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九品中正制 解密:魏晋士子是如何通过九品中正制出任官职

  专家们关于九品中正制品第与入仕途径的关系的争议

  唐长孺认为,九品中正制只是保证清浊分流,并不等于选举制度的全部,各项选举必须依据中正的品第,但出身授职还得通过各条入仕道路。

  罗新本认为,九品中正制只是一种考察士人和官员的制度,中正对已仕未仕之人均予以品评,品状是吏部授官的主要依据,但他并不直接官人,任命之权归吏部。并且士人经品评后仍需由各种仕途方能为官。

  陈琳国认为,两晋时期的选官方式,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一是吏部铨选和公府辟召,二是州刺史辟召和举秀才,三是郡太守辟召和察举等。

魏晋九品中正制 解密:魏晋士子是如何通过九品中正制出任官职

  陈长琦认为,九品官人法,是魏晋时代官员选拔、任用制度的唯一的形式。因为九品官人法给每个官员职位都规定了任职者的人才品级资格,即官品,那么任何人如果没有资品,就没有入仕的资格。但魏晋时代士人之品级的获得,即资品的获得却非只中正评价一种,而是多渠道、多途径的,九品中正制只是其中的一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8051/991075182683.html

更多阅读

九品中正制:天生高人一等的豪门子弟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丕为获取各世家门阀大族对自己的支持,同时为夯实自己的权力,采纳尚书陈群的建议,制定了一套颇具争议的官员选拔机制:九品中正制。所谓九品中正制,主要是依据地方官员的评定来攫拔人才。而地方官员的考评依据主要有三

略论两汉察举制之利弊 战略营销规划利弊

略论两汉察举制之利弊 ——兼与世卿世禄制、军功制比较陈国凡国家是阶级统治的的工具。统治阶级需要建立一套选士任官制度(也即选举制度),由此产生中央、地方各级官吏,并通过他们管理国家,加强对人民的统治。我国自夏商周始,经战国秦汉

第33节: 盛世人才:更多是安人而非尽才(2)

系列专题:《解析中国皇朝管理:黄色管理》  人才选拔机制到盛世阶段发生变化的另一种情况是更加严格的执行原来的人才选拔机制。我们在第二章已经说到,在魏晋时代,九品中正制代替了乡举里选的人才选拔机制。九品中正制在皇朝的开始阶

第20节:广纳英才:‘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2)

系列专题:《解析中国皇朝管理:黄色管理》  2、九品中正制:古时的门第、现时的裙带  及至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汉献帝逃亡,中央与地方之间失却了有效联系,一切制度全归紊乱,乡举里选的制度,也就无从推行。朝廷用人没有了标准,尤其是武人在行

声明:《魏晋九品中正制 解密:魏晋士子是如何通过九品中正制出任官职》为网友酷并且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