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小窍门 钓鱼经验及窍门集中

钓鱼小窍门 钓鱼经验及窍门集中

  钓鱼经验及窍门集中

悬坠钓组的选择与应用 钓钩 徐银舟钓鱼教室

钓大鱼用大钩,钓小鱼用小钩;粗线系大钩,细线系小钩,这是最一般的常识。人们对钩的关心主要有5个指标:1、钩体强度;2、钩条粗细;3、钩尖锐度、耐磨性和穿刺深度;4、钩弯设计的合理性(包括钩形与鱼嘴的吻合情况、钩形能否与钓饵配合);5、钩的抗腐蚀性能。遗憾的是钓钩外包装无一说明这些情况,我们只能凭经验去判断和认识钓钩优劣。近年来,钓钩的设计和制造工艺有了很大改进,比如尾饼正面增加凹槽可减少绑钩线磨损,钩尖作三棱设计能提高穿刺能力等等。可是,许多人在把眼光集中到细线小钩钓大鱼的成功例子上时,都只注意了钩的强度。其实,强度在某些时候并不是第一位的悬坠钓组对钩的要求是由线组和适钓对象鱼决定的。

一枚钓钩,在欧美国家采取抛竿、拟饵以硬拽方式搏鱼,强度是第一位的。他们对钓钩的认识是断了的钩不是坏钩,因为钓钩的承重强度是在设计中就设定了的,鱼的重量和挣扎力超过钩的承重强度,断是合乎情理的。日本人的钓钩观念恰好相反,被鱼拉直的钓钩是好钩,因为它不会损失钓线,更不会损伤钓竿,以小损失挽回大损失,是一种合理设计。接受这两种观念,就有小钩钓大鱼,不折断、不拉直的钩最受国人欢迎。然而,这在体闲钓鱼和采用传统钓组是合理的要求,换至于悬坠钓组就不尽然了。以拉饵钓鲫常用的“袖2”号钩为例,钩型相同,上黑处理的比白色的钩条要粗,重量略重,虽然在强度比较上难分伯仲,但在线组相同、浮标相同的情况下,作拉饵钓底是上黑的下沉快,白袖下沉慢。当鱼已经起来,出现下层截食现象,期待鱼讯为在标尖沉至钓目以前就有多种表现,水深又不足1.5米时,白袖就占优了。如果水深达到2米,鱼又没有起来,那么上黑是不错的因为中途深散部分钓饵后裸露的部分钩柄是黑的,在深水有较强的隐蔽性,白袖的晃悠对已经起来的鱼是动态效果,对稳定在水底的鱼很可能变成干扰。所以竞技钓鱼施行拉饵浮钓时,大多选择白袖。

钓钩的强度一般是同钩条的粗细联系在一起的,用目测和钓鱼实践就可以得到真实印象,但因钓取对象不同,在钓钩各部位的强度要求是有区别的。例如鲫鱼的体重有限,挂钩后只要钩弯有起码的强度就可以了,什么“精铸”、“高碳钢”之类超强材质对钓鲫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它应该在钩尖强度上有数千次穿刺鲫鱼上颌硬骨的耐磨特点,钩尖穿刺深,不卷不钝。在制造工艺上,磨切的钩尖耐磨性比较差,一场比赛时速达200尾,可是钓着钓着就出现鱼脱钩,手感有挂鱼感觉只是一瞬间,原因就是钩尖卷了或者秃了。铸造成型的钓钩不仅强度高,钩尖锋利,更有不易磨损和卷尖的特点,缺点是脆,容易折断。

钩弯的设计贯彻着不同的理念,日本因海、淡水钓鱼没有轻重之分,钩型特别复杂,且互为借鉴,在钩弯上有兼适海、淡水鱼的特点。如“チヌ”的选择是用于钓混合鱼,用商品饵作搓饵或挂熟薯块钓鲤鱼、鲫鱼可以不露钩柄,挂蚯蚓也算合适,而真正适合于钓鲫鱼的“へラ”却未被我们认识,其原因就是该钩型的钩弯宽而钩条比较细的缘故。在休闲钓鱼和传统钓组最常见的钩型是“伊势尼”,钩弯宽而钩柄短,钩条适中有很高强度是它受人欢迎的主要原因,但竞技钓鱼,特别是讲究速度的钓鲫比赛就很少用它了。虽然钓的也是鲫鱼,但100克以内的小鲫鱼咬钩变化大,又容易改变泳层,吸而复吐或以吻触饵现象的存在使人们不得不选择钩弯较窄的袖钩,用拉饵和搓长椭园状钓饵去迎合鲫鱼的吸饵习惯。钩弯窄,钩尖的刺入部位正好是唇圈内侧极薄的褶皱皮层,阻力小,容易刺透,所以没有倒刺也不会跑鱼。另外从钓组要求说,两钩触底在丸形的“へラ”和“伊势尼”的稳定性比较差,适合于吃口老实的鱼,像长时间不喂饿得头大身子细的鲫鱼,一张口饵就吸得很深,钩弯宽一点不受影响。滑鲫之猾是吸钩很轻,从钓上来的鱼多挂上钩可以看出,钩与水底接触为直立式的容易被吸进,钩成横卧的与水底接触面大,磨擦力大,鱼小就不容易吞进了。

有的人爱用歪嘴钩,认为它容易刺入,是的。但是用于坠钩卧底的传统钓组是个利器,在悬坠钓组就有重心偏移,卧底而不易鱼吸取的缺点。如果鱼小了一点,吸一次稍稍滚动一下,标尖出现微弱动作;吸两次还不能进嘴,饵到少了一半重,此消彼长,浮标的向上升力增大;鱼再吸钩是向着鱼嘴运动了,但刚动起来就被上升的浮标拉到上面去了。于是,标尖冒起扬竿无鱼,偶然刮着鱼唇也会因钩颈外撇而一滑而过。这种一钩受重滑脱,一钩轻飘出现在扬竿过程中,是造成两子线缠绕打结的主要原因。

状态 离线 悬坠钓组的选择与应用--钓线 徐银舟钓鱼教室

与一线到底或下接较细脑线的传统钓组不同,悬坠钓组的钓线分为母线(或称主线)和子线两部分,母线是指铅坠以上的钓线,又因其存在着入水与不入水部分的区别,有水线与风线之分;子线所指是铅坠以下直接绑扎钓钩的那部分钓线,它是并列的两要,一短一长使钓钩呈现一高一低的组合形式。它在水中的状态也与传统钓组不同,可以随钓法的变化,或并列悬垂水中,或前后跨腿支开,或一直一曲,或两子线并曲。

从外表和有关数据比较,母线要硬一些,线径也相对粗一点。这是因为表面经过了镀膜处理,目的是增强切水性和耐磨性。何谓切水性?就是钓线从纵向切入水体的性能,对钓组来说主要是入水快、抗水流、不易造成弯曲等。子线因钓法不同可以有两种要求,一是拉饵钓浮、钓半水要求它直,不防稍硬一点;钓底,钩在水中的行程长,两钩触底前要有一定摆幅生成钓饵的动态效果,沉底后又因鱼情不同产生标尖的迟钝和灵敏反应,或曲或直关系甚大,则柔软而有强度是很重要的。

钓线还有延伸率。在一定负荷下,尼龙丝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展延效果,如果母线的延伸率高了,钓大鱼越钓越长,则两子线在水底的弯曲随之增加,鱼讯反应延误了,标尖由钓灵敏变成钓迟钝就更误事了。所以,选择母线要选低延伸率的。相反,子线延伸率较大就不是坏事。子线的线径比较细,又短,当鱼的挣扎力传到母线和钓竿后,子线的延伸性就成为韧性,缺点变成优点。许多人用极细子线的线组钓上大鱼,归功于钓线强度,其实是误解了钓线性能,把韧的特点当成强度了。延伸率有一个致命伤,就是展延后的钓线容易卷曲,在超负荷发挥一次后续钓一条小的鱼,子线就断了。

钓线都有吸水性。有时候钓着钓着,浮标从3目变成了2目半,这沉下的半目就是钓组吸水造成的,当然也包括钓线吸水在内。但钓线吸水并不都是坏事,尼龙钓因分子结构不同,在吸水率上有很大差异。当我们抛出钓线,有的会久久浮在水面上,不压下竿尖,钓线不能下沉;有的钓线只要抛钩后稍稍往后一带,就自然下沉了,所以对钓线吸水要一分为二,利用其有利的一面性。

有些钓线有记忆性;弯曲后即使拉直了也会留下痕迹;,有些超柔软的子线还会形成螺旋状,挂饵后垂直,失去饵重即恢复卷曲。抗弯和抗卷曲是钓线的重要性能之一。一般来说,硬的钓线不容易卷曲,柔软和有延伸性的钓线都难免卷曲和生成记忆效果,应根据钓线特性区分子、母线。在竞技钓鱼中,已普遍认同钓线趋细,但在选择钓线时不要被包装盒上的规格说明所迷惑,以0.4号钓线为例,有的标明线径0.105MM,用游标卡尺一量就不对了;同样的0.4号钓线,品牌不同,线径误差悬殊达0.007MM。

与母线相比,子线在钓组中的重要性更加让人关注。子线越细抗弯性越差,越软越容易弯曲,还会绞在一起成麻花状。有的子线韧性不错,但刮鱼脱钩就不行了,一刮就打弯。选择子线要综合考虑钓法、上鱼速度和气温等因素,若是直接飞鱼上岸,可以用软而有韧劲的;上鱼速度达到一小时50尾,不妨选择硬一点的;冬天和钓滑口鱼应该是越细越软越好。许多人以细和软作为选择子线的标准,不能说错,但却忽视了钓组的运动状态和鱼情。线软摆幅差,当坠先于两饵下行到浮标垂直位置时,受浮标浮力的牵制,铅坠下行速度减缓而两饵沉速不减,会造成子线落在铅坠上,导致钓目失准。若子线较硬,则受阻于铅坠时会一滑而过。鱼类在水中生活,有突袭动态饵的天性,让两饵在触底前呈现动态可以争取更多的咬钩机会。子线太软,从理论上说可以随铅坠的摆动而有一定摆幅,但钓组作钓灵敏时,下钩触底会受水底磨擦力的影响而失去摆幅。子线硬一点,虽然同样受阻于水底磨擦力,但超出上钩长度的那段子线不会立即下垂水底,在上钩摆幅的带动下仍会随坠的摆动惯性继续运动。从钓底时鱼吸钩的情况来看,软子线中上钩的概率大大高于下钩;硬子线则上下两钩都中鱼,下钩中鱼的比例较软子线要高得多。钓浮、钓半水,子线硬一点摆幅更大,若是拉饵钓浮,子线软硬就更要重视。

子线长度在悬坠钓法刚刚传入的时候,通称“长脑线”,从20余厘米到30厘米,感觉是长比短优,理由是长了摆幅大。但竞技钓鱼的实践否定了这一点,长是有限度的,并非是越长越好。确定子线长度的通则是:鱼从小到大,子线由短到长。鱼小,子线可以短一点,10-12厘米左右就可以了。鱼大,子线适当长些,从 20-30厘米,应视鱼的食相而定。子线的长短还与它的软硬有关。子线太软,大鱼冲过来,其产生的水流水压变化就会引起线晃动,浮标出现细微信号,判断是小鱼,错了;是大鱼,有信号并不代表饵已入口。一段时间内鱼咬钩很快,钩下去就有鱼咬,在高密度鱼情中抢速度,子线不妨短些,短了可以避免一些模棱两可的信号,两饵迅速到位有益于获得鱼讯规律。另外,扬竿后抓线脱鱼是短子线优于长子线,短,抓得准,脱钩快;反之,抓不准,鱼带着子线蹦跳,突然脱钩了,还会造成子线缠绕。钓大鱼或钓咬钩频率不高的鱼,子线宜长,以动态和摆幅产生争饵效应,是钓技的需要。

状态 离线 悬坠钓组的选择与应用--浮标 徐银舟钓鱼教室

竞技钓鱼把浮标列为第一要素,是因为反应在标尖上的信号有真有假,然而同样的信号在这一支浮标能屡屡中鱼,在另一支浮标就难得中鱼的原因并非只在浮标本身。作为钓组整体中的一个构件,浮标与饵重、确定调目与钓目、水的深度、流速与水体上下对流等等,关系密切。撇开其联系,而就浮标本身论长短,容易生成以器代技,不察鱼情的机械动作。比如“让一口”。这个信号扬竿无鱼,放弃了,认中鱼的那一口,但那一口迟迟不来;当鱼情显示为一种比较固定的鱼讯时,扬竿的成功率很高,但鱼的流动性和复杂性变化为无迹可寻时,被你抛弃的那一口就可能中鱼。

我对浮标的认识比较浅薄,感受中印象较深的是:碳脚实心浮标适合搓饵钓底;碳脚空心浮标作拉饵钓底钓效果较好;竹脚实心浮标因重心下移,作拉饵钓浮的感觉强于其它浮标。

程宁先生在这方面的研究颇有成就,有关专家如何蔚蓝的分析也非常透彻,均可为大家提供借鉴。

由于浮标在材质和制作工艺以及外形上的变化太大,有许多优良的浮标我还没来得及接触,所以只能有肤浅认识。有关这个问题,将在以后的钓例分析中结合具体浮标作详细论述。

状态 离线 悬坠钓组的选择与应用---钓组附件 徐银舟钓鱼教室

悬坠之“悬”是由浮标与坠、钩、饵之间按二力平衡的原则组合而成的。其中,浮标在钓线上的位置是可以自由调整的;坠则有固定和游走两种形式,与此相适应就有了太空豆、连接环、浮标插座、铅皮座和子线扣等附件。

⑴太空豆

是用橡胶或橡塑材料压铸而成,形状为圆柱体中间有穿线孔的米粒状小豆,作用是锁定浮标和铅坠,限制其移位。因适用线径的差别,规格有大、中、小和超小等不同型号,但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在选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穿线孔与线径吻合,不要几次扬竿就跑位;②穿线孔的同心度要直,歪了偏了会造成钓线弯曲;③要有较强的耐磨性和阻滞性,经得起反复移位;④表面光滑,可以减小阻力。

⑵连接环

一种金属材料制作的“8”字形大肚子转环,外形特征是中间圆鼓,两端各有一个用于系钓线的转环,其在钓组中只在采用管状铅皮座时出现。在坠为固定式时,位置在铅皮座的两端,上下各一枚;当坠设计为游走铅时,只用一枚,位置在坠的下方。另外还有一种带别针的连接环,作扣接子线比较方便。选择连接环要注意①不要追求钓组的灵敏性而专拣小的,特别是讲究速度的钓赛,换子线转环的孔小了,耽误时间,其实,转环的有限重量已在钓组二力平衡中结合进去了;②要重视两环的转动自如,因为它有减少子线缠绞的作用;③环的表面应该是光洁的,一定要精心选择,毛糙的表面会对钓线构成损伤。

⑶浮标插座

是穿在钓线上用橡胶或塑料制作的管状小件,作用是安装浮标。常见的插座是连体压铸成型的,还有的在插管的一端黏一个用尼龙线挽成的“U”形穿线孔。它们的缺点是插上浮标后一旦水流飘忽造成浮标旋转时会扭不过身来,由此造成标尖摇摆而导致鱼讯变异。改良后的浮标插座对穿线环采用万向转体设计,即埋入管口的是一个带鼻孔的转环,它的优点是遇风阻在钓线缠上浮标时会自行旋脱。选择浮标插座也要注意几点:①插孔与浮标的标脚吻合,大了,在频繁扬竿时浮标会脱落;小了,浮脚插不到底;前端留一段软体会延误浮标翻起的时间;②对连体穿线环要认真检查穿线环黏牢与否,一次成型的同样不能马虎,因为压铸孔偏移会影响强度;③插管的长度不应短于1.5厘米。

⑷铅皮座

形状和材质各异规格多样,有的两端带肩,形如扛铃而有万向转动的穿线环;有的很简单,一根金属或硬质塑料管,能卷铅皮就成了。前者适用于固定坠钓组,后者为游走铅而设计,“游走”是指铅坠在钓线上可以自由滑动,是专为钓上层鱼而采取的措施。铅皮座的作用是卷上铅皮就是坠,所以在游走铅要求管腔光滑,不伤线,特别是管口不能有棱角。带肩铅皮座的优点是扬竿时水的阻力在“肩”上,卷着的铅皮不容易散开,而管状铅皮座作固定坠时,扬竿速度一快,铅皮就散开了,因此挑选铅皮座应随钓法的不同而有形状的选择。

⑸子线扣

是连接在铅坠下端专为系扣子线而制作的金属扣件,也有与铅皮座连体成钩状的。这个装置在竞技钓鱼中是省掉的,但老人因视力原因和扣线动作迟缓还是用它比较方便。然而,许多人不知道有专门的子线扣,常用快速别针来代替,所以经常造成抛钩时两子线绞在别针上,有时候抛钩抛得不错,但到了水里在坠先钩而下往下坠落时别针转动不灵,子线搭在坠的肩上,浮标就显示不出正确的示目了。合适的子线扣是用钢丝制作的上方成封闭园环,下部为回转折拢留有滑口的条状物,高不足1厘米,使用时只需将子线往滑口勒进,靠钢丝弹性就可以卡得很紧。

有以上附件配合,悬坠钓组的组合就基本完成了。然而,子、母如何配置,太空豆怎样设置才合理,这里提供一个标准组合的图本:①子线与母线的直径匹配以“号”为单位大致是1:2,即子线0.6号,母线用1或1.2号,注意“号”代表的钓线直径是不能用于计算的。如0.6号线的线径是0.128毫米,1.2号钓线的线径是0.181毫米,而不是0.128×2得到的0.256毫米。这样设计是以较弱强度的子线保证坠、标在较强母线的保护下不会因大鱼挣断钓线而蒙受损失。②一副完整钓组的太空豆应该是7颗,其位置和作用是:a浮标座上下各2颗,作用除了固定浮标插座,使之上下移位后锁定某一深度外,最上面的一颗应定位指定深度钓迟钝的极限;下方靠下的一颗则为钓灵敏极限的标志。就是说,这最上和最下两颗太空豆标志着浮标调整的灵钝区间,在某个钓点上一经定位是不能移动的,它起着保证找底正确的作用。B铅坠上方2颗,作用是阻止铅坠移位,许多人图节省,只用1颗,却忽视了频敏扬竿中铅坠对太空豆的撞击会使它变的越来越松驰,以至起不了限位作用。C子线上1颗,这也容易被人忽视,但用了它有两个好处,是有利于减少子线打结,二是在长子线情况下改短子线只须将太空豆下移就行了,可以节省时间。

什么是无钩调标法?——老鬼论坛采访李保安实录阿涵:李老师在老鬼论坛做客时多次与网友谈到无钩调标法,很多钓友还有很多问题不是很明白,不知能否再与我们详细讲讲?李保安:非常愿意与钓友作进一步交流。其实无钩调标法在钓鱼人中早就盛行,我也是在不断的摸索和学习中。就我多年来的钓鱼经验看,这种调标法是目前比较科学的一种调标法,能真实体现双钩带饵后在水底下的状况。阿涵:具体操作呢?李保安:首先是在无钩的状态下进行调目,调多少目?要根据使用不同的浮标、钓什么样的鱼、什么样的鱼情、水情、气候等情况而定,正常情况下可以这样调标:无钩状态下半水调6目或者8目,甚至10目,这不是主要问题。加入双钩以后,浮标调目势必会根据钩重而发生改变,有可能是3目或者4目,也有可能没有钓目,假设加钩后是4目,那么,4目以上(如2目或1目,甚至平水),是钓灵,越往上走,是越钓越灵;4目以下是钓钝,越往下走,是越钓越钝,直至钓到无钩状态的目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最钝点。阿涵:有几点不明白。第一,这种无钩调标法和有钩调四钓二有什么区别;第二,开始调标时到底调几目;第三,如果钩非常重,装钩后根本不出现钓目而是没入水里,此时该怎么办;第四,用这种调标法,双钩在水底的状态是怎样的,是双钩触底还是一只钩触底,另一只钩悬浮,或者说双钩悬浮?钓浮时又作何处理?第五、这种调标法好像对浮标没有什么要求?李保安: 先回答你第一个问题——在老鬼论坛上我发现一位钓友发了《不要忽略饵的比重对浮漂的影响》一贴,“我发现很多钓友都忽略了饵对浮标所带来的影响,片状饵比重轻,粉状饵比重大.大家把很多饵混合在一起,有的时候比重就变了。这对漂的影响是不能忽略的。很多钓友都按调四钓二来调漂,调四钓二的原则就是你饵的重量必须是你漂的1目左右,才能达到调四钓二的效果.也就是一钩轻触底一钩悬起.如果你的单饵重量是漂的2-3目甚至是4目,就达不到调四钓二的效果。也就是说你根本不知道双钩在水底是什么状态,是一钩卧底一钩轻触底,还是双钩已经深深躺在水底了,你都不得而知。有时你以为双钩到底了,其实没有;有时你以为没有到底,其实已经到底了,甚至深深扎在水底的泥沙里,你都没法发现。有的钓友钓了一天鱼,收获很少,以为是饵不行,其实有的时候你不知道双钩在水底是什么么状态。这对你的上鱼率是有很大影响的。” 这位钓友已经认识到了调四钓二的不足,说得非常正确,这就是无钩调标与调四钓二的最大区别。彼如说无钩时调的八目,挂钩后是四目,那么,八目以上都是你可以钓的目,八目以下,说明铅坠已经触底了,再钓吗?再钓就是跑铅钓法,在此就不讨论这一钓法了。第二个问题:开始调标时到底调几目?简单来说,你浮标有多少目,就可以调到多少目,至于钓多少目,那是你自己选择的问题,如果你非要一个确定的调目,我刚才说了,要根据鱼情、水情等情况而定,你鱼钓得多了,我告诉你一个确定的调目,你还不一定听我的。能够钓上鱼,你就调对钓对了,钓不上鱼,说得再准确也没有什么用。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说: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第三个问题:无钩调标的理论依据是双钩卧底的。这一说你就明白了,钩再重,对浮标没有什么影响,哪怕你挂两个铁砣在上面,你要钓几目就可以钓几目。浮钓时,以无钩调标八目为例,装钩后出现4目,这你就知道,两钩是压四目,挂饵钓半水,如出现目数就可以钓了;如无钓目,则减铅皮,直至挂饵半水露出目数。你要想知道你这个钓组上的最钝点——空钩半水观察标的目数,如出现八目,本钓组最钝点是12目(因为减掉两钩,无钩时就是12目)。这副钓组的最灵点——为带饵半水所露出的目数,都是最灵点(因为钓组此时已处于平衡状态)。 第五个问题:“这种调标法好像对浮标没有什么要求?”,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浮标是钓鱼人的眼睛,任何调标法都是建立在浮标的基础上的,忽略浮标的重要性,不会给钓鱼带来任何好处。关于不同浮标的使用方法和特点,游钓世界影视公司正与刘树森老师合作拍摄这方面的VCD,相信不久的将来会与大家见面。 以上观点,是我个人比较肤浅的一些认识,有不到之处,欢迎广大钓友进入老鬼论坛与我作进一步共同探讨。阿涵:谢谢李老师!什么是无钩调标法?——老鬼论坛采访李保安实录阿涵:李老师在老鬼论坛做客时多次与网友谈到无钩调标法,很多钓友还有很多问题不是很明白,不知能否再与我们详细讲讲?李保安:非常愿意与钓友作进一步交流。其实无钩调标法在钓鱼人中早就盛行,我也是在不断的摸索和学习中。就我多年来的钓鱼经验看,这种调标法是目前比较科学的一种调标法,能真实体现双钩带饵后在水底下的状况。阿涵:具体操作呢?李保安:首先是在无钩的状态下进行调目,调多少目?要根据使用不同的浮标、钓什么样的鱼、什么样的鱼情、水情、气候等情况而定,正常情况下可以这样调标:无钩状态下半水调6目或者8目,甚至10目,这不是主要问题。加入双钩以后,浮标调目势必会根据钩重而发生改变,有可能是3目或者4目,也有可能没有钓目,假设加钩后是4目,那么,4目以上(如2目或1目,甚至平水),是钓灵,越往上走,是越钓越灵;4目以下是钓钝,越往下走,是越钓越钝,直至钓到无钩状态的目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最钝点。阿涵:有几点不明白。第一,这种无钩调标法和有钩调四钓二有什么区别;第二,开始调标时到底调几目;第三,如果钩非常重,装钩后根本不出现钓目而是没入水里,此时该怎么办;第四,用这种调标法,双钩在水底的状态是怎样的,是双钩触底还是一只钩触底,另一只钩悬浮,或者说双钩悬浮?钓浮时又作何处理?第五、这种调标法好像对浮标没有什么要求?李保安: 先回答你第一个问题——在老鬼论坛上我发现一位钓友发了《不要忽略饵的比重对浮漂的影响》一贴,“我发现很多钓友都忽略了饵对浮标所带来的影响,片状饵比重轻,粉状饵比重大.大家把很多饵混合在一起,有的时候比重就变了。这对漂的影响是不能忽略的。很多钓友都按调四钓二来调漂,调四钓二的原则就是你饵的重量必须是你漂的1目左右,才能达到调四钓二的效果.也就是一钩轻触底一钩悬起.如果你的单饵重量是漂的2-3目甚至是4目,就达不到调四钓二的效果。也就是说你根本不知道双钩在水底是什么状态,是一钩卧底一钩轻触底,还是双钩已经深深躺在水底了,你都不得而知。有时你以为双钩到底了,其实没有;有时你以为没有到底,其实已经到底了,甚至深深扎在水底的泥沙里,你都没法发现。有的钓友钓了一天鱼,收获很少,以为是饵不行,其实有的时候你不知道双钩在水底是什么么状态。这对你的上鱼率是有很大影响的。” 这位钓友已经认识到了调四钓二的不足,说得非常正确,这就是无钩调标与调四钓二的最大区别。彼如说无钩时调的八目,挂钩后是四目,那么,八目以上都是你可以钓的目,八目以下,说明铅坠已经触底了,再钓吗?再钓就是跑铅钓法,在此就不讨论这一钓法了。第二个问题:开始调标时到底调几目?简单来说,你浮标有多少目,就可以调到多少目,至于钓多少目,那是你自己选择的问题,如果你非要一个确定的调目,我刚才说了,要根据鱼情、水情等情况而定,你鱼钓得多了,我告诉你一个确定的调目,你还不一定听我的。能够钓上鱼,你就调对钓对了,钓不上鱼,说得再准确也没有什么用。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说: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第三个问题:无钩调标的理论依据是双钩卧底的。这一说你就明白了,钩再重,对浮标没有什么影响,哪怕你挂两个铁砣在上面,你要钓几目就可以钓几目。浮钓时,以无钩调标八目为例,装钩后出现4目,这你就知道,两钩是压四目,挂饵钓半水,如出现目数就可以钓了;如无钓目,则减铅皮,直至挂饵半水露出目数。你要想知道你这个钓组上的最钝点——空钩半水观察标的目数,如出现八目,本钓组最钝点是12目(因为减掉两钩,无钩时就是12目)。这副钓组的最灵点——为带饵半水所露出的目数,都是最灵点(因为钓组此时已处于平衡状态)。 第五个问题:“这种调标法好像对浮标没有什么要求?”,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浮标是钓鱼人的眼睛,任何调标法都是建立在浮标的基础上的,忽略浮标的重要性,不会给钓鱼带来任何好处。关于不同浮标的使用方法和特点,游钓世界影视公司正与刘树森老师合作拍摄这方面的VCD,相信不久的将来会与大家见面。 以上观点,是我个人比较肤浅的一些认识,有不到之处,欢迎广大钓友进入老鬼论坛与我作进一步共同探讨。阿涵:谢谢李老师!

浮漂的造型和用途

1、软尾漂---钓滑鱼

滑鱼指钓上来又放下去的鱼,鱼口有伤,吮吸力差,警觉性高;由于练杆池的鱼从来不喂,三杆下去鱼就上浮、分层,一般上、中、下层都有鱼,上层鱼小、中层稍大、底层最大。用软尾漂,漂尾短、不过6-7目,漂翻身立起后就是6目,只沉降 2目的高度饵就触底到位,减少了中途的一些非实质性的信号,主钓底层大鲫,稳中求胜。

2、竹脚漂---钓半水、钓快鱼

过去讲 “调四钓二”是指符合四个条件即:软尾、底钓、搓饵、大鲫。近几年随着竞技赛开展,各种造型的浮漂出现,比赛时鱼情的设计也有大鲫、幼鲫、生口、滑口之分。97年后出现竹脚漂。用竹脚漂,漂身短、翻身快,一般调6目以上,漂翻身立起后缓缓下沉,下点多为大鲫,上顶多为小鲫或中双尾。

3、长尾长脚漂---底钓、兼钓接口鱼

长尾长脚漂是近两年才出现的,它吸收了竹脚漂翻身立的快的长处,兼有放大信号的作用,设计更加“鱼性化”。一般在1.5—1.7米的鱼塘,正常天气情况下,大鲫鱼离底10公分左右(若水更浅,鱼则更近底),水库则离底1尺左右,用长尾长脚漂,立的快、长尾下降慢,鱼饵正好在鱼眼前慢慢划过,鱼有机会抢食,钓接口鱼正好。

4、大浮力大漂---钓水库大鱼、钓花白鲢

水库水深,鱼有自然繁殖的情况,一般有大、有小、有对象鱼、有杂鱼,小鱼在上层,最先抢食,大鱼在低层,警觉性高,这与小孩和大人一样。另外水库还有看不见的暗流。用大漂浮力大、尾长、尾粗,相应铅坠重,好抛线、沉底快、主线拉的直,不受暗流、杂鱼干扰,主钓底层大鱼。

钓花白鲢一般调到整支漂尾都露出来,浮钓,根据季节水温选择钓深。钓点选择在水库、鱼塘石壁下最陡的深水

张仲玉老师谈如何钓滑鱼[资料]

我们通常所说的和遇到的“猾鱼”是指专业竞技鱼池池里被长期钓、放多次而不愿上钩的一些“老头鱼”。

这种鱼吃饵有两种现象:

一种是漂有动作,而扬竿不中鱼。

二是窝里(钓点)有鱼就是漂不动。

钓这样的猾鱼,要选择在线拉力值能够承受情况下尽量选用细线。钩也要选用质量好的细条袖型钩。前者漂动不上鱼可采取钓钝也就是在理念上钓钝,做到心中有数钓明白鱼。

具体做法可跟据自己好的经验而定,我的一般做法是:带钩调一目或二目当找好底后钓一目或二目,如果漂动扬竿不中鱼,就把漂往上推钓二目以上,不管推到几目直到能钓上鱼为止。

二是窝里有鱼漂不动,那就钓灵,可选择前者相同的线组调二目或三目,钓一目或平水,要勤“逗”鱼,见稍微下搓三分之一目,也就是一、二毫米的小动作(小信号)就扬竿。二者尽量选用比重较轻、膨松而又不散、附钩率好的清淡型饵。张仲玉老师谈如何钓滑鱼[资料]

我们通常所说的和遇到的“猾鱼”是指专业竞技鱼池池里被长期钓、放多次而不愿上钩的一些“老头鱼”。

这种鱼吃饵有两种现象:

一种是漂有动作,而扬竿不中鱼。

二是窝里(钓点)有鱼就是漂不动。

钓这样的猾鱼,要选择在线拉力值能够承受情况下尽量选用细线。钩也要选用质量好的细条袖型钩。前者漂动不上鱼可采取钓钝也就是在理念上钓钝,做到心中有数钓明白鱼。

具体做法可跟据自己好的经验而定,我的一般做法是:带钩调一目或二目当找好底后钓一目或二目,如果漂动扬竿不中鱼,就把漂往上推钓二目以上,不管推到几目直到能钓上鱼为止。

二是窝里有鱼漂不动,那就钓灵,可选择前者相同的线组调二目或三目,钓一目或平水,要勤“逗”鱼,见稍微下搓三分之一目,也就是一、二毫米的小动作(小信号)就扬竿。二者尽量选用比重较轻、膨松而又不散、附钩率好的清淡型饵。

竞钓中的引鱼技术[资料]引鱼,也称诱鱼。鱼引不到位,诱不集中,要多上鱼,取得好成绩不可能。不打窝的规则对赛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鱼技术已成为一大研讨课题。  (一)窝引:钓赛规则不允许用工具等打窝,但不等于不能够诱窝。开赛时,如混养池视鱼头大小或密度,以钓挂法下足兵兵球大团饵以诱鱼汇集。若在每平方水面40余尾密度的职业池中竞赛,窝引的量有时指甲大的二粒就会超量而把鱼引乱。  (二)逗引:这里讲逗引,不是指传统钓中的逗引鱼咬钩,而是开始时,装钩施钓前几竿在见标有反应鱼快吞饵时,故意扬空竿,使钩上的粒饵散落。这样,只吃到雾化饵不过瘾的鱼见到此后落下的粒饵就吞吃。行家们称逗引的目的是把进窝的鱼"引凶"。  (三)鱼儿密度不到位--持续引。所谓引鱼密度到位,按台钓高手的概念,即在密度较高,气候、鱼情正常情况下,抛竿后,饵钩适度稳住,五秒钟内标应有摇摆,上下缓缓浮动、咬钩等信号反应,若钩饵落底一分钟后浮标还纹丝不动,说明鱼儿没有引到位。遇此,钓手应每分钟一竿不停持续向钓点投饵,饵粒稍可偏大些。笔者曾在潍坊一次全国邀请赛中,由于抽位差,前二个多小时未钓上鱼,坚持持续引,直到最后二十多分钟,引来一群鲤鱼连续咬钩,获鱼5公斤多,跃居这一轮第二。  (四)鱼儿引得太多-暂停引。钓赛设在精养池和商业池中,一不小心就会把鱼引得太多,反而钓不上鱼。这时池中明显反应是:当抛竿后钩饵快到底时,池底突然浮起一片鱼星或窝区鱼星层层,但鱼不咬钩。浮标信号乱而多,上鱼少,这是饵料下得太多所为。常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暂停投饵引鱼,只用稍硬些的饵装钩或上单钩垂钓。二是双钩装加粘饵在窝区外钓,暂停向窝区补饵。三是起竿停钓一会,让鱼群把窝中余饵吃掉大部分再钓。  (五)钓大鱼,攻小鱼--大饵、小饵分别引。大、小鱼因消耗能量差异,平均进食量也不相同。据试验。一条二公斤的大鲤鱼,开食期二分钟内可进食0.1公斤。钓赛中要争总重量好名次,钓手开始时的窝引量应为钓鲫鱼量的5至10倍,且每竿装钩饵粒也要增大。如以尾数计成绩,战术上以钓小为主,引窝也要小。钓"片子鱼"装钩饵粒只能似绿豆般大  (六)低温、新塘钓--荤素、活饵结合引。初春及冬季,水温较低,用台钓法参赛,若引鱼技术掌握不好,往往比不上老传统上鱼多。原因是,新陈代谢缓慢期鱼类更需要补充少而精的高蛋白物质,对素饵粉料更少问津。此时窝引料中应加入些红虫、小活蚯蚓。钓赛规则允许时,钩装一粉、一虫效果更好。  新塘常指初次用粉饵钓赛池,由于鱼儿还不习惯吃粉类饵,故同样要按上述方法做窝、引钓。

竞技中常遇到的问题讨论

(一) 滑口

一般是指50克左右反复钓放的小鲫鱼,如果反复钓放的时间过长即变成了老头鱼也归为滑口一起讨论吧。一般在竞技中很难遇到反复钓放的大滑鲫所以我们所讨论的都是指小滑口鲫。讨论的重点是怎样钓小滑口鲫(大家尽量不要跑题噢)。

目前比较流行的钓法有:

用标:

1, 去壳孔雀翎软尾(如鬼手去壳孔雀翎软尾)。滑口一般以每小时30尾分快滑和慢滑,对快滑用4号标,对慢滑用1号标。比较流行的调法是调3目加1黑格,在精确找底(即标尾露3目1黑格,要反向验证确定为下饵到底上饵轻触底,即不灵不顿)的基础上,钓目的变化要随鱼情的变化而随时变化,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在精确找底后钓目的确定不一定在标尾上能看的出来,即在不灵不顿的基础上将浮标座上推1目为顿一目,下推1目为灵1目,即目在心中,心中有目。在冬天或慢滑时,鱼吃口较轻也有人调2目加1黑格。

这种钓法较稳,以观小漂为主,比较容易掌握。难点是精确找底,怎样确定不灵不顿(不是调几钓几),要有观小漂的功夫。但这种钓法也有不足之处,因为标是细长身软尾能去掉一些虚假信号,丢口肯定也多。有时漂象小到你不敢肯定标在动,怀疑标动了提竿能中鱼,即所谓的意念观标,这只是高手在当时心态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做的到的。

2, 用高灵敏度的碳脚细中长身长硬尾标(如程宁的鹤舞E—06)钓底兼底部截口,这需要观标择口的真功夫,比较难掌握,虽然口多但空竿也多,择口功夫不到家,一场比赛下来急不死你也把你累爬下,成绩可能还要垫底。不过我认为这是最有前途的钓法。有时间能练成差不多就成神了。

3, 用竹脚粗短身长硬尾(如程宁的鹤舞E—04)专钓过程,主抓停口这也需要较高的择口功夫,河南有些高手对付老头鱼常采用调3目钓5目且离底的钓法,就是钓滑鱼的一种技术升华。

4, 用竹脚粗短身短硬尾(如亚马逊的鬼斧水皮标)对中下层的鱼又滑又乱的鱼情,抓水皮下的鱼可能是明智之举,特别是对付快滑常能居中杀大边。

5, 关于标的调钓目前有2种方法:调高目和调低目。我比较喜欢调低目。

6, ---------------------------------

用饵:

首先要适口,关键是饵的状态。另外状态还要配合钓法。上饵方式要根据鱼的吃口来定。上而方式不同钓法不同对饵的状态要求也不同,不过饵的状态是有鱼定的。搓饵底钓时找底一要准。关于用饵方面敬请高手多多指点!

用钩:

滑口不一定吃口轻,只是吃的快吐的更快,钩由鱼来定但不能太小,有经验的高手一定要多多指点喔!

关于竿线及其它小配件特别是子线的长短等,根据鱼情目前大家的意见比较统一,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79271/156838361.html

更多阅读

日常生活祛痘小窍门 姜片祛痘印的小窍门

日常生活祛痘小窍门——简介祛痘是力图运用医学技术或方法消除青春痘地过程;痘是痤疮的俗称,又叫“青春痘”、“暗疮”或“粉刺 ”,是由于毛囊及皮脂腺阻塞、发炎所引发的一种皮肤病。青春期时,体内的荷尔蒙会刺激毛发生长,促进皮脂腺分

生姜治疗脱发小窍门 生姜治脱发怎么用

生姜如何生发,巧用生姜治疗脱发。生姜治疗脱发,我想这应该不是个陌生的话题,很多脱发的患者都布知道这些偏方,今天就给大家具体介绍下生姜生发的办法及操作步骤,让大家能正确的掌握生姜如何生发。生姜治疗脱发小窍门——中医看生姜 中医

运动鞋如何除臭及保养及小窍门 厕所除臭小窍门

运动鞋如何除臭及保养及小窍门——简介基本上人人都会有那么一两双运动鞋,但是像脚心爱出汗的,穿几次就有了很重的脚汗味,洗过后效果也不好,也有时候,我们穿几次就看上去很旧了。要是每天都看上去崭新崭新的那该多好,其实生活中我们还是有

治疗皮肤过敏的小窍门 皮肤过敏怎么好的快

?治疗皮肤过敏有哪些小窍门呢?特别护理: 1、做好皮肤日常护理。  皮肤过敏症患者多知道化妆品不能乱用,许多化妆品是致敏源之一。 2、采用饮食调理脱敏法。  过敏症患者要注意饮食营养的均衡,少食用油腻、甜食及刺激性食物、

买菜小窍门汇集 买菜小窍门

【大白兔奶奶:在网易的aswh07博客上看到一些买菜选菜的小窍门,很好,整理收藏并不断补充中,再加上我自己的经验。因为我家基本吃素,就将蔬菜放前面了,呵呵。】关于蔬菜,我以为第一个窍门就是买应季菜,少吃反季节菜。应季菜就是当下市场中比较

声明:《钓鱼小窍门 钓鱼经验及窍门集中》为网友夏七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