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简介
虽说鲍照的一生极其坎坷,先是出身于寒门,能够在当时森严的门阀制度下脱颖而出,担任官职,归根到底还是他的拼搏,他对自己有信心,不甘于埋没自己的才能。但是他的诗歌在他生前就有一定的名气,甚至对以后的诗人具有重大的影响。
文学大家鲍照
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显著,其中他的艺术风格较为飘逸豪放,是传承于建安“风骨”的传统。在艺术形式上,他的乐于学习和创作乐府诗,至今还有留有80多首诗歌,形式多种多样。其五言诗要求内容丰富,感情是亢奋和饱满。七言诗的话讲究隔句就得要押韵,并能够自由的换韵,扩宽了七言诗的创作道路面。他创作风格对于乐府诗来说是一种创新,突破了传统乐府诗歌的格律,极其富有创造力,语言容量大,在情节变化上显著,读起来朗朗上口,并具有一定的民歌特色。
在明代的时候,《鲍参军集》流行甚多,而它的注释,却到了清末的时候,有人对其进行注释,但是此人的注本还没有刊发。最后一个版本的话,是到了2012年的《鲍照集校注》。

鲍照墓葬于如今的东禅寺村,其墓地封土就 有偶2米多高,墓地呈坐北朝南之势,墓地前还有一个碑,高达2米,宽约1米,上面刻着“南朝宋参军鲍公明之墓”,此碑建造于清道光25年。
后人对此的评价的甚多,其中就有杜甫的一首诗,在《春日忆李白》中,认为李白的诗歌中他俊逸的风格,这也是在侧面高度赞扬鲍照。
鲍照诗歌
鲍照作为南朝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文学成是多方面的,他的诗、赋等都各有众多名篇,但其主要的仍然是诗歌。《拟行路难》18首那就不用说了,肯定是他诗歌的巅峰之作,在其它一些较不知名诗歌中,其实也有一些精品,例如《代白头吟》讲述的也是诗人对不公正遭遇的不满,同样另有深意。
《代白头吟》原文
志士他的正直,就跟红色的丝绳一般,他的高洁,就跟玉壶冰一般。奈何惭愧的是自己早已失去那些意气,唯独无穷的遗憾伴随至今。每个人都不会惦记旧恩,世情就是这样,倘若有一天你衰弱了,那么就不会能够帮扶你。人只要衰败下去,无论你做出多少丰功伟绩,也不会入他人法眼。那些小人就跟老鼠一般,四处的钻寻,跟苍蝇一样,肆意的进谗言。野鸭虽然有五德,但依旧被人宰杀,反倒黄鹄无用,却成为珍禽。如今的帝王用人,远中近佞,让那些后来者居上,真让人痛心。自由以来,能人都遭到疏远,像你这般的志士甚多,却还不是依旧抚胸叹,感到无线愤慨。
这首诗歌在前面两句,连用了两个比喻,喻指自己的正直和高洁,但是依旧遭受到无端的猜忌。身处官场,只要是犯了一丁点的错误,就会导致身败名裂。诗人痛恨那些小人,就跟无用苍蝇一般,借用野鸭和黄鹄,从人们珍惜黄鹄看出,人情只会是好新厌旧。之后连用了六个典故,进一步说明君主对志士的不重用,让人感到胆寒。并在最后的时候总结,这种现象从古至今都如此,无人都够改变,唯独个人独自哀叹。
鲍照拟行路难其五
《拟行路难》(其五)这首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人生艰辛的感慨,自己本就是一介布衣,出身寒门,功名利禄对自己来说只不过是浮云一般,身份地位的贵贱这只不过是上天安排的。
鲍照画像
你不会在意河边生长的杂草,冬天的时候枯萎而死,春天到来,万物复苏,杂草又开始茁壮的生长,铺满整个河岸。你不会在意城墙上的太阳,夜晚被云雾遮掩,等到明天清晨才会出来。我几时候才能够出名和成功,待我这一去之后,那就永世进入黄泉。奈何人活在时间,痛苦的时日长久,而欢乐的时间极其短暂,只有在年轻的时候,才会意气风发和拥有喜悦的表情。我渴望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唯独床前那少量的卖酒钱依旧在。功名利禄这些都不关我的事情,这都得看老天的安排。
这首诗歌的前两句描述的是自然规律,草枯萎,来年就会重新生长,太阳落下,次日就会上升,跟之后一句诗人怀才不遇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希望困境只是一时的,希望终将到来,但是久久不来,自己都要步入暮年的哀叹。“人生苦多欢乐少”把自己心中的无限哀叹和忧愁尽情展现出来,诗人已经不是正值青年,整日的哀叹,只好留下一些酒钱,用来迷醉自己,缓解自己忧愁。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点,“非”和“付”这二字极度地体现了诗人对门阀垄断的不满,但是又无力为天的无奈感。
鲍照代春日行欣赏
《代春日行》这首诗歌仍就属于古乐府诗歌中的一种,并收入到《杂曲歌辞》中。“代”这个字其实是犹拟和仿作的意思。全诗描写的是在明媚的春天里,青年男女在野外嬉戏的快乐情景。
鲍照雕像
这首诗歌的前八句写的是陆地上游玩的乐趣,“献岁”指的是一年的开始,是引用自《楚辞》。“吾将行”讲的是我将要出发去出游。之后写的野外所看到的沿途风景,春天到来,万物复苏,光秃的高山从新披上靓丽的衣装,万木欣荣,光彩动人的春晖,撒满了整个大地,使整体焕然一新。树林中到处都可以听到莺声燕语,其鸣声清脆,就好像是一首悦耳的春歌。红梅占先开放,向人提前报告春天到来的讯息。由于春天的到来,万物焕然一新,呈现出一副生意盎然春的画卷。
之后八句写的是水上游玩的乐趣,来此春游的可爱人们,来到了河边,荡起了双桨,使龙舟飞快地前进。船儿在水上飞速地飘行,惊得鸟儿四处乱飞。此刻的人们无不心旷神怡,其兴致高涨,开始唱起了《采菱曲》,此曲音调柔婉,时而又唱起了《鹿鸣》,其音调古朴。和煦的春风在水上激起淡淡波纹,而大家在弦歌中举起酒杯,尽情痛饮。
“入莲”这四句就侧重于描写女子水上游玩的乐趣,她们在水上荡起双桨,时而钻进那一片片荷叶中,时而又折断一些岸边的桂枝。看着她们罗袖频频地挥动,船儿就在快速的前进,使那些岸边的草叶倒伏在一旁。
最后两句诗,其实是讲诉在这次游玩过程中,男女产生了爱慕之情,这是一种极其微妙的状态,虽然彼此心爱着对方,但都不知道对方所思所想。当然,两个人心有对方,必然会有破土而出的那一刻,而往后的结果如何,留下空白,让读者联想。
鲍照 拟行路难
《拟行路难》这其实是乐府组的诗名,是南朝宋鲍照的重要文学作品。一共有18首诗歌,主要抒发了诗人对人生艰辛的感慨,认为自己出身寒门,在这个仕途中的艰难,根本无法前进,深感痛苦。其中还有描绘游子思乡和思妇的作品,其感情表达大多较为强烈,语言刚劲有力,辞藻华丽,多用典故。其诗歌体裁分为五言、七言及杂言句三种类型。
《拟行路难》
其中《拟行路难》的第十四首,以游子为主体展开阐述,这首诗歌讲述的是身处战场的老兵,讲述其遭遇,抒发了老兵内心的情感,从而揭露出战争给人带来的祸害,对老百姓造成沉重的打压。
开头两句,直接提到老兵在年轻的时候就从军,到了“白首”仍旧漂泊在外,却不能回归故里。在这里,“少壮”和“白首”形成了对比,加深战争对老兵的摧残,其命运极其的凄惨。老兵到老都不能回归故里,他对家乡和亲人们极其的思念,这种感情刻骨铭心。在诗歌的第三句中就开始对其描绘,“窅窅”二字阐明了老兵身处的战场跟家乡相隔甚远,突出了其远;“日夜隔”写出了离别时间之久,可见老兵对其的思念时间已久;“河关”二字写出了家乡跟自己身处之地中间路途艰辛,阐明其难。就是通过远、久、难,让人再一次体会到老兵的艰辛。
“讲死”附近的两句诗歌,写出了老兵对自己那远在家乡妻子的怀恋,老兵将要在胡马迹而死,其死的原因不详,无非就是战死或者是老死,跟之后的“能见妻子难”,两者之间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跟妻子分别已久,但是对其的思念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忘,反倒是与日俱增。
老兵对自己坎坷一生的无奈,唯独只能讲自己无边的思乡之愁化作成长长的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