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考复习指导

   复分解反应

  1.下列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C.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D.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考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本题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来判断物质能否共存的问题,若物质在水中解离成的离子重新结合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时,物质就不能共存,生成沉淀或气体则溶液质量发生改变.

  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质量不变,故正确;

  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质量减小,故错误;

  C、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不发生反应,故错误;

  D、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质量减小,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来判断物质能否共存的问题以及反应后质量是否改变,完成此题,需要明确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

  2.请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表示

  (1)干冰CO2;(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3)乙醇C2H5OH;

  (4)3个二氧化氮分子3NO2;(5)2个磷原子2P.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元素与化合物.

化学中考复习指导

  分析:(1)干冰即为二氧化碳,为分子构成;(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也由分子构成;(3)乙醇也是分子构成,其化学式符合有机物的书写原则;(4)表示多个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5)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解答:解:(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直接书写其分子式,如干冰的化学式为CO2;甲烷CH4;乙醇C2H5OH;

  (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如二氧化氮分子是多原子分子,可表示为:NO2,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二氧化氮分子可表示为3NO2;

  (3)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磷原子,就可表示为2P.

  故答为:(1)CO2

  (2)CH4

  (3)C2H5OH

  (4)3NO2

  (5)2P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

     溶解现象

  1.超临界水是常态水在湿度超过374℃、压强超过2.21×107Pa下形成的气、液密度相等的一种特殊状态的物质.在密闭条件下,超临界水可以任意比溶解O2等,通过氧化反应,在较短时间内以高于90%的效率将废塑料断裂成油状液体,以下有关超临界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常态水形成超临界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B.超临界水向固体内部的细孔中渗透能力极强

  C.利用超临界水技术治理“白色污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D.超临界水处理废塑料的工艺对设备耐高压、耐高温和耐腐蚀的要求很高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常态水形成超临界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超临界水的渗透能力极强;超临界水能够分解塑料;常态水形成超临界水需要在高压条件下进行.解答:解:A、常态水形成超临界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超临界水向固体内部的细孔中渗透能力极强.正确;

  C、利用超临界水技术治理“白色污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正确;

  D、超临界水处理废塑料的工艺对设备耐高压、耐高温和耐腐蚀的要求很高.正确.

  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超临界水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下列有关营养成分与人体健康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缺铁会患贫血症

  B.为防治佝偻病,过量补钙

  C.摄入淀粉量不足,会患低血糖

  D.食用蔬菜、水果可以补充维生素

  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分析比较法.

  分析:A、根据铁的生理作用和缺乏症判断.

  B、根据钙的生理作用和缺乏症判断.

  C、根据糖类的代谢过程判断.

  D、根据维生素的食物来源判断.

  解答:解: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铁会患贫血,所以正确.

  B、钙是构成骨胳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它使骨胳和牙齿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时幼儿和青少年患佝偻病,老年人患骨质疏松,但也不能过量补钙,所以错误.

  C、食物中的淀粉在体内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水反应最终变为葡萄糖,经肠壁吸收进入血液成为血糖,所以正确.

  D、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所以正确.

  故选B.

  点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营养与生命健康已成为人类永恒追求的主题,化学元素及六大营养素与人体健康的知识也就相应地成为化学考查的热点之一,特别是化学元素及六大营养素的代谢过程、存在形式、食物来源、缺乏症、合理膳食原则、中毒与解毒知识等,在中考中出现的频度极高.

  二氧化碳的用途

  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

  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D.二氧化碳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生活实际型.

  分析:首先了解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是物质的物理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是物质的化学性质.然后对ABCD四个选项做出正确判断即可.

  解答:解:A、二氧化碳灭火器中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是物质的状态,是利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但灭火是利用了它不支持燃烧的特点,是利用它的化学性质,故不可选;

  B、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汽化时要吸受周围环境中的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形成降雨,是利用它的物理性质,故可选;

  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不可选;

  D、二氧化碳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变成葡萄糖和水,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故不可选.

  故选B

  点评:本题以二氧化碳的作用为切入点,考查物质的化学性和物理性的区别.

  2.关于金属物品的使用正确的是()

  A.铝合金门窗变旧变暗后用砂纸或钢丝球打磨

  B.铁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和石灰乳配制杀菌剂波尔多液

  C.铝壶内的水垢用质量分数为18%的热盐酸长时间浸泡

  D.校内用钢架制作的自行车防雨棚应定期喷涂油漆防锈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金属可以与氧气、酸能发生反应,露置在空气中易生锈.

  解答:解:A、铝表面的氧化铝保护膜能阻止内部的铝与氧气接触,从而起到保护作用,不需使用砂纸或钢丝球打磨,故A错误;

  B、铁可以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从而使药效降低,故B错误;

  C、除去水垢后的铝壶是铝与盐酸接触,能发生化学反应,故C错误;

  D、铁制品露置在空气中易生锈,可以采用覆盖保护层的方法防锈,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的性质及其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79971/932345233.html

更多阅读

病句辨析及其修改方法复习指导

病句辨析及其修改方法复习指导考查目标1.中考对辨析病句的基本要求:能准确判定一个句子有无语病;能从语法方面指出病句类型;能从逻辑方面判定句子表意是否合乎事理;能从感情色彩、语言习惯等方面判定句子表达是否得当。2.中考对病句修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课-------推断题说课稿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课-------推断题说课稿 卢龙县蛤泊乡中学 杨树安尊敬的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中考复习专题----推断题》,物质的推断题是近几年部分省市中考必考的题型之一。它是通过物质的转化关系,从已知的实验现象和

2014-2015九年级第二学期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即中考复习计划

2014-2015九年级第二学期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即中考复习计划信息技术中考测试重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无论在教学中还是复习中,我们要根据学科重操作的特点,把基础知识融入技能操作中,让学生通过操作来理解基本知识并记忆

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指导(附阅读练习及答案)(4)

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指导(附阅读练习及答案)(4) 文章来自:学优网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指导全国中考语文试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王庆中 (湖北仙桃市郭河二中 433013)[考点突破]议论文的阅读是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重头戏。笔者统计了2005年

中考复习经验:化学要厚积才能薄发

   中考复习经验:化学要厚积才能薄发   掌握复习技巧  对于表述性试题较好的方法就是多做题、勤练习,没有计算量是不行的。在复习时要把以前做错的题找出来,然后参照答案,找出错误所在,进行查漏补缺。由于中考是省内出题,做

声明:《化学中考复习指导》为网友只是忘了怎么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