向裂隙,这里就是列缺穴。因列缺穴位于窄小的骨缝中,所以治疗时需将拇指立起用指尖掐按。每次3~5分钟,每日5~10次。
照海是足少阴肾经的穴位,在五脏的功能中,肺主气司呼吸,而肾主纳气,以引气归元,肾气不足时多有咳、喘等逆气之症。照海穴又怎么取呢?沿内踝尖向下循按到内踝的末端,可以感觉到这里有一个明显的骨缝,即为照海穴,用指尖掐按,每次3~5分钟,每日5~10次。
照海穴--告别咽痛和失眠的强肾降火妙穴
肩中俞穴--咳嗽,气喘,肩背疼痛,目视不明
人迎穴--咽喉肿痛,气喘,瘰疬,瘿气,高血压
< p>
然谷穴--糖尿病、烦燥口干、咽喉肿痛、遗尿、遗精
侠白穴【手太阴肺经】--咳嗽,气喘,干呕,烦满,臑痛,配曲池, 肩髎治肩臂痛
孔最穴【手太阴肺经、郗穴】主治:痔疮、咳嗽、扁桃体炎
经渠穴【手太阴肺经,五输穴之经穴,属金】主治: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
十宣穴: “十”指双手十指指端;“宣”指宣散,该十穴可宣散风热之邪,故名十宣。
位置: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1分处取穴。主治:头晕、昏迷、高热、中暑、咽喉肿痛、指端麻木。
涌泉穴: 肾经“井”穴 主治:头晕、目眩、头顶痛、咽喉痛、高血压、精神分裂、小儿惊风、肾虚牙痛。
咳嗽、咽炎的代茶饮治疗
菊花茶清心明目
胖大海+菊花茶+冰糖利咽润肺燥
千日红+百合+金银花+冰糖去肺火,清热,利咽,解腻。
金 银花、麦冬各10克、胖大海2枚,开水冲泡代茶饮。治疗经常咳嗽,似有痰在喉
川贝冰糖梨水:把梨核去掉,川贝倒进去两边封好,加冰糖炖水
润肺茶一
原料:干桂花5克.冰糖适量。制法:1、将干桂花放入杯中,加入300毫升沸水冲泡,加盖闷约5分钟备用。2、将冰糖放入茶汁中调匀,即可饮用。
润肺茶二
银耳茶。银耳20克,茶叶5克,冰糖20克。先将银耳洗净加水与冰糖炖熟,再将茶叶泡5分钟,取汁对入银耳汤中,拌匀服用。有滋养润肺,止咳化痰之功。
润肺茶三
清燥润肺茶。材料:麦冬15g,沙参15g,杏仁10g,桑叶12g,百合20g,雪梨1个。功效:养阴清燥、润肺止咳 适用:干咳、口干、咽燥、尿黄、便干等情况。制法:1.头煎清水3碗煎至1碗;2.二煎清水2碗煎至半碗。
润肺茶四
桑菊枇杷茶。材料:桑叶15g,菊花20g,枇杷叶20g 功效:治疗及预防秋季感冒,疏散风热、润肺止咳 制法:1.头煎清水3碗煎至1碗; 2.二煎清水2碗煎至半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