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习俗:打春牛

 

  “立春”喝春酒吃春饼打春牛

  “立春”是24节气之首,这时气温开始回升,多风,民谣说“春天鹅毛起”,象征春天开始了。

  立春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在每年的2月4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开始。《历书》中说:“大寒后十五日,斗指东北,维为立春,时春气始至,四时之卒始,故名立春也。”

  立春又叫“打春”,就是冬至数九后的第六个“九”开始,所以有“春打六九头”之说,农谚更有“宁舍一锭金,不舍一年春”、“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立”有开始之意,立春即为春季伊始,“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表示天气回暖,万物更新。

  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形象地反映了立春时节的自然景象。时至立春,人们会明显感觉到白天变长了,太阳也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趋于上升或增多。

  立春这天,民俗信仰祭祀芒神,即勾芒,它是东方之神,春天之神,草木之神,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万物的滋长。这种祭祀行为的目的,是为了祈求农业的丰收。

  天文专家表示,我国民间百姓在立春之日有喝春酒、打春牛、贴春帖、吃春饼等美好习俗。

  立春“鞭牛”体现期盼五谷丰登

立春习俗:打春牛

  据专家介绍,立春这天,民俗信仰祭祀芒神,即勾芒,它是东方之神,春天之神,草木之神,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万物的滋长。这种祭祀行为的目的,是为了祈求农业的丰收。新华社发

  有关专家介绍说,立春之日民间有“鞭春”“打春”的习俗,就是鞭打春牛,这种方式体现了人们对五谷丰登的美好期盼。

  打春的风俗,最早来自皇宫。传说立春这一天,皇宫内外都要把它当作节日一般,是要格外隆重地庆祝一番。最早有立春之日要把皇宫门前立的泥塑春牛打碎一说。《京都风俗志》一书中曾记载:宫前“东设芒神,西设春牛。”礼毕散场之后,“众役打焚,故谓之‘打春’。”那时,人们纷纷将春牛的碎片抢回家,视之为吉祥的象征。

  立春这一日,老北京的庙会里,一般都会在卖皇历的同时连带着卖春牛图,春牛图上前面牵牛的那个男子,画的就是芒神。一般人家,会把春牛图请回家,和那些拿回家里的春牛的碎片的意义是一样的,自己对自己祈祷,春神和春牛都是一年的保佑。

  现在,城里已不再举行鞭春活动,一些农村却仍有打春牛的风俗。立春前,用泥塑一牛,称为春牛。妇女们抱小孩绕春牛转三圈,旧说可以不患疾病,今已成为娱乐。

 

  立春日,通常村里会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开始。然后众村民将泥牛打烂,分土而回,洒在各自的农田,为的是求当年能有好收成。有些地方还会把春牛肚子里塞上五谷,当春牛被打烂时,五谷便流了出来。拾起谷粒放回自家的仓中,预示仓满粮足。

注:更多内容请关注爱华节日知识栏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751371/402243653.html

更多阅读

立春时节咬春来京都春饼 春饼的做法和小窍门

每年立春时节,汉族人家几乎都有吃春饼的习俗,称为“咬春”,寓意春天的到来,寓意幸福生活的延续。各地春饼配料各有不同,本次介绍老北京春饼,讲究饼薄而韧,菜码丰富,蘸酱味足,颇有京城性格。立春时节咬春来京都春饼——工具/原料面饼用料: 高

2017年打春是什么时候 打春

“打春了!”推开正月的门,踏上乡村的土地,钻进你耳鼓的,多是农人们念叨在嘴边的这句话。他们走在村街上,不用再袖着手,嘴里哈出的气也不再白得浓重。这个时候,小孩子是最欢快的,奔跑在村街上,相互打闹着,相互嬉笑着,情形就如春天从南方归来的

立春习俗各地吃什么

   立春习俗各地吃什么  立春这天,山东及北京、天津、山西、江苏、河北、福建等省市许多地方都有“咬春”、“尝春”的习俗,但其具体内容、形式却因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不尽相同。  咬春据汉代崔

陕西立春习俗

   陕西立春习俗一、吊春穗  吊春穗是一种传统的习俗,流传在陕西澄城一带。每年立春日,妇女用各色布绺编成布穗,或用彩色线缠成各种形态的“麦穗”。然后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也可挂在牲口如驴、马、牛的身上,藉以祝福来年

新年舞春牛、打神鼓习俗【迎新年手抄报】

  春节是南宁地区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初一零时起,家家燃放鞭炮,表示辞旧迎新。初二亲友带上礼物互访“拜年”。十五元宵节晚上闹花灯。十六县郊农村举行庙会、“抢花炮”。  按壮家独特的春节习俗,还要进行挑新水、喝伶俐水、舞狮、

声明:《立春习俗:打春牛》为网友女王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