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天下之残明太子 曹魏占尽优势资源却无法一统天下 缺少哪一点?

之前写了一篇石亭之战对曹魏政治格局影响的文章:三国哪一战让曹操嫡系丧失了军权,从而让司马懿更快崛起?有位读者留言:“司马懿深通兵略,又是著名士族,连曹操都忌惮!后来带兵培养众多人才将领,为日后的司马兄弟铺平了政治、军事上的道路,又怎么推到寿命上去呢?”

首先感谢读者,其次我说明一下,这里说的“寿命”,是文中提出的一个观点,认为曹魏未能与汉唐宋明一样最终成为百年强盛王朝,很大程度上与曹操以后的最高掌权者及“诸夏侯曹”过早离世有关。

读者的这个批评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唯物主义认为历史不是由帝王将相和英雄人物随心所欲创造的,无数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融合为一个总的合力,形成一个总的结果,这才是历史,几个历史人物寿命的长短与历史进程的必然性之间显然只能算是一种偶然,不能改变已有的结局。不过反过来想,假如——只是假如,几位关键人物的寿命真的可以延长一些的话,对历史进程真的不会产生决定性影响吗?

这里说的关键人物主要是曹丕和曹睿,他们是父子俩,父亲活了40岁,儿子只活了35岁,尽管当时的平均寿命不高,但这个年龄比“英年早逝”还要早,跟曹操的66岁更没法比。做个假设,假如曹丕和曹睿也都活到了66岁,会是怎么的局面呢?曹丕生于187年,66岁时是253年,72岁的司马懿已经死2年了;曹睿生于204年,66岁时是270年,司马师、司马昭都已经不在了。

一统天下之残明太子 曹魏占尽优势资源却无法一统天下 缺少哪一点?

(剧照:曹丕)

曹魏中道式微,曹睿的接班人曹芳和他的辅政大臣曹爽受到的批评最多,当然他们负有重大责任,尤其是曹爽。然而,在生命的赛道上不仅要跑得精彩,还要跑出耐力,半途倒下的选手不是好选手,更何况这是一场接力赛,一个接力棒,父传到子、子再传到孙,一棒没跑好就会影响下一棒,如果前面有两棒选手都出现了意外,还怎么跑?

历史是复杂的,简单的类比不仅失于简单,而且容易片面,比如你即使跑赢了司马,也许会再出来个欧阳;你打败了张三,也许背后杀出来的是李四,曹魏气数已尽,几个偶然因素即使可以重新来过,也不会改变既定的轨迹,这就是历史的必然性。

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曹魏的失败或者说未成功是不是“气数已尽”呢?如果从魏文帝黄初至魏明帝正始年间的天下格局和政治形势去看的话,不仅不是,而且相反。

先说地盘。

东汉有13个州,重要的州基本上都在北方,汉桓帝时做过一次人口普查,这个时间点距三国最近,有各州、郡的人口数、户数,如果用这些数字做一张人口密度图,就会发现人口密度大的地方基本都集中在黄河流域,关中、河洛、河北和徐兖等地是人口密集区,而整个江南人口都很稀少。

东汉主要经济带也与此对应,集中在北方地区。江南地盘很大,但只有扬州、荆州、益州外加一个尚未开发的交州,扬州属魏、吴分治,荆州先为魏、蜀、吴分治,后为魏、吴分治,蜀只占一益州。从总的格局看,13个州曹魏占了9个还多,囊括了当时最重要的人口聚集区和经济带,蜀只有占了一个州,吴占了两个多一些。这种格局尽管在局部有此涨彼消的情况,但终曹丕、曹睿两代,大体如此。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9951/685524977031.html

更多阅读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63---三国之魏国魏明帝曹叡 魏明帝曹睿

第2任明帝曹睿(205年出生,239年正月丁亥逝世于洛阳嘉福殿),名曹叡,字元仲,文帝长子,文帝死后继位,是曹魏的第二位皇帝。在位时间是从226年五月丁巳到239年他逝世,在位13年,享年35岁, 葬于高平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大石山)。曹叡的母亲是甄夫人

高平陵——魏明帝曹叡 高平陵

高平陵百科名片高平陵高平陵是三国时期魏明帝曹叡的陵寝。魏正始十年(249)正月,司马懿乘曹爽兄弟随魏帝祭扫高平陵之机,发动政变。又迫郭太后(明帝后)下令废曹爽兄弟官职。派人送奏章给魏帝,要求罢免曹爽兄弟。曹爽犹豫不决,最终为求活命而

魏明帝为何托孤于司马懿 魏明帝曹睿攻打远东

百家讲坛杂志2012年7期红版魏明帝为何托孤于司马懿文/男橘(元芹)  景初三年正月,皇都洛邑一片死寂。奄奄一息的魏明帝曹叡,三日之内连下五道火诏,终于将辽东前线的太尉司马懿盼了回来。明帝迷离的双眼中,包含着近乎哀求的泪水,颤抖的

声明:《一统天下之残明太子 曹魏占尽优势资源却无法一统天下 缺少哪一点?》为网友九尾卿歌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