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程 洪承畴 范文程如何断定洪承畴会投降:明末叛臣洪承畴

  明末最有争议的汉奸,居然不是吴三桂

  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其实不一定从汉奸,英雄的角度上出发,有时候从细节上看一个人可能也会更有意思。

  洪承畴,明神宗万历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时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松锦之战战败后被清朝俘虏,后投降成为清朝汉人大学士。黄道周和高晓松其实说的都没错,只是有这么一个疑问,洪承畴被俘虏后,原本准备英勇就义,为什么又投降了?

  据说,还在松山城中时,就曾经有人劝说洪承畴投降,被他坚决拒绝。因叛将献城而被俘后,清兵把他带到主帅面前,强迫他下跪,他轻蔑地说:“我乃天朝大臣,岂能在小邦王子面前下跪! ”摆明了已将生死置之度外。那么这个铮铮铁汉为何后来又改了主意呢?甚至还传出史上最“桃色”的劝降幕后——庄妃与洪承畴的故事?结合正史,野史,可以看到不一样的满清,不一样的洪承畴。

  正史:皇太极知冷知热搭台阶

  《清史稿·洪承畴传》中记载,皇太极亲自来到三官庙看望洪承畴,并脱下身上的貂裘披在他的身上,亲切地说:“先生不会感到冷吧? ”洪承畴望着皇太极许久,终于长叹了一口气,说:“你是真命天子啊! ”归降了清朝。

  最可信的史料:有洁癖的洪承畴

范文程 洪承畴 范文程如何断定洪承畴会投降:明末叛臣洪承畴

  洪承畴被关在三官庙里。他已经下了必死的决心,每天披头散发不吃不喝,痛骂皇太极。皇太极不仅不生气,还让人劝降,这其中大部分是洪承畴以往在明朝的同事们,让他们现身说法。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范文程。

  在大多数人劝降无效的情况下,范文程出场了。名士就是有名士的风度,他面对洪承畴的暴跳如雷不但不恼怒,反而和风细雨与之谈古论今,让洪承畴不得不反思: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人就怕冷静,就怕想到值不值,一旦从牛角尖中钻出来,发现天地之大,就不会一心求死了。

  恰在这时,积在房梁上的灰尘飘落下来,落在了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不由自主地用手轻轻掸去。这个细微的动作被范文程看在眼中,他暗自一笑,随即告辞出来,径直向皇太极禀报:“承畴不会死,这种时候,他连衣服尚且爱惜,何况生命呢。 ”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范文程是个揣摩高手,他用和风细雨的方法与洪承畴聊天观察细节,说是辩论,实是揣摩。当他发现洪承畴有洁癖的时候,进而断定洪承畴会投降,他的逻辑是:他连衣服尚且爱惜,何况生命呢。

  实际上,揣篇是基础,是游说前的调查研究,与摩是一个系统工程,那么什么是摩,就是接触,试探。其实摩与揣情是一体的,当揣情过后,自然而然要使用摩,所以说摩是揣的一种方法。比如我们常会说,让我们揣摩,揣摩。量权和揣情构建成了揣篇,而揣与摩是紧密相连的,有揣无摩就不能成事,无揣,自然无摩。一流的算命先生自然是有揣摩,而四流的算命先生自然是无揣无摩的,三流的算命先生是无揣有摩。

  量化数据,考察心理,这是揣。摩之关键在于内符,内符之关键在于反应,反应之关键在于同情,同情之关键在于成事,成事之关键在于隐藏,隐藏之关键则在无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9851/517452453697.html

更多阅读

洪承畴的结局 孝庄和多尔衮睡过没

  (2012-04-18 16:41:32)清康熙十七年前后,平定三藩的狼烟未熄,英明神武的康熙帝便发表重要讲话,诏告天下他要做两件事:一是准备南巡,将去南京拜谒明太祖亡灵。二是罗织天下的博学鸿儒组成一个写作班子,开始修《明史》。这两件事明眼人

孔子的生平和成就 洪承畴 洪承畴-人物生平,洪承畴-主要成就

洪承畴(1593年10月16日―1665年4月3日),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 。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时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松锦之战战败后被清朝俘虏,后投降成为清朝汉人大学士。顺

康熙为何恨洪承畴 洪承畴简介

洪承畴洪承畴(1593~1665)明末降清大臣。字彦演,号亨九。福建南安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崇祯七年(1634)任兵部尚书,兼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等处军务,镇压农民起义。后专督关中,俘高迎祥,逼李自成走商洛,使明末农民起义转入低潮。十二

声明:《范文程 洪承畴 范文程如何断定洪承畴会投降:明末叛臣洪承畴》为网友春的气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