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发酵培养基 乳酸菌发酵鱼下脚料的培养基优化

  摘 要:�S着我国水产加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势必会产生大量的水产下脚料,通过益生菌发酵生产微生物菌肥,是实现下脚料高质化应用的重要方向。该研究通过试验优化鱼下脚料培养基的组分,经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确定乳酸菌发酵鱼下脚料的培养基为:鱼下脚料300g/L、红糖100g/L、K2HPO4 2g/L和CaCO315g/L。

  关键词:乳酸菌;鱼下脚料;发酵培养基;优化
  中图分类号 TS25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4-0017-03
  我国的水产加工品占水产总量仅为30.7%[1],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2]。随着水产加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势必会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水产下脚料,这些水产下脚料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3],如果不进行恰当的处理,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会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近年来,以益生菌发酵技术处理水产下脚料以达到综合利用的目标,如国外已有利用乳酸菌发酵加工对虾废弃物方面的研究[4-5]。利用乳酸菌发酵回收虾加工废弃物中的蛋白质[6],不仅提高了蛋白质的提取率,而且有效去除了产品中的苦涩味和腥臭味,同时发酵后处理简单,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曾少葵等用乳酸菌对罗非鱼酶解液进行发酵[7],表明乳酸发酵能有效减弱酶解液的腥味,同时发酵后增加的酯类、辛酸及十六醛等物质能明显改善酶解液的风味。本研究在优选乳酸菌的基础上,以鱼下脚料为主要原料,进行糖、无机盐、磷源的培养基组分优化,以期提升乳酸菌发酵水平(菌数),实现高效生物转化。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鱼下脚料制备 从水产市场购得廉价小杂鱼,加适量水(固液比1∶2),组织捣碎机捣碎制成。
  1.1.2 菌种 优选乳酸菌MS,本实验室保藏。
  1.1.3 培养基 (1)MRS培养基(%):牛肉膏1,蛋白胨1,酵母膏0.5,葡萄糖2,吐温80 0.1,磷酸氢二钾0.2,醋酸钠0.5,柠檬酸钠0.5,柠檬酸二铵0.2,硫酸镁0.058,硫酸锰0.025,琼脂1.5~2,pH6.2~6.6,121℃、灭菌20min[5]。(2)初始设计鱼下脚料发酵培养基(%):下脚料20,红糖2,磷酸氢二钾0.2,碳酸钙1。
  1.2 实验方法
  1.2.1 种子液的制备 由活化的乳酸菌斜面接一环至MRS液体培养基,37℃,50r/min,24h,制成乳酸菌种子液。
  1.2.2 培养基单因素成分优化
  1.2.2.1 下脚料浓度的优化 分别把下脚料培养基配制成150g/L、200g/L、250g/L、300g/L、400g/L浓度的鱼下脚料的培养基,其他条件不变,发酵48h后稀释涂布,计算菌体数量,确定最佳的下脚料浓度。
  1.2.2.2 红糖浓度的优化 分别在培养基中加入10g/L、20g/L、30g/L、50g/L、80g/L浓度的红糖,其他条件不变,发酵48h后稀释涂布,计算菌体数量,确定最适合乳酸菌生长的红糖浓度。
  1.2.2.3 磷酸氢二钾浓度的优化 分别在培养基中加入1g/L、2g/L、3g/L、4g/L、5g/L浓度的K2HPO4,其他条件不变,发酵48h后稀释涂布,通过计算后的乳酸菌菌体数量,研究最适合乳酸菌生长的K2HPO4浓度。
  1.2.2.4 碳酸钙浓度的优化 分别在培养基中加入5g/L、10g/L、15g/L、20g/L、30g/L浓度的CaCO3,其他条件不变,发酵48h后稀释涂布,通过计算后的乳酸菌的菌体数量,研究最适合乳酸菌生长的CaCO3浓度。
  1.2.3 发酵培养基的正交优化 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分别选取设计4种组分:下脚料、红糖、磷酸氢二钾、碳酸钙的浓度进行4因素3水平共9个实验组的正交实验,其他条件不变,发酵48h后稀释涂布,通过计算后的乳酸菌菌体数量,来确定乳酸菌生长最佳的发酵培养基组合。
  2 结果与分析
  2.1 培养基单因素成分优化
  2.1.1 下脚料的浓度对乳酸菌数量的影响 以水产下脚料为主体原料,改变培养基中下脚料浓度,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最初随着鱼下脚料浓度的增加,乳酸菌数也随之增加,当鱼下脚料的浓度为250g/L时,乳酸菌的数量最多,达到0.187亿个/mL,而后随着下脚料浓度增加,活菌数略有降低但变化不大,所以无论从经济适用角度还是实验最优考虑,选用下脚料的浓度为250g/L的培养基发酵乳酸菌效果最佳。
  2.1.2 红糖的浓度对乳酸菌数量的影响 鱼下脚料的浓度为250g/L的培养基,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红糖,发酵后,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可以看出,红糖作为碳源,随着红糖浓度的增加,乳酸菌数也随之增加,当红糖的浓度为80g/L时,乳酸菌的数量最大为6.7亿个/mL。所以选用红糖的浓度为80g/L的培养基发酵乳酸菌效果最佳。
  2.1.3 磷酸氢二钾浓度对乳酸菌数量的影响 鱼下脚料的浓度为250g/L、红糖的浓度为80g/L的培养基,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磷酸氢二钾,发酵后,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以看出,在磷酸氢二钾浓度为2g/L是乳酸菌数达到峰值6.12亿个/mL,而后随着磷酸氢二钾浓度的增加乳酸菌数缓慢增长,但最终也未超过浓度为2g/L时的乳酸菌菌体数,从经济适用角度和已知实验的最优角度考虑,培养基中加入的磷酸氢二钾浓度为2g/L是最优选择。
  2.1.4 碳酸钙浓度对乳酸菌数量的影响 鱼下脚料的浓度为250g/L、红糖的浓度为80g/L、磷酸氢二钾浓度为2g/L的培养基,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碳酸钙,发酵后,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4可以看出,随着碳酸钙浓度的增加,乳酸菌数也随之增长,在碳酸钙浓度为20g/L时达到峰值,此时乳酸菌活菌数为9.8亿个/mL。由此得出碳酸钙浓度20g/L时发酵乳酸菌效果最佳。
  2.2 正交实验优化乳酸菌的发酵培养基 选取培养基4种组分:下脚料、红糖、磷酸氢二钾和碳酸钙浓度等因素进行4因素4水平的正交实验,来确定发酵乳酸菌效果最佳的鱼下脚料发酵培养基,正交设计如表1所示。
  从表2极差值的分析可看出,发酵培养基4种组分对乳酸菌发酵水平(活菌数量)影响大小依次为B>C>A>D,即红糖的浓度>磷酸氢二钾浓度>鱼下脚料的浓度>碳酸钙浓度。正交实验结果的最佳组合为A3B3C2D1,即发酵鱼下脚料的浓度为300g/L、红糖的浓度为100g/L、磷酸氢二钾浓度为2g/L、碳酸钙浓度为15g/L,最终乳酸菌数量达到9.5亿个/mL。
  参考文献
  [1]郑伟.鱼蛋白有机液肥的研发及其应用机理与效果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0.
  [2]郑伟.方伟勇.低值鱼高值化研究进展综述[J].中国水产,2005,24(9):70-71.
  [3]郑伟.利巧低值鱼制备鱼蛋白液肥及其生物学效应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9.
  [4]苑艳辉,钱和,姚卫蓉,等.鱼下脚料综合利用研究近况与发展趋势[J].水产科学,2004,11(23):40-42.
  [5]王文彬.渔类废弃物的加工与综合利用[J].畜产品加工,2006,14(10):94-95.
  [6]林瑞君,庄泽娟,刘斯雅,等.以嗜酸乳杆菌发酵虾头虾壳回收蛋白质和甲壳素的研究[J].农产品加工,2010,11:14-18.
  [7]曾少葵,杨萍,陈秀红.微生物发酵对罗非鱼下脚料蛋白酶解液脱腥去苦效果比较[J].南方水产,2009(4):62-67.

乳酸菌发酵培养基 乳酸菌发酵鱼下脚料的培养基优化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7851/927825719195.html

更多阅读

炸油条 无矾油条的做法和配方

第一种适合晚上10点钟以后开始做早餐准备(我重点介绍的就是这种),而且室内温度正常的状况,睡觉前揉好面盖上放在室温中发酵,即便发的稍微过一些也没关系,第二天早晨起来只需不到20分钟就能炸出十多根油条,因为面团的柔软度很好,和面的时候只

发酵工程_koala 发酵工程ppt

一、名称解释1、前体指某些化合物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直接彼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合成到产物物分子中去,而其自身的结构并没有多大变化,但是产物的产量却因加入前体而有较大的提高。(前体易氧化和挥发,一般采用流加的方法,有助于提高

食色天下 石章鱼 小说 小章鱼面包

上周末做了个小章鱼馄饨,但因为需要水煮,所以想不到用什么来做睛睛,这周就想尝试一下小章鱼造型的面包。虽然效果真的不如馄饨好,但却乐在其中。今天刚调了座位,坐在邻导的前面,以后就不能上班时间偷溜上来看菜谱、发菜谱了,所以连夜把小

自制放心油条鸡蛋牛奶 自制油条

主料:;面粉(300g);奶粉(20g)辅料:;酵母粉(5g);温水(190ml);食用油(20ml);小苏打(1ml)厨具:炒锅1、奶粉+白糖+酵母粉用温水190ml搅拌均匀。2、面粉放盆中。3、先将酵母水倒入面粉中揉成面团,然后再加食用油继续揉。4

发酵培养基 发酵 发酵-基本含义,发酵-培养

发酵,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在发酵条件下,有机物只是部分地被氧化,因此,只释放出一小部分的能量。发酵过程的氧化是与有机物的还原藕联在

声明:《乳酸菌发酵培养基 乳酸菌发酵鱼下脚料的培养基优化》为网友落莲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