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闪电是怎么形成的 打雷闪电是怎么形成的

  夏天到了,雷雨天的到来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不过为什么会形成雷雨闪电呢?以下就是爱华网小编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打雷和闪电的形成:

  当天空乌云密布,雷雨云迅猛发展时,突然一道夺目的闪光划破长空,接着传来震耳欲聋的巨响,这就是闪电和打雷,亦称为雷电。雷属于大气声学现象,是大气中小区域强烈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形成的声波,而闪电则是大气中发生的火花放电现象。

  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但它们在大气中传播的速度相差很大,因此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然后才听到雷声。光每秒能走30万公里,而声音只能走340米。根据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看到闪电起到听到雷声止,这一段时间的长短,来计算闪电发生处离开我们的距离。假如闪电在西北方,隔10秒听到了雷声,说明这块雷雨距离我们约有3400米远。

  闪电通常是在有雷雨云时出现,偶尔也在雷暴、雨层云、尘暴、火山爆发时出现。闪电的最常见形式是线状闪电,偶尔也可出现带状、球状、串球状、枝状、箭状闪电等等。线状闪电可在云内、云与云间、云与地面间产生,其中云内、云与云间闪电占大部分,而云与地面间的闪电仅占六分之一,但其对人类危害最大。

  冬雷并非“异象”

  众所周知,打雷是炎热夏季最为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下雪则是寒冷冬季最为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这分属于截然不同两个季节里的天气现象,怎么会结合在一起出现呢?

  打雷,要求大气层结很不稳定,发生强对流现象,有雷雨云存在于天空中。这在夏季,由于太阳辐射强,地面温度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而下雪,要求大气温度较低,特别是天空中云的温度要在0℃以下,显然,低温在冬季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也正因为低温就不容易形成强对流,因此冬季打雷就少见了。当然,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当强对流和低温这两个条件都具备时,就可能会又下雪又打雷了。

  冬季出现下雪又打雷的天气形势一般是:事发之前几天,当地气温往往在0℃以上,湿度较大。事发当天,有强冷空气影响本地,当强冷空气和近地面相对较为暖湿空气接触时,重量较轻的暖湿空气受到猛烈抬升,导致层结不稳定而形成雷雨云,而且被抬升生成的雷雨云温度又在0℃以下,于是,便会出现下雪又打雷的天气现象。

  遇雷雨天怎么做:

  一、雷雨天气时,最好关掉家中所有电源,不使用电器,并关好门窗;尽量不打电话、听收音机和看电视;远离门、窗、暖气炉和炉灶、烟囱。要尽量离开电源线、电话线。身上不带金属制的东西,比如小刀、指甲钳等。

  二、要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要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烟囱、旗杆,拖拉机、摩托车等在雷电发生时是比较危险的,应尽快离开。不要将晾衣服用的铁丝拉到窗户、门口,以防铁丝引雷。

  三、有雷电发生而人在户外时,要迅速到干燥的地方避雨,可在山岩下或山洞中暂时躲避;不要接触金属物体,不要在大树下避雨,不要在水边、池塘边停留,不要放风筝等户外活动,不要骑自行车和接打手机。

  四、人在遭受雷击前,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的感觉,这时应立刻躺倒在地,或选择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缩小暴露面即可。

天上闪电是怎么形成的 打雷闪电是怎么形成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439971/821259996.html

更多阅读

电的产生原理 电是怎么形成的

  自然界的闪电是电的一种现象,那么你知道电是怎么形成的吗?爱华网小编在此整理了电形成的原理,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电形成的原理  电的本质是: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

臭氧层是怎么形成的 臭氧是怎么形成的 臭氧的主要功能

  在常温下,臭氧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那你知道臭氧的形成方法吗?以下是由爱华网小编整理关于臭氧是怎么形成的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臭氧的形成原因  臭氧一般是由于普通氧气在闪电以及强烈紫外线照射情况下形成

雷电是怎么形成的 简述雷电是怎么形成的

  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风。不过雷电是怎么形成的呢?  一、雷电的产生原因:  1、简述

天上星星是怎么形成的 星星是怎么形成的

  星星内部的能量的活动使星星变的形状不规则。但是,高山的石头是受星星引力(万有引力)而从高处向下滚的,河流将泥沙从高处带到低洼的海洋。不过星星的形成是怎么形成的,以下就是爱华网小编做的整理,希望对你们有用。  星星的形

声明:《天上闪电是怎么形成的 打雷闪电是怎么形成的》为网友污以累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