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地区的蒸煮类小吃
蔡林记热干面:是湖北武汉独有的大众食品。作法是先将预制的面条在开水内煮至七成熟,捞起吹冷加油抖散,吃时在开水里烫几下捞起,加上芝麻酱、葱花、虾米、酱萝卜丁、小麻油、醋等佐料拌匀,上口时香气扑鼻,味浓而不腻,面条筋道,油润鲜美,耐嚼有味,诱人食欲,令人百吃不厌。蔡林记店由于不断摸索改进,风味独具特色,几十年来经营兴旺,日接待顾客达万人之多。
云梦鱼面,鱼面是盛产鲜鱼的云梦县的一大特产。相传清道光年间云梦城里的许传发布行生意十分兴隆,专门设立客栈招待来往客商。一天,客栈的厨师在和面时,不慎打翻了准备做鱼丸子的瓦盆,于是,他顺手把鱼肉泥和在面里,擀成面条。客商吃后,大加赞赏。此后他就如法炮制,很快在省内外享有盛名,并获1911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银质奖章。云梦选用上好鲜鱼,上等白面,精工制成,煮熟后加上佐料,味道鲜美,别具风格。晒干的鱼面条包装起来,可以长期储存或远销外地,是一种馈赠亲友的上好礼品,颇负盛名。
沙市早堂面,荆沙一带流行的一种汤面。以清晨供应为主,故名早堂面。用鳝鱼,母鸡,猪肉及各种佐料烹制成的燥子,并用鸡、猪、鳝鱼骨头熬制原汤做成。每碗面条有原汁汤250克,酱肉丁10克,鸡肉2片,瘦肉2片,酥鳝鱼4段。面条柔软有韧性,鳝鱼酥香,鸡肉鲜嫩,瘦肉醇香,汤汁中有鸡、鱼、肉味。
襄樊凉面:襄樊人有句名谚:“冬至包面夏至凉面”。“凉面”也叫“麻汁面”,为襄樊人夏季最喜爱的主食,因其制作简便,吃起来清凉爽口,已成为襄樊的大众化食品。将煮好的面条用冷水淘凉后,盛于碗中,浇上菜马(有麻汁、食醋、蒜泥、黄瓜丝、胡罗卜菜末、香椿菜末、盐水等)拌匀即成。可根据各人的口味自浇自拌,十分方便。因为襄樊人喜欢吃生蒜,故蒜泥必不可少,再加以食醋,不仅取其味,又可消毒杀菌,为受大众欢迎的夏令佳食。

宜宾燃面:原名叙府燃面,早在清光绪年间,便开始有人经营。这种小吃选用本地优质水面条为主料,以宜宾黄芽菜、小磨麻油、芝麻、花生、核桃、辣椒、花椒、味精以及香葱等辅料,将面煮熟,捞起甩干,去除碱味,再按传统工艺加油佐料即成。宜宾燃面特点是:松散红亮、香味扑鼻、辣麻相间。因其油重无水,引火即燃,故名燃面。
田恒启糊汤粉,糊汤粉是与油条相配的小吃品种,凡卖糊汤粉,必卖油条。田恒启粉馆是一家小吃店,其糊汤是用鲜鱼配料熬制的鱼汤加淀粉而成,在糊汤内再配以胡椒、香葱,以其糊汤微稠、米粉洁白、细长有劲、鱼香汁浓、滋味鲜美而名扬武汉三镇。
四季美汤包:制作方法:1.选用七成瘦三成肥的鲜猪腿肉绞碎,加水拌匀,再加入姜末、盐、酱油、黄酒、白糖、麻油、味精、胡椒粉和皮冻拌好,即成汤包馅心。2.用面粉七成、酵面三成加适量水和成面团,再揪成每个重7克的面剂,将面剂逐个擀成边薄中间厚的汤包皮。包制时要讲究皮圆薄、馅居中、花均匀(每只包子要捏出18~22个子花纹,包子口要捏成鲫鱼嘴形,肉馅要微露),再上蒸笼用大火蒸熟出笼装盘。另备细姜末、酱油、醋各一碟即成。特点:皮薄如灯笼,馅嫩,汤汁鲜醇,味美爽口。
包面:在襄樊又叫饺子或馄饨,制作方法是,把精粉碾成皮子,鲜猪肉做馅,再拌以麻油、油渣或其它馅子,然后包成包面。襄樊的包面历史悠久,相传明、清之间即已盛行,不仅省内闻名,也吸引了不少全国过往旅客。
谈炎记水饺:在一百多年前,从黄陂过来一姓谈的食贩,在汉口改进了馄饨工艺,创制了与众不同的水饺,其水饺最初以汤鲜、馅多取胜。以后发展成筒子骨煨汤混合牛肉馅水饺,并配以十余种佐料。特点是皮薄馅大,汤鲜味美,爽心润腹,余香满口。由于选料新鲜、佐料齐全、制馅制皮熬汤工艺严格、形成独家风味,因而生意异常兴隆。因该店小吃为道地武汉风味,所以深受武汉民众的喜爱。
萝卜饺子:宜昌著名的风味小吃。主要原料是大米、黄豆和萝卜。其做法是:用90%的大米和10%的黄豆,浸泡4至5小时磨成浆。萝卜切成丝拌上辣椒面、花椒粉、蒜(葱)苗、精盐等调料。油炸时,先在特制的弯月状铁勺中放入底浆,再放上拌好的萝卜丝作馅,再盖上浆,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色即成。食之外酥内软、辣而不刺,味鲜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