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个“夜猫子”潜伏在宿舍中,这是大学里司空见惯的现象。近年来,大学生因熬夜猝死的案例频频被媒体报道,就在前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2011级的古同学猝死,死因或与其熬夜有关。昨日,习惯于做“夜猫”的大学生在网上反思并惊呼,“不能再熬夜了!”(羊城晚报 3月29日) 昨日,一条“@华工广州学院学生会”的帖子引起网友注意,“华南理工广州学院机械工程学院2011级学生古同学猝死,经抢救医治无效离世。 随后,记者从学校了解到,这位学生是27日上午去世,此前为学校交谊舞社团的负责人,平时表现突出、工作认真负责。有网友在微博上感慨:“团友一路走好,想当年大一那时,他一个人能完成差不多整个部门同事的工作,大二时一个人完成差不多三个人的工作,为了工作经常熬夜,现在看起来后怕!” 很多学生在微博上对古同学突然离世表达惋惜。与此同时,也开始反思:“大学生究竟在忙些什么,做什么事情值得我们熬夜,甚至通宵,明明知道熬夜对身体不好,却明知故犯?” 不少网友怀疑,古同学的死或与熬夜、过度劳累有关。有大学生坦言,自己在上学期间养成了熬夜的坏习惯,这条消息让他们“心惊惊”,也有网友不禁感慨道:“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大家尽量不要熬夜!” “刷一下微博、聊一下微信就用掉好几个小时”、“等到快断网的时候才发现,明天上课要展示的PPT还没做。” 上了大学后,很多学生发现自己不知不觉间成为“夜猫子”,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熬夜的重要推手。 近年来,大学生因熬夜猝死的案例频频被媒体报道。去年11月27日,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学院一名陈姓男生被发现猝死于宿舍当中。事发当天7时,同宿舍同学发现小陈无法叫醒,并出现抽搐症状,随即拨打120,但最终小陈还是抢救无效死亡。 大学生因为过度熬夜而猝死的悲剧不断发生,我们会追问悲剧根源何在,得到的答案很是轻描淡写。但是,但凡从大学里走过的人都会知道,大学生,特别是一些男生,熬夜对于他们来说可谓是家常便饭。按理说,大学里的课程并不紧张,他们熬夜都做什么呢?据一项调查报告指出,大学男生熬夜一般是因为打游戏、看电影、补作业、聊天等,大学女生熬夜一般是因为补作业、聊天、淘宝、看电影等。因此,大学生熬夜的原因不外乎就是在学习与玩乐。 但是,偶尔的熬夜也并不会造成多大影响,又是什么使得大学生频繁熬夜呢?一方面,一部分大学生由于自制能力差,很难经受得起外界的诱惑。另一方面,大学里的课程安排存在极大的不足之处,显然与大学生活不相符合,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对课程重视不足,宁愿夜里熬夜白天补觉。 因此,大学生熬夜猝死悲剧频频上演,该反思的不仅是大学生们,高校的管理者们是否也应该改变一下教育和管理策略呢? 经常性熬夜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使得人过度劳累,联系到去年提的比较多的“过劳死”这个词语,是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蓄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事实上,过劳死在我们身边也越来越多。 据统计,在30岁至50岁英年早逝的人群中;95.7%的人死于因过度疲劳引起的致命疾病。 经常熬夜且无法避免的人,应采取哪能些自我保健措施呢? 一是增加营养摄入。应选择量少质高的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B族食物如牛奶、牛肉、猪肉、鱼类、豆类等,也可吃点干果如核桃、大枣、桂圆、花生等,这样可以起到抗疲劳的功效。 二是加强锻炼身体。可根据自己的年龄和兴趣进行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熬夜中如感到精力不足或者欲睡,就应做一会儿体操、太极拳或到户外活动一下。 三是调整生理节律。常年熬夜者应根据作息时间表,并不断修改至适应。 四是消除思想负担。常熬夜者切忌忧虑和恐惧,应树立信心,在夜晚工作中保持愉快的心情和高昂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