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诉案件被害人出庭 公诉活动对被害人有什么效力

  你听说过公诉吗?公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向人民法院提出控告,要求法院通过审判确定犯罪事实、惩罚犯罪人的诉讼活动。下面由爱华网小编为你详细介绍公诉的相关法律知识。

  公诉活动对被害人的效力

  刑事诉讼是处于平等对抗地位、有纠纷的双方向处于中立地位的裁判方告诉其纠纷,并请求裁判方解决其纠纷的活动。

  在有被害人的案件中,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活动,可能对被害人产生三个方面的效力:

  1、被害人出庭作证的义务。

  被害人是犯罪行为的直接受害者,并有与犯罪人直接接触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犯罪事实。因此,人民检察院一旦对侵犯其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提起公诉,被害人就应当按照检察机关的要求或者法庭的传唤出席法庭,就其受害的事实和其所了解的犯罪事实作证,并提供相关的物证。

  2、在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中,人民检察院一旦提起公诉,被害人作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更有权利和义务出席法庭。如果被害人不按照要求出席法庭,就可能导致对自己不利的后果。

  3、终止被害人与犯罪人私下协商解决的权利。

  刑事案件在检察机关没有提起公诉的情况下,被害人及其近亲属可能通过私下协商而解决彼此之间的问题。但是一旦由检察机关对犯罪人提起公诉,被害人就不得与犯罪人进行私下交易而妨碍公诉活动的进行。

  相关阅读:

  不起诉的种类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73规定,不起诉分为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和存疑不起诉三类。

  1.法定不起诉,又称绝对不起诉。法定不起诉,是指犯罪嫌疑人具有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的不起诉决定。法定不起诉是法律规定的应当不起诉,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1款规定:犯罪嫌疑人有本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这里规定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是指人民检察院遇到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之一时,只能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没有自由裁量的余地。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的规定,法定不起诉有以下六种情形:

  (1)犯罪嫌疑人实施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3)犯罪嫌疑人的犯罪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刑事责任的。

  以上六种情形,有的不认为是犯罪,有的是不应追究刑事责任或无法追究刑事责任,总之都不具备起诉的法定条件。因此,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中,对于具有上述六种情形之一的。都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而无须权衡作出这一决定是否适宜,这是法定不起诉不同于酌定不起诉的重要特征。

  2.酌定不起诉,又称相对不起诉。酌定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案件,可以作出的不起诉决定。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73条第2款的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5]根据这一规定,酌定不起诉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行为触犯了刑律,符合犯罪构成的要件,已经构成犯罪。

  二是犯罪行为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

  刑法第37条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这是刑法规定的不需要判处刑罚的情形。依照刑法规定免除刑罚的情形主要是指:

  (1)犯罪嫌疑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在外国已经受过刑事处罚的

  (2)犯罪嫌疑人又聋又哑,或者是盲人犯罪的

  (3)犯罪嫌疑人因防卫过当或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不应有危害而犯罪的

  (4)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

  (5)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6)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

  (7)被胁迫、被诱骗参加犯罪的

  (8)犯罪嫌疑人自首或者在自首后有立功表现的。

  在司法实践中,人民检察院在确认犯罪嫌疑人具有上述情形之一时,还必须在其犯罪情节轻微的前提条件下才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人民检察院要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年龄、犯罪动机和目的、手段、危害后果等情节以及一贯表现进行综合考虑,在确实认为作出不起诉的决定更为有利时,才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3.存疑不起诉,又称证据不足的不起诉。存疑不起诉是指检察机关对于经过补充侦查的案件,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71条第4款规定: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而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71条第三款规定的精神,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在1个月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侦查以两次为限。因此,经过两次补充侦查,对于事实仍未查清、证据不足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案件经过两次补充侦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不能确定犯罪嫌疑人构成犯罪和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属于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

公诉案件被害人出庭 公诉活动对被害人有什么效力

  (1)据以定案的证据存在疑问、无法查证属实的

  (2)犯罪构成要件事实缺乏必要的证据予以证明的

  (3)证据之间的矛盾不能合理排除的

  (4)根据证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其他可能性而无法排除的。

  人民检察院根据上述情形作出不起诉决定后,如果发现了新的证据,证明案件符合起诉条件时,可以撤销不起诉决定,提起公诉。

  对于存疑不起诉应当注意的是,只有案件经过两次补充侦查后,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时,才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因此,案件经过两次补充侦查和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存疑不起诉的必要条件,人民检察院必须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能既可以防止放纵犯罪分子,又可以防止久侦不决、久押不放的现象,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看过“公诉活动对被害人有什么效力”的人还看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559371/896301150.html

更多阅读

关于刑事案件申请证人出庭时间问题 刑事案件证人出庭作证

今日,涉及到刑事案件申请证人出庭作证问题,特将法律规定的时间找出,以加深印象:根据《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2013年1月1日施行)第一百八十二条开庭审理前,人民法院应当进行下列工作:(一)确定审判长及合议庭组成人员

浙江“铁笼沉尸”案公诉意见书全文 浙江铁笼沉尸案图片

点击上面蓝色字体“刑事实务”可以关注本栏目,关注后可以每天自动收到专业信息浙江“铁浙江“铁笼沉尸”案公诉意见书(全文)公诉人:鲍 键 林杜娟 潘明霞(2015年2月11日当庭发表)来源:杭州检察深海鱼特别提示:该公诉意见系第三次开庭发表,读者

林森浩案件的悖论 林森浩案件公诉意见书

林森浩案件的悖论林森浩案件今天最新消息,二审维持原判死刑判决。林森浩案件的悖论:1、林森浩不想死,说明林森浩不是真正的悔过,仅仅是怕死,这种后悔是害怕自己死。2、林森浩真正悔过了,那么他就有杀人偿命的觉悟,那么他就应该

重婚罪是自诉还是公诉之罪? 重婚罪是自诉案件

按语:在婚姻家庭案件的代理和接待咨询中,有时会涉及当事人或对方当事人重婚的情形。在此种情况下,受害人是否有处分诉权(包括选择被告)并与重婚人达成和解的权利,法院是否会严格按照被害人不告不理的原则进行审理,归根结底是对我国刑事自

声明:《公诉案件被害人出庭 公诉活动对被害人有什么效力》为网友温山软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