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鱼 小丑鱼为什么叫小丑鱼 小丑鱼叫小丑鱼的理由(2)

  咖啡小丑

  分布于菲律宾、台湾、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属雀鲷科。体长5~8cm,椭圆形。全身浅棕色,眼睛后方有一条白色环带,犹若套在脖子上的银圈。嘴银白色,从嘴沿着背部到尾柄连同背鳍都是银白色。饲养水温26~27℃,海水比重1.022~1.023,海水ph值8.0~8.5,海水硬度7~8度dh。饵料有藻类、鱼虫、丰年虾、海水鱼颗粒饲料等。喜欢栖息在海葵或珊瑚丛中。小丑鱼体表面分泌的粘液可保护自己不受海葵刺细胞的侵害,它躲藏在海葵花朵般的触手中,与海葵形成一种共生关系。

  黑豹小丑

  俗名别名:宽频小丑(台湾)

  分布范围仅在澳大利亚和新喀里多尼亚一带海域。

  气候带:亚热带,南纬25~32度之间

  特征

  形态特征:背鳍鳍棘(总数):10条 眼中大,上侧位。口大,上颌骨末端不及眼前缘;齿单列,齿端具缺刻。背鳍单一,软条部延长而钝圆形。成鱼体棕黑色至黑色,吻部白色。眼睛后方具一镶黑缘之白带,体侧中后方具一大块呈梯形的白斑,因此也得名“宽带小丑”,尾柄上另具一宽阔的白环带。身体各鳍与体色一致。

  体形尺寸:最大体长14cm

  习性: 栖息于岩礁区和沿岸礁区水深10~45米之间的水域,与紫点海葵(Heteractis crispa)共生。

  印度红小丑

  分布在东印度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范围包括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Nicobar Islands)、泰国、马拉西亚以及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和苏门答腊岛(Sumatra)一带海域。

  气候带:热带,北纬15度和南纬11度之间

  特征

  背鳍鳍棘(总数):10~11条

  成鱼软条部延长而呈方形;成鱼体红色至棕色,体侧1/2~2/3部分为黑色,身体各鳍均为红色至棕色。幼鱼体红色,眼睛后方具一白色窄竖带,仅向下延伸至鳃盖缘,体侧后上方具一不明显至黑色斑块。随着成长,白带逐渐消失,而黑斑点则逐渐扩大至全身。印度红小丑和红小丑(Amphiprion frenatus)的最大区别在于,红小丑成鱼的眼睛后方具一镶黑缘之白色宽竖带,并向下延伸至喉峡部,很容易辨认。

  体形尺寸最大体长14cm

  生物特征

  栖息于泥泞的沿岸海湾水深2~15米之间的水域,通常成对活动于能见度较低的地方。

  补充说明印度红小丑属常见鱼种,价格便

  印度洋银线小丑

  分布范围包括东非洲、马达加斯加、科摩罗群岛(Comoro Islands,非洲岛国)、塞舌尔、安达曼海、苏门答腊岛(Sumatra,位于印尼西部)和千岛群岛(Seribu Islands,位于爪哇海)一带海域。没有在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发现其踪迹。西太平洋的族群——太平洋银线小丑(Amphiprion sandaracinos)与之非常相似,常常被混淆。

  气候带: 热带,北纬23度和南纬35度之间

  体形尺寸:最大体长11cm

  习性

  栖息于较浅的沿岸珊瑚礁区水深3~25米之间的水域,通常生活在强流区水深15米左右的地方。每只海葵均被一条较大的雌鱼盘据,同时还有一条体型较小的功能性雄鱼(functional male,意思是只提供雄性功能、但其性别并不是永久雄性的鱼,因为它可根据需要而转变自己的性别)以及数条成长受阻碍的幼鱼。如果雌鱼被赶走或自行离去,那么功能性雄鱼就会变性为雌鱼,而体型最大的幼鱼也就承担功能性雄鱼一职,周而复始。

小丑鱼 小丑鱼为什么叫小丑鱼 小丑鱼叫小丑鱼的理由(2)

  生物特征

  背鳍鳍棘(总数):8~9条 背鳍软条(总数):17~20条 臀鳍鳍棘:2条 臀鳍软条:12~14条

  成鱼软条部延长而钝圆形;成鱼体一致橙色,从头背部经背部至尾柄上方具一白色纹带,背鳍软条白色或黄色,余鳍与体色一致。印度洋银线小丑与太平洋银线小丑(Amphiprion sandaracinos)非常相似,区别在于后者的白带自上嘴唇开始往后延伸,而前者的上嘴唇则与体色一致,不难分辨。

  太平洋银线小丑

  分布范围包括圣诞岛(Christmas Island)和澳大利亚西部至琉球群岛(Ryukyu Islands)、台湾、菲律宾、新几内亚、当特尔卡斯托群岛

  气候带:热带,北纬30度和南纬25度之间

  生物特征

  形态特征:9条 背鳍软条(总数):6~18条 臀鳍鳍棘:2条 臀鳍软条:12条

  成鱼体一致橙红色。太平洋银线小丑与印度洋银线小丑(Amphiprion akallopisos)非常相似,区别在于后者的白带自上嘴唇之后开始往后延伸,而前者的白带则自上唇开始往后延伸,不难分辨。

  体形尺寸:最大体长14cm

  习性:栖息于泻湖和外礁区水深3~20米之间的水域,通常成对或小群生活。

  补充说明:太平洋银线小丑属常见鱼种,价格便宜,购买时注意与印度洋银线小丑(Amphiprion akallopisos)的分别。

  太平洋双带小丑

  分布在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范围包括澳洲昆士兰和新几内亚至马绍尔群岛(Marshall Islands)和土木土群岛(Tuamoto Islands)一带海域。

  气候带:热带,北纬15度和南纬15度之间

  濒危状态不在IUCN红皮书中

  生物特征

  形态特征:10~11条,臀鳍鳍棘:2条, 臀鳍软条:13~14条。

  尾鳍呈截形,上下叶外侧鳍条不延长呈丝状。成鱼体呈棕黑色,胸腹部和臀部黄色。眼睛后方具一白色半环带,向下延伸至鳃盖下方且向下收窄;背鳍中段至肛门间另具一较窄的白竖带。胸鳍和背鳍黄色,腹鳍和臀鳍黑色,尾柄和尾鳍白色。太平洋双带小丑与大堡礁双带小丑(Amphiprion akindynos)以及阿氏双带小丑(Amphiprion allardi)较为相似,区别在于大堡礁双带小丑的体色为一致棕褐色,且体中央的白带为跨越背鳍的环带,而太平洋双带小丑则为黄黑色,且白带只达至背鳍基部,并不向上穿越;与阿氏双带小丑的区别在于,阿氏双带小丑的胸鳍和臀鳍均为黄色,而太平洋双带小丑则为黑色。除此之外,太平洋双带小丑与其他双带小丑族群的最大区别在于尾鳍的颜色,前者为一致白色,后者则为黄色,很容易分辨。体形尺寸:最大体长17cm。

看过“小丑鱼叫小丑鱼的理由”的人还看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474171/231525493.html

更多阅读

鲅鱼也叫马鲛鱼 马鲛鱼与鲅鱼的区别

鲅鱼鲅鱼也叫马鲛(学名),硬骨鱼纲,鲭科。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中华马鲛”Scomberomorussinensis,蓝点马鲛,斑点马鲛,康氏马鲛等,马鲛的俗称还有、燕鱼、板鲅、竹鲛、尖头马加、青箭等。牙齿锋利,游泳迅速、性情凶狠一般长0.26--0.52米,长可达1米,重

突破困境的祈祷 鱼为什么永远是鱼?(怎样突破困境)

  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但更是一种生活,一种生命的活法、生命的哲学。当千千万万的人走进这种生命的活法的时候,管理学便应运而生了;当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进而又从理性认知回归到生活的实践中的时候,管理艺术便应运而生了

接吻鱼产卵 接吻鱼为什么接吻

接吻鱼为什么接吻接吻鱼(Helostoma temmincki)以鱼喜相互“接吻”而闻名。实际上,不仅异性鱼即使同性鱼也有“接吻”动作,故一般认为接吻鱼的“接吻”并不是友情表示,也许是一种争斗。体色淡浅红色。原产地:泰国、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

路亚钓草鱼用什么假饵 鱼为什么会攻击路亚(假饵)

   鱼为什么会攻击路亚(假饵)   1、保护地盘  都说繁殖期的雷鱼爱攻击青蛙,是怕青蛙吃掉自己的后代;还有,罗非鱼在一年的某个时间段比较容易用路亚钓到,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对于入侵者、不速之客狠狠地来上一口,目的不局

鱼不吃食是什么病 鱼为什么不吃食

   钓者经常能看到水面波纹连连,鱼儿四处窜游,但却一无所获,鱼为什么不吃食?鱼的食欲有强有弱,鱼的食性有时也会有改变,鱼不吃食主要受下面七个因素的影响:爱华钓鱼知识配图  (一)水质的影响  水是鱼生活的环境。水质由于

声明:《小丑鱼 小丑鱼为什么叫小丑鱼 小丑鱼叫小丑鱼的理由(2)》为网友薄灯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