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蜀汉东吴 用人之道决定兴亡之道: 蜀汉与曹魏的两样灭亡

  导读:《三国演义》大结局是“三国归晋”,征战半个多世纪的魏、蜀、吴相继告亡。表面上看三国似乎悉数谢幕,但实际上却是迥然不同的下场,这迥然不同的下场给出的是历史的不同答案,其中包括着咎由自取的真亡与假亡。抛开个性不突出的吴国不表,且把三国中两股敌对势力魏蜀两国的灭亡方式做出比较。

曹魏蜀汉东吴 用人之道决定兴亡之道: 蜀汉与曹魏的两样灭亡

  蜀汉与曹魏,一个是真亡,一个是假亡。三国归晋,蜀汉在邓艾、钟会的夹击下,不堪一击,弱智皇帝刘禅举国投降,是真的死掉了。而魏国虽说不久也“亡”,但却是篡位而“亡”,说白了就是换了姓氏不同的新主子,魏的主体并没有亡,且一直很强大,只不过改名叫“晋”,不再是曹家天下。两股敌对势力为何下场如此迥异?这与两国“大当家的”一脉相传的“用人之道”有着“前因后果”的联系。

  两位“大当家”刘备与曹操,一个缔造了蜀汉,一个创建了曹魏。依照《三国演义》“煮酒论英雄”一段的曹操说法,天下英雄唯此二人。如果英雄要分类,刘备乃枭雄,曹操乃奸雄。按罗贯中的本意,枭雄刘备代表向善的力量,奸雄曹操代表恶,因为拥刘就是拥善,抑曹就是抑恶,所以《三国演义》“拥刘抑曹”。这里,笔者且不论“拥刘抑曹”有没有错,单就刘备与曹操的道行而分,刘备作得是君子状,而曹操是个无遮拦的真小人。不同的道行有不同的“用人之道”,不同的“用人之道”预示着两国的不同命运。“君子”刘备爱才重德。纵观蜀汉阵营,至少表面上,多是“有德之士”,从诸葛亮到“五虎将”,个个忠义,关羽关云长,忠心赤胆,乃义的化身。诸葛孔明,鞠躬尽瘁,代表不二的智慧。其赵云赵子龙,品德几近“完人”。蜀汉阵营吸纳降将也大都以德为先。那黄忠原为长沙太守韩玄部将,兵败长沙故主身亡,城陷,他一不投降二不杀身成仁,只是在刘备面前苦嚎旧主。便博得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好感委以重任。而起义献城、功劳和智谋远在黄忠之上的魏延,却因为“反骨”行为,始终得不到他们的信任。

  不妨想一想,个性突出、智勇双全德的魏延,他反的主子,从蔡瑁到韩玄,哪个不是“顽恶”之辈?就因为这样的“反抗”精神,这样的大才终生在蜀汉难有大作为。好德胜于好才,必有虚伪之徒表演的舞台。关羽、诸葛亮禀承刘备用人方式,有过之而无不及,苦果尝尽。那关羽镇守荆州时信任的大将潘睿糜芳,刘备的螟蛉子、见死不救的刘封等人,均为虚伪无能之辈,一触即溃,大难临头各自飞,他们貌似忠厚实则见利忘义,断其后路、送君子关羽下地狱的,其实正是前后方的他们。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8551/337082558272.html

更多阅读

任正非的用人之道 曹操的用人之道

所谓用人之道,实质上讲就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用什么人,二是怎样用。曹操正因为深谙此道,为自己的“事业”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具体讲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一、广聚贤能曹操很早就认识到,要想创下帝国基业,巩固万里江山,人才是基础是必不可

陈天桥 唐骏 唐骏一进一出彰显陈天桥用人之道

在为盛大打江山的四年里,唐骏虽然没有为盛大在具体业务上作出实质性的贡献,但是在资本市场方面,却为陈天桥分担了绝大部分压力,聪明的他也和陈一起经历磨难,挺过了最艰难的日子,重新夺回了行业领军者的位置。   唐骏卸下了盛大总裁的重

陈志平:重天理、行人道,中小企业用人之道

一个企业的老板可以不懂生产,不懂技术,不懂销售;但绝不能不懂用人。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用好人是企业快速发展之关键。   许多人都说“用人是门综合学科”。其中包含了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人力资源学等等;但笔者以为用人更是一门艺术,用人

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科学的用人之道

在世界化工行业,台塑董事长王永庆在台湾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式人物。他把台湾塑胶集团推进到世界化工工业的前50名。台塑集团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与王永庆善于用人分不开。多年的经营管理实践令王永庆创造出一套科学用人之道,其中

揭密:波波球集团CEO的用人之道

昨天,从一个朋友哪里获得了一份波波球集团CEO冯斌的用人之道,今天特此在这里跟大家共享一下。让我们大家一起共同学习。内容如下:1.从管理者的心态里要有”承认员工,用其所长的思想”,这是个通病,经常听很多经销商会说,员工这不行,

声明:《曹魏蜀汉东吴 用人之道决定兴亡之道: 蜀汉与曹魏的两样灭亡》为网友慢热型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